太原頭號地標建築,75年前曾屍橫遍野,比起晉祠它更值得被銘記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1-18 16:59:40 熱度:2

導讀: 太原是很多人山西之行的中轉地,往往停留時間不多,且基本被省博和晉祠佔據。而要說起太原的地標建築,並不是景點榜上排名第一的晉祠,而是很多遊客都未曾聽說的永祚寺雙塔。相信大家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都能經常看到...

太原是很多人山西之行的中轉地,往往停留時間不多,且基本被省博和晉祠佔據。而要說起太原的地標建築,並不是景點榜上排名第一的晉祠,而是很多遊客都未曾聽說的永祚寺雙塔。相信大家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都能經常看到雙塔的元素,就連1985年太原設計的全國第一枚市徽裏都是雙塔。市徽雙塔並立形似一個“並”字,也暗合了太原的別稱是並州。

永祚寺雙塔,可以說是太原最被低估的古建築。比起晉祠,始建於明代的雙塔歷史雖然沒那么悠久,但建成後沒多久也被列入了古晉陽八景之一。

這兩座塔並非同一時間建成。明萬歷年間,文峰塔作爲風水塔先一步在太原城的東南角建成。東南方是“奎星”所處的方位,主文運,因此過去的人們認爲在東南方向建高塔,可興盛文運。

展开全文

9年後,在晉藩第十一代王——晉穆王朱敏淳覺得覺得文峰塔附屬寺院太過簡陋,便決定大興土木,不僅新建了寺院的三座大殿,即現存永祚寺的大雄寶殿、三聖閣、兩廂方丈和兩廊配殿,還在距離文峰塔30米處又建造了一座宣文塔。由於塔內藏有佛骨舍利,宣文塔不同於文峰塔的風水塔屬性,是一座佛塔。至此,雙塔並立的格局正式形成,而永祚寺的擴建工程斷斷續續持續了近百年,直到清康熙三十年才得以完工。

如今我們遊覽雙塔前,順着路线會先參觀大雄寶殿。這是我國現存的四大明代無梁殿之一,下層爲大雄寶殿,上層爲三聖閣,布局頗爲獨特。值得一提的是,三聖閣精工細作的磚雕藻井和明代彩塑觀音,十分“山西”。

無梁殿是指直接以磚石壘砌而成的券洞式建築,相比傳統木構建築的優點就是防火,並能營造更寬敞的空間。不過一直以來這類建築的用途並不廣泛,直到元朝之後才开始廣泛建造。如今代表性的無梁殿建築除了永祚寺的大雄寶殿,還有开元寺無梁殿、北京皇史宬、天壇齋宮等。

從大雄寶殿出來就是塔院區域,兩座塔都屬於八角樓閣式空心磚塔,形制相似,層數相同,高度只有幾釐米之差。表面都爲仿木結構,也都有細節精致的鬥拱、坊和檐椽。而仔細看,文峰塔爲民間修建,素邊檐子簡約明快,收分不明顯,遠看古樸大方;宣文塔由後來的皇家建設,工藝更加考究,塔身收分明顯,十三層塔檐都用孔雀藍色琉璃瓦砌出晶瑩美麗的邊沿。因此民間有“看木塔到應縣,看磚塔到太原”之說,太原的永祚寺雙塔,也是我國的雙塔之最。

很難想象的是,在國內开放登臨的古塔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宣文塔至今开放登臨。遊客可以攀登至11層,近距離接觸這座400年來經歷無數歷史風雲的古建築,並透過小窗俯瞰太原市區全景。

其實自永祚寺雙塔建成四百多年來,經歷了無數的战火硝煙。尤其是75年前解放战爭時,解放太原战役成了解放战爭最殘酷、最困難、傷亡最大的攻城战。因爲雙塔地處當時太原的制高點,曾作爲閻錫山一方的軍部和瞭望塔。當年這裏在槍林彈雨中傷痕累累,到處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甚至有老人回憶,由於當時磚石被全部炸碎,一度竟然只能用屍體搭工事進行攻防,战爭的殘酷令人難以想象。

現在的古建所在的博物館區,被後建的雙塔公園環繞其中。在雙塔公園的南側,太原雙塔革命烈士陵園和革命紀念館佔據了很可觀的面積,已是太原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陵園的廣場中央,革命先驅、山西黨團組織創始人高君宇同志的塑像巍然屹立。屹立幾百年的雙塔,就在雕像的不遠處。

雙塔對於太原城意義非凡,不僅是歷史和傳統的文化高地,也見證了太多劃時代的歷史事件。而太原人也賦予了雙塔太多的情感,才有了雙塔公園,雙塔寺街、雙塔南路、雙塔西街、雙塔村、雙塔社區、雙塔商城等一系列有關的地名。雙塔這個符號,已經完全刻進了這座城市的血脈機理之中。



標題:太原頭號地標建築,75年前曾屍橫遍野,比起晉祠它更值得被銘記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0032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