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1-03 16:59:47 熱度:2
1936年4月版《北平旅行指南》
北京東黃寺之遺照
張次溪爲指南題詞
我們介紹過1919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的《實用北京指南》(2024年9月6日《北京晚報》·五色土·書鄉),讀者表示了高度的關注,有朋友據書找到了自己爺爺曾开綢布店“義成號”(地安門西皇城根)的地址,有朋友查到了自己老家“高岔拉”(西單牌樓闢才胡同西頭)的地域,更多讀者對其中提到的幾處古跡今昔變化充滿了追索的興趣……
今天我們沿着《舊書新知》的路徑,看另一部“指南”讀本——《北平旅行指南》。
費心竭力來“打造”
上一本還說“北京”呢,咋個這一本來“北平”了?
這是歷史的變遷。1928年,國民政府宣布南遷,在南京建立中央政府,改北京爲“北平”。《北平旅行指南》即在1936年由北平經濟新聞社出版發行。
當然首先要說說這本書的主編馬芷庠。且看馬先生的“夫子自道”:“余客舊都甚久,不啻第二故鄉。濫竽新聞事業,亦二十載。滄桑屢變,萬感交集,既逢空前國難,又感鬢發已摧,老大徒傷無補時際……”他這段話,寫於1935年夏,華北正面臨着被日寇吞食的危急關頭,所以心境是悲鬱的。編一部有關舊都的綜合性讀本,也寄寓了他對這座古城戀戀不舍的深情。他採取的行動是,“每晨往各古書鋪購求考證各書,午後則赴圖書館搜集此項載籍。或就地披閱,或攜回嫺讀,廣採博訊,以廣見聞。”還有,“舊友許鳳軒、白陳群、邢景屏均久居舊都,於平市風土人情、名勝古跡,知之尤詳”,他幾位“述說此地掌故,詳明透闢,多爲外間所罕聞者”,馬氏就無論如何拉他們加入編寫工作。
再有,當時的北平文化界有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張恨水,他憑着《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特別是《啼笑因緣》等通俗小說,一紙風行,幾成頂流。馬芷庠自會看明這一點。他憑着與張恨水都在報界中混的老關系,堅持請恨水出面來擔任這部書的“審定”。張基於自己對《北平旅行指南》的先期判斷:“愚旅居舊都凡十五年,久苦於無此類稱意之書;今君輯此,是先得我心也”,盡管他自己的著述活計本就十分繁重,還加上又頻頻地往上海、南京去辦事的冗務,但他仍是勇毅仗義地伸出了援手!這絕不是一般人處世的“面子事”。張恨水曾記錄了自己與馬芷庠“審定”與“主編”之間合作編書的些許細節:“……馬君虛懷若谷,不自以爲足,每一章成,必挾稿以相商。南北城相隔十余裏,烈日如爐,馬君揮汗奔走無難色,由其初以及書之脫稿,始終無間。即此一端,則馬君對於此書之忠實盡力,大可知矣。”他這裏有“南北城相隔十余裏”一語,我們不妨“騎着馬找馬”,就用手邊《北平旅行指南》這冊書,來核查他倆“南北城相隔”的實際情況。
馬芷庠這本書,是他擔任社長的“經濟新聞社”所編輯出版的,書內“卷五 文化藝術之部”第十類“通信社”中,載明:馬老板這家通訊社,創辦於“民國十三年六月”,社址在“延壽寺街茶兒胡同”。找份民國年間的老北京地圖,琉璃廠東街,“廠東門”稍北,“延壽寺街”的東側,“茶兒胡同”在焉。
再來看張恨水。他爲這部書撰《序》,落款記“序於北華美術學校內之廢庐”。我們樂於再“騎”一回“馬”:還是這本書“卷五 文化藝術之部”第四類“專門學校”中,有“北華美術專門學校”“校長張恨水”“創辦年月民國二十年”“校址東四十一條”的記錄。
哈!從東琉璃廠到東四十一條,今天量一下距離回告是7.9公裏——說“相隔十余裏”還是“摟”着不少呢!
主編馬芷庠還做了其他一些功夫:比如他發動了廣泛的社會力量,對書上刊載的許多實用性信息——像大量店鋪和單位的地址啦、電話號碼啦,不厭其煩地逐個核對免出訛誤;書型付印之前又請了業內熟手何仲賢、武裕鑫、楊潔忱三位先生再作校核……
九十年前的一本書,質量足堪稱贊,所以一上市幾個月萬冊銷空,兩年多來修訂四版四印。面對如此佳績,馬芷庠還是自承“掛一漏萬,魯魚亥豕,遺誤滋多”,體現了一代文士嚴謹自求、學無止境的責任感。
過去我們中國人建房就是“建”房,築園就是“築”園,編書就是“編”書……直接道出您幹的是什么而已;近些年時興“打造”一詞了,本不是多大點的一個事,動輒以“打造”名之,喜歡“大張旗鼓,只求虛張聲勢”,好像興師動衆、斟斟酌酌才成之的勁頭。這裏借用了時髦的“打造”一詞,讀者諸君莫笑,且望張恨水、馬芷庠先生們勿卻也。
看看書裏的廣告
這本書在“實用”上的功能,我們上一節中要檢索馬芷庠主編與張恨水審定的居址等事項,已經小試牛刀了。全書分“卷一 古跡名勝之部”“卷二 食住遊覽之部”“卷三 旅行交通之部”“卷四 工商物產之部”“卷五 文化藝術之部”“卷六 政軍機關之部”“卷七 公共團體之部”“卷八 社會公益之部”這樣八部分,當然讀者朋友會各有關注點,我們這裏暫放下不作進一步介紹,來一回“劍走偏鋒”——這回先說說書裏的廣告吧。
圖書出版物內刊登廣告,確實是個很復雜的操作,今日的出版者大多不再費此麻煩了,但民國年間的出版物競相刊廣告,法無禁止,也是一種商業逐利行爲吧。《北平旅行指南》1937年四版四印,全書上下冊共410頁,數一下刊登廣告計45例,分類說圖書方面廣告11例,醫藥10例,書畫美術9例,報紙5例,紙張4例,照相2例,建材、百貨、銀行、電台廣播各1例。
圖書廣告?有的看。
●好小說特別大減價
上海名小說家包天笑張丹斧張秋蟲陳冷血等所著小說及李涵秋畢倚虹各種遺著在北平銷售有年……按照原價改售一扣至四扣爲從來未有之機會存書無多售罄即行停止……
售書處設在馬芷庠“茶兒胡同經濟新聞社”和他一位朋友“宣外大街實報館”。
●君中活葉國文
本社所創造之“活葉國文”,純用中國紙料,延聘專家,加以精校,加以詳注……發行以來,爲時僅及六載,而銷售逾數萬萬紙,受讀者之歡迎,可謂盛哉……舊日總集,過於繁重;現今教科,過於板滯。究不如活頁國文,選擇隨意,購买最輕……每頁大洋七釐,購买逾千張者九折,逾萬張者八折……
這是“西單北大街”“北平君中書社”的強力自薦。
報紙廣告是這5家:
社址位於“宣外魏染胡同35號”的《京報》,“和平門外八角琉璃井”的《真報》,“宣武門外大街路東”的《新北平報》,“宣外椿樹上三條28號”的《立言報》,“宣內未英胡同甲9號”的《民聲報》。
●請看最有特色的《京報》(日出大報兩張 小京報一張)消息確實 評論公正各家小說 各種文藝文雅精彩 趣味雋永新聞快速 紀載詳明
讀者現在去虎坊橋那著名的“船樓”西側的魏染胡同,“京報館”成爲一個“打卡地”吸引着衆多遊人。
●《立言報》
內容豐富 材料充實
印刷精良 銷數極多
有打醋詩、漫談、電台、評書等
爲北平市小報中之明星
歡迎外埠分銷本市訂閱
《立言報》後來演變爲著名的《立言畫刊》,以“北京通”聞名的金受申即其骨幹作者之一。
還有其他廣告也值得看。社會的主體是經濟,是民生,這是“裏”,各類廣告反映的是其“表”,是披着的衣服。有工夫看點廣告也有價值,是透視社會的一扇扇窗口。
請再來看看書上的美術廣告。
第一個,它用了13個頁碼,每頁三家,共爲39位書畫家作了“扇面”作品的廣告。這大略可說“空前”,也足以說明當時社會上喜玩扇面,追逐者不少。謹按頁碼順序錄下其前5頁15位畫家的名吧:李柳溪、龔佛平、周養庵、周懷民、孫筱華、楊景濂、魏旭東、吳子玉、蔣世賢、汪慎生、徐北汀、吳仲康;後邊更多爲篇幅計且略。
●張賡伯的潤例
張賡伯(1902—1972),江勞常州人,年輕時在哈爾濱銀行任職,東北淪陷後到上海,畫花鳥畫,之後以“集郵家”的名聲更著。他的花鳥畫,“八尺卅二元”“六尺廿四元”“四尺十六元”,“潤資先惠隨封加一”,是文化名家樊增祥爲他代訂的潤例。
●徐北汀的潤例
徐北汀(1908一1993),江蘇吳江人,齊白石稱他“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他的山水畫,“八尺八十元”“六尺四十八元”“四尺二十四元”,“立索不畫”,“隨封加一”,是幾位大老江庸、陳漢第、馬敘倫、邵章爲他代訂的潤例。
八九十年前的國畫市場是什么價位,拿歷史上的資料與今天的價位作一比較,書畫收藏業會感興趣,美術史研究者也可以從中覓出一些道道。
《北平旅行指南》主編、審定及其他參與者合影
《北平旅行指南》版權通告
《京報》之廣告
張醉丐的打油詩
這部書的《卷二 食住遊覽之部》是很“接地氣”的。它在介紹了“著名中西飯館”“咖啡館”“茶點館”“牛乳豆精”之後,專設“平民食品”一節,採用張醉丐打油詩、吳一軻繪插圖的方式,介紹了豆汁、饅首、糉子、餛飩、扒糕、炸面筋、烤白薯等十二種,增添了內容的生動活潑有趣味。
比如詠“豆汁”吧:
一鍋豆汁味甜酸
鹹菜盛來兩大盤
此是北平新食品
請君莫作等闲看
麻花鹹菜一肩挑
矮凳居然有幾條
放在街頭隨便賣
开鍋豆汁是商標
這是詠“灌腸”:
粉灌豬腸要炸焦
鏟鐺筷碟一肩挑
特殊風味兒童买
穿過斜陽巷幾條
老饕習氣總難除
食品精研樂有餘
油炸灌腸滋味美
長安街畔聚仙居
這是詠“烤白薯”:
白薯經霜用火煨
沿街叫賣小車推
兒童食品平民化
一塊銅錢售幾枚
熱氣騰騰味甜香
白薯居然烤得黃
利覓蠅頭誇得計
始知小販爲窮忙
在《北平旅行指南》“卷五 文化藝術之部”第一節“書畫雕刻”中“現代詩畫家”一類裏,介紹張醉丐是“著名小說家,工詩善書”,介紹吳一軻是“工人物,爲各界推許”。有查檢需求的讀者,“騎馬找馬”常爲所遇。“丐”,意思多爲“乞丐”“丐求”一類,並不見好;舊時稱爲民辦學的武訓爲“義丐”,詩人小說家自稱“張醉丐”,滿族東北小說家筆名“穆儒丐”。
他們關注過的景點
既然書名爲《北平旅行指南》,當然要以“旅行”爲基本,這部書上下冊總計410頁,其“卷一 古跡名勝之部”佔了238頁,順理成章地成爲主體內容。馬芷庠和張恨水及其他一衆文士顯然琢琢磨磨、推推敲敲了許久,最後酌訂了這部書介紹北京古跡名勝的敘述層次、間架結構。它設計了如下板塊:北平中城、中城東、中城西,南城(東路、西路),南郊,東城,東郊,西城,西郊,北城,北郊,這樣把整個城市的旅行“切”成了九個地塊,粗略統計有三百多個景點,便於遊人在“胸有全局”的觀照下,屐履所及,以“就近”爲原則選擇遊覽。
我們且找幾個段落來參看。
“南城東路”有“夕照寺”一點:
寺在左安門內板橋。地址至爲幽僻。寺傍有居民三五家。每當日光西轉,炊煙高升時被晚日映作丹色,縷縷不絕,與廟牆相映,至爲美觀……殿內有古壁畫,一繪古松……爲陳松手筆,一書晉沈約詩三首……爲王安崑書……至爲珍貴。
北京城內傳有數處“金台夕照”,此亦爲其一。介紹中有“夕陽銜山之時,登台一望,則翠蓋十裏,遠山映輝”等語。今天說夕照寺已修繕畢,只是殿內的壁畫與書跡已由“文物部門取走保護”,這倒是使人十分惦念的。
西郊一片中有“慈慧寺”一點:
俗稱“倒影寺”,在阜成門外二裏許……明萬歷間……重建。寺殿後壁有小孔一,可透光线,人影樹影,反映壁中皆成倒形——蓋光由隙透入,必折而行也。聞此倒形之異,由來已久,當時修廟即已有之。若以今日之光學攝影器等原理衡之,則已不足爲奇。唯其在科學未入中國之先,即有此異,可惜我國無人研究,闡而明之,以致攝影諸器之成功,乃爲外人發明,殊爲可憾!
“明萬歷”,乃公元16世紀後半,攝影術發明在19世紀中葉,確乎“可憾”的是“倒影廟”相關人等未抓住這一異像奇觀再作追索,失去人類重大發明的一個機遇。慈慧寺舊址在阜成門下關西,曾立有“頒大藏經碑”,其拓片猶可檢,可惜由於城市擴建的關系,到原址尋廟已不得見了。
“北郊”一片中有“黃寺”一點:
距安定門德勝門,各約六七裏,有東黃寺、西黃寺之分。東黃寺名“普淨禪林”,建於順治八年……西黃寺名“達賴廟”,建於雍正元年……殿宇重疊,瓦皆黃色,因有“黃寺”之名……寺舊有高樓,仿烏斯藏式,雲窗霧閣,屈曲相通……奢侈華貴,爲諸寺之冠……黃寺之東爲蒙古外館,屋外鱗次,市廛櫛比,爲蒙漢商賈交易之所……
在北京新的旅遊熱潮中,到黃寺來參觀者越來越多,繞看莊嚴聖潔的“清淨化城塔”,讀寺院中一塊塊的文字解說,不少人會問:那個“東黃寺”呢?
——東邊,北京中軸线鐘鼓樓後的北延线上,一個叫“外館斜街”的胡同口一帶,“東黃寺”之所在。它和“西黃寺”一起,是鑲在京城北城牆之外的兩方玉璧,兩頂璀璨多彩的王冠。只無奈,清末1900年的“庚子國變”中,後來顛簸流離的動亂中,“東黃寺”消失了。在歷史上的“西黃寺”與“東黃寺”區域,因爲水流河道的走向而形成的“外館斜街”,曾是當年清廷理藩院與北疆外民族與國家商貿往來重要的集散地,往日繁華豪奢、紅塵萬丈揮手而去不留一縷,連同“東黃寺”這個幾近被遺忘的古跡名兒。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楊良志
標題:88年前的《北平旅行指南》,馬芷庠主編張恨水審定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754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番禺這個“綠意仙境”,不收門票,出片率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