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1-02 00:53:45 熱度:22
(記者 張蘇慧)日前,央視網報道稱,據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衆號消息,“雙十一”的熱潮已經來襲,在大家盡情享受購物狂歡的同時,可千萬要警惕網上購物詐騙。
“雙十一”提前开啓,網安形勢更嚴峻
今年,各大電商平台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超前布局”,將傳統意義上的促銷高峰期大幅提前,同時刷新“最早”和“最長”兩項紀錄。天貓、京東和拼多多三大平台均選擇14日开啓了活動。
具體來看,和去年相比,活動時長變化最大的是淘寶天貓平台:14日开啓預售預熱,比2023年和2022年提前了10天;京東比2023年和2022年提前了9天;拼多多則是提前了6天。
此外,新電商平台方面,抖音是今年最早开啓“雙11”的平台。此前抖音平台宣布,“雙11”好物節於10月8日开啓,比2023年早了一周。快手是今年最先宣布“雙11”大促提前的電商平台。在9月19日的招商大會上,快手宣布10月16日即進入“雙11”預熱期,18日將正式开售。作爲後入場的玩家,小紅書電商日前宣布,“1年1度購物狂歡節”於10月12日开啓,一直持續到11月11日。
雖然各大電商平台競相提前啓動“雙十一”活動,消費者可以在更長的時間內參與促銷狂歡。然而,這對網絡安全來說卻是個不小的考驗。過去,集中爆發式的流量洪峰雖帶來挑战,但相對容易預測和應對。如今,長時間的促銷期使得網絡攻擊面擴大,給了黑客和網絡犯罪分子更多機會實施欺詐和盜竊。尤其是對於依賴數據分析和模式識別進行防護的安全系統來說,持續的高度戒備狀態會消耗更多資源,增加誤判率,從而降低整體效能。
網絡陷阱呈多樣化趨勢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漫長的“雙十一”預熱階段,各類詐騙手法層出不窮。
一是假冒客服詐騙。
這種手法憑借僞造的官方身份迷惑大衆,通常以解決账戶異常、訂單問題爲由,誘騙受害者透露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账號密碼、身份證號碼及銀行卡細節,從而實現非法獲利。此類詐騙往往借助社交軟件、電子郵件或電話進行,看似正式,實則暗藏殺機。
二是虛假購物網站。
不法分子精心設計的假冒網站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吸引消費者購买不存在的商品。這些網站常常打着低價促銷的幌子,吸引貪圖便宜的消費者下單,但在實際操作中,要么收錢不發貨,要么發送劣質品,更有甚者直接消失得無影無蹤,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
三是預售騙局。
在“雙十一”活動的預售中,不法分子利用消費者的購买熱情,虛構預售活動,收取定金或者全款後失聯,消費者面臨貨財兩空的風險。這類詐騙往往發生在高需求商品或限量版商品領域,如電子產品、時尚單品等。
四是快遞詐騙。
快遞詐騙通常涉及僞造物流信息,誘使收件人點擊含有惡意鏈接的短信或郵件,或者冒充快遞員上門索取“到付費用”。一旦點擊鏈接或付費,個人信息和財務數據就可能被盜取,甚至遭受進一步的金融損失。
五是退貨詐騙。
退貨詐騙利用消費者對退換貨流程的不了解,通過冒充售後客服,要求提供個人或銀行信息,聲稱協助辦理退貨手續,實際上是爲了獲取敏感信息,實施盜竊或其他違法活動。
用AI打造反詐神器
面對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各大電商平台紛紛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利用AI和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建立起多重防護壁壘。例如,採用AI技術的智能防火牆猶如一位不知疲倦的哨兵,24小時不間斷地監控着網絡數據流,快速識別並過濾掉潛在的威脅信號。通過深度學習,這些系統能夠自動適應新的攻擊模式,大大提高了防護的准確性和響應速度,爲用戶的信息和資產安全保駕護航。
利用AI算法訓練而成的聊天機器人,能夠精准甄別詐騙信息,即時切斷消費者與騙子之間的聯系,防止用戶陷入欺詐陷阱。這些智能助手在對話過程中模擬人類思維邏輯,巧妙區分真實用戶和惡意分子,有效降低了欺詐事件的發生概率。
運營商也通過AI技術的升級、創新,滲透反詐領域,例如,中國電信溫州分公司針對反詐監控技術對抗不足、反詐模型識別覆蓋率低等難點,开發AI“數字員工”“AI+反詐平台”等“人工智能+”應用,協助地方反詐中心對詐騙犯罪开展風險預測、阻斷、管理、溯源,形成事前防範、事中攔截、事後處置的全鏈反詐治理模式。
此外,針對日常反詐,中國電信推出的96110翼安反詐雲平台,以雲計算、大數據、AI、5G等技術爲基石,在智能宣傳、智能預警、智能攔截、智能分析、智能外呼層面實現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的深度融合。自上线以來,平台已實現反詐提醒發送量每月超過1億,智能攔截420億/年,反詐名片發送量30萬+/日,AI勸阻60萬+/月,積極保障人民群衆財產安全。
標題:“雙十一”預售號角吹響 AI防騙利器護航網購盛宴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723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