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1-06 16:57:40 熱度:2
最近,校園裏流行的“死亡遊戲” 着實令人擔憂。這種遊戲被學生們稱爲 “夢回大唐” 或 “死亡三秒”,其主要步驟包括靠牆蹲下深呼吸、憋氣,再由他人按壓胸口等操作來“體驗死亡”。有孩子在遊戲後迅速暈倒,並發出尖叫,滿臉冷汗,甚至到第二天還感覺頭痛頭暈。
有家長表示 “我兒子這一次這條命真的算是撿回來的”,還有網友稱侄子的同班同學因玩該遊戲休克住院。網上也有部分體驗者分享了自己玩遊戲後的 “所見所感”,有人看到 “童年場景”,有人目睹 “夢幻景色”,還有人覺得是 “前世記憶”。
據了解,這種 “死亡遊戲” 最早源於東南亞及我國港台地區青少年當中,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傳入我國,在內地和沿海城市的少數中小學和大學校園傳播。雖歷經幾起幾落,但始終難以完全禁絕。如今再次在校園出現,與青少年追求新奇體驗的天性有關。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生介紹,憋氣後人的胸腔內壓力升高,再用力按壓胸口會抑制心髒跳動和呼吸,影響頭部供血。頭部供血佔全身 20% 左右,一旦供血不足缺氧,容易出現頭暈、黑蒙,甚至意識喪失、損傷髒器,嚴重的可能會死亡。腦細胞一旦缺氧超過 6 分鐘,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且不能再生。也就是說,“死亡遊戲” 很有可能給參與者留下後遺症,影響以後的生活。
“死亡遊戲” 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且不可忽視的。學生在參與遊戲後,往往會出現暈倒的情況,這是因爲遊戲中的憋氣和按壓胸口等操作,導致回心血量減少,大腦的血液和氧氣相應減少。有體驗者在遊戲後不僅迅速暈倒,還發出尖叫,滿臉冷汗,甚至到第二天還感覺頭痛頭暈。這種強烈的身體反應表明遊戲對身體造成了嚴重的衝擊。
嚴重者會出現意識喪失、全身髒器功能停止等情況,直接危及生命。正如醫生所介紹,大腦對缺氧的耐受程度極差,佔人體重量的 1% - 2%,耗氧量卻佔全身血液量的 1/4。青少年在進行 “死亡遊戲” 時,下蹲、屏住呼吸會導致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量減少,此時再給予持續的胸外擠壓,會外源性地迫使回心血量進一步減少,血壓下降,產生眩暈感。
同時,由於回心血量太少,會導致體循環血量不足以提供大腦正常活動,早期可造成大腦缺氧。若體驗者暈厥時現場沒有人及時採取保護措施,還可能導致摔傷,引起腦震蕩或腦出血。經常玩這類遊戲,孩子還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潛在風險。而且腦細胞一旦缺氧超過 6 分鐘,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且不能再生,極有可能留下影響智力發育的後遺症。
“死亡遊戲” 給學生帶來的心理驚嚇也是不可小覷的。學生在參與遊戲的過程中,不僅身體會受到嚴重傷害,心理上也會遭受巨大的衝擊。這種 “體驗” 不僅當時會讓孩子受到驚嚇,甚至過後也可能留下心理陰影。
青少年心理、生理都處於快速發展期,渴望尋求刺激,但他們的判斷能力還不成熟,可能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或出於引起關注的目的進行這類危險遊戲。
當他們在遊戲中經歷暈倒、尖叫等強烈的身體反應時,心理上會產生極大的恐懼和不安。而且,如果心理脆弱的孩子在經歷過這種很恐懼的事情之後,可能會留下一個長期的精神心理問題。例如,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心理影響,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幹擾。
青少年時期是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階段。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渴望嘗試各種新鮮事物。“死亡遊戲” 帶有神祕色彩和刺激性,其宣稱能讓人產生幻覺,看到 “童年場景”“夢幻景色” 甚至重溫 “前世記憶”,這種獨特的體驗對青少年有着極大的吸引力。在這個年齡段,他們往往愿意冒險去探索未知,以滿足自己對新奇體驗的追求。
在群體生活中,青少年有被尊重的需求,進而滋生出攀比心理。“死亡遊戲” 因其危險性和神祕性,成爲一種特殊的 “挑战”。誰能完成大家不敢完成的任務,誰就會被崇拜。這種心理促使一些學生即使知道遊戲危險,也會出於跟風、融入群體的心理而參與其中。
當群體中一部分人开始玩,其他孩子就會覺得如果自己不參與,就會被孤立。在 “主角不死定律”“主角正確定律” 的影響下,他們會覺得自己永遠不會受傷害,即使有嚴重後果也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忽視危險的存在。
如今,信息傳播極爲便捷,這也爲 “死亡遊戲” 的傳播提供了溫牀。通過網絡平台、社交媒體等渠道,遊戲可以迅速在青少年之間傳播开來。一些不良內容創作者爲了博流量,上傳相關內容,吸引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進而模仿。此外,青少年在網絡上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缺乏有效的篩選和辨別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
學校和家庭在預防 “死亡遊戲” 方面的監管也存在不足。如果學校未能及時發現並制止這類危險行爲,學生就可能在課余時間參與遊戲。同時,家長對孩子的日常行爲和心理狀態關注不夠,不能及時察覺孩子是否接觸了不良遊戲,也容易導致孩子陷入危險。例如,有的孩子在玩遊戲後出現身體不適,但家長可能沒有及時發現問題的嚴重性,錯過了幹預的最佳時機。
學校應當切實擔當起第一責任人的角色。一方面,要加大對校園內 “死亡遊戲” 的監測排查力度,組織教師和管理人員密切關注學生的行爲動態,尤其是在課間休息、課外活動等時間段。一旦發現有學生進行 “死亡遊戲” 或者有相關信息在學生間傳播,要立即制止清理,防止其大面積流行。另一方面,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开展科普及校園安全教育活動。
可以邀請專業醫學人士進校園,從生理結構、醫學原理等角度,詳細向學生講解玩 “死亡遊戲” 的危害。例如,通過真實案例展示因玩 “死亡遊戲” 導致的嚴重後果,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其危險性。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安全警示片,收集過往因爲 “死亡遊戲” 而引發的悲劇,以案說法,讓學生深刻意識到 “死亡遊戲” 離死亡很近,絕不是可以隨意嘗試的遊戲。
家長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動向,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日常活動和心理狀態。警惕孩子之間可能出現的危險動作,如靠牆蹲下、憋氣、按壓胸口等。一旦發現孩子有參與 “死亡遊戲” 的跡象,要及時進行嚴肅的安全教育。
家長可以通過講述真實故事、觀看相關新聞報道等方式,讓孩子明白 “死亡遊戲” 的嚴重危害。同時,家長也要關注孩子的社交圈子,確保孩子沒有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例如,家長可以與孩子的老師保持密切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交友情況,共同爲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網信、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監管作用,督促社交媒體、平台加強對涉 “死亡遊戲” 有害信息的監測、封堵和清理。如今信息傳播極爲便捷,一些不良內容創作者爲了博流量,可能會上傳 “死亡遊戲” 相關內容,這很容易吸引孩子們的好奇心進而模仿。
據統計,截至 2024 年 6 月,我國網民較 2023 年 12 月增長 742 萬人,其中青少年佔新增網民的 49.0%,他們辨別能力尚淺,可能在不經意間接觸到 “死亡遊戲”。因此,網信、宣傳部門要加強對網絡環境的治理,對傳播不良信息的博主予以警告、封號等處罰,避免誘發進一步的效仿和病毒式傳播,共同爲孩子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從長遠來看,加強學生的生命與安全教育是杜絕 “死亡遊戲” 的根本之策。學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珍貴與脆弱。
生命有且只有一次,容不得成爲任何遊戲的籌碼。學校可以將生命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通過生動的案例分析、模擬演練和互動討論,讓學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價值。家庭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只有通過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教育,在未成年人認知中建立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的鮮明概念,他們才能更好地抵制 “死亡遊戲” 所謂心跳、刺激噱頭的誘惑,進而讓 “死亡遊戲” 在學生群體中徹底失去滋生的土壤。
標題:校園“死亡遊戲” 爲何屢禁不止?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811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