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8歲女童在黃河壺口瀑布遊玩,指出石碑上“黃”字寫錯了,網友懵了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0-28 08:56:21 熱度:7

導讀: 您是家長嗎?是!就點標題下方藍色的 家長慧 三字,然後點關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們爲您提供的最新教育和健康等信息 以下爲正文: 甘肅八歲小女孩梁譯貝,在黃河壺口瀑布遊玩時說:“媽媽,這個‘黃’字錯了!...

您是家長嗎?是!就點標題下方藍色的 家長慧 三字,然後點關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們爲您提供的最新教育和健康等信息

以下爲正文:

甘肅八歲小女孩梁譯貝,在黃河壺口瀑布遊玩時說:“媽媽,這個‘黃’字錯了!中間不是‘田’,而是‘由’......”。可網友聽完卻迷糊了,好像自己小學白上了!

漢字的魅力正蕴藏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中,近日,一位8歲女孩在黃河壺口瀑布旅遊時,指出景點中石碑上“黃”字的書寫出現了問題,讓很多網友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黃”字究竟是否存在錯誤?我們不妨從漢字發展的淵源和書法藝術的特色中尋找答案。

女孩認爲“黃”字中間的部分應該是“由”,而不是所看到的“田”。

引起這場爭論的實際原因,在於碑碣上的黃字來自電腦字庫中的漢字字形,並非專門爲該景點設計的手寫書法。

電腦字庫中的漢字雖統稱爲規範字,但其實字形均來源於書法家的手跡,難免帶有一些異體特徵。

所謂異體字,顧名思義就是相對於官方規範字而言的另一種“體”,從書法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異體字一直都在不斷產生更迭。

很多如今被視爲規範的漢字,在數百年前可能就屬於異體的範疇,比如我們現在寫峙字的形體,在唐代就算是“俗體”。

不同時期的異體字也被視爲不同的等級,古人將異體層層區分爲正體、通體和俗體。

俗體指的就相當於我們現在認知的簡體,即使到了現在,仍存在少數俗體被認可合理化的例外,比如“桔”字不被視爲“橘”字的錯體。

在藝術創作中,異體字並不被認爲是錯誤的,反倒被賦予了更多的書法意蕴。

展开全文

書法家們常常憑借自己的獨特個人風格,對規範字加以變體創新,因此這個碑碣上的“黃”字若是專門爲此定制的匾額字體,顯然就不存在所謂的錯誤問題。

然而,現實情況是這個黃字並非專門書寫,只是字庫中現成的規範字而已,其自身所體現的異體特徵可能會給正在識字的孩子們帶來一些認知混淆。

女孩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表明她在教育過程中已形成了對漢字筆畫結構的正確理解,這種質疑精神值得我們肯定。

當然,我們在鼓勵孩子發現問題的同時,也應以恰當方式加以指導。

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向孩子們解釋漢字發展的歷史脈絡,將有助於他們建立更高層次的文化認知。

畢竟書法藝術的魅力正在於對漢字形體規範的遵循,和個性化創新之間的巧妙平衡。

縱觀歷史,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篆、隸、楷、行、 草書體都是在遵守構字原理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

如果過於追求藝術效果而無視漢字基本構造,極有可能導致字體原本的面目全非。

對於正在學寫字的孩子們而言,掌握好筆畫構字的基本規則,是欣賞書法藝術之前不可或缺的基礎。

今日話題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喜歡本文請分享至朋友圈哦~



標題:甘肅8歲女童在黃河壺口瀑布遊玩,指出石碑上“黃”字寫錯了,網友懵了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626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