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如何轉化爲新質生產力?“上海設計”正在探索

來源: 天天正能量 發表時間:2024-10-11 16:32:21 熱度:8

導讀: 上海是曾經西方文化進入中國的重要港口,上海也將是今天中國文化走向國際的重要樞紐。作爲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大都市,上海創新設計該如何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日前,2024世界設計之都...

上海是曾經西方文化進入中國的重要港口,上海也將是今天中國文化走向國際的重要樞紐。作爲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大都市,上海創新設計該如何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日前,2024世界設計之都大會“東西方在上海相遇”非遺傳承與創新設計國際論壇及“國潮新質生產力——老字號創新設計論壇”兩場論壇舉行,以國際視野出發,觀察東西方文化交融匯聚的上海文化現象,聚焦新時代下都市文化創意產業和社會創新路徑及其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

非遺傳承要結合創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身份的重要標識,它承載着歷史的記憶,延續着文化的血脈,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在上午的“東西方在上海相遇”非遺傳承與創新設計國際論壇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黨委二級巡視員張成金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非遺傳承與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战,如何讓非遺走出歷史煥發新光彩、走進當下釋放新動能、走向未來發揮新作用,如何讓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是我們共同關注的話題。”他提出,要在賡續歷史文脈,進一步傳承好、發展好非遺的同時,更好地發揮設計產業乘數效應,推動創意設計賦能非遺傳承,助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老字號創新設計校企合作基地”揭牌。

論壇上,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老字號創新設計校企合作基地”揭牌。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曾成鋼表示,上海老字號品牌雲集,過去兩年間,上海美術學院和十余家上海老字號在設計研發和人才培養方面達成了深度合作,共同助力老字號品牌發揮新生命。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非遺研究學者項兆倫分享了對非遺保護和老字號的認知。他提到,非遺既有非物質因素,也有物質因素。既有無形因素,也有有形因素。一件龍泉青瓷並不是非遺,工匠手工藝的實踐、人們對龍泉瓷都審美、欣賞和消費等要素才能共同構成龍泉青瓷這一文化遺產或是文化傳統的整體。因此傳統與整體是理解非遺的關鍵。

展开全文

論壇上,項兆倫分享對非遺保護和老字號的認知。

由此出發,項兆倫認爲,老字號同樣是一種文化傳統。“很多老字號都有自己獨到的工藝和手藝,但是工藝和手藝並不是老字號的本質所在。老字號的本質是品質和聲譽至上。”他提到,見人見物見生活,是非遺保護的核心工作,我們也該以這樣的核心理念來推動老字號的振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主任張晶在題爲《非遺傳承與創新設計: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分享中提及,關注創意設計,非遺保護、傳統發展和創意設計並不矛盾,“可以通過知識產權保護和非遺保護,讓這兩個領域聯通,在這個過程中要尊重一些原則,尊重非遺,尊重持有人,讓他們在經濟上都有受益,從而更大限度的促進非遺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

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首席運營官、原世界設計組織主席斯裏尼•斯裏尼瓦桑帶來題爲《設計對文化遺產的影響》的演講。分享了他所處的社區、父輩祖輩傳下來的文化遺產如何走進自己的生活,同時通過豐富案例闡述了在當下文化多樣性下,文化傳統如何和現在的需求結合起來,再做創新工作。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外剪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喬曉光通過豐富的案例闡述了對中國剪紙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在研究和創作的過程中,大量的剪紙走進公共文化生活,走進了時尚表演,走進了劇場。體現了非遺“用”字引領。

巴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世界都市。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終身教授、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巴黎分院前學術院長Tony Brown帶來《與公衆同行,漫步歷史遺產城市》。展現了法國在公共領域如何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再利用。

老字號如何與年輕人共鳴

許多掌握非遺技藝的老店都是“老字號”。當天下午的“國潮新質生產力——老字號創新設計論壇”聚焦老字號在當代商業環境下的生存與發展。

在漫長的時光中,老字號積累了核心技藝,每家老字號幾乎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如今隨着時代變化,市場環境、人們的審美口味、消費興趣都發生了變化,老字號在“守正”的同時,亦要“創新”。如何做創新,成爲老字號在新時代面臨的新議題。

老字號、新國潮、新質生產力三者之間是何關系?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者姜衛紅認爲,老字號需要打造新質品牌,當下老字號應該推廣創新與潮流趨勢,聚焦新國潮,提升競爭力。

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的紅色文創廣受歡迎。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委員、副館長阮峻分享了在紅色文創賽道中的探索。如今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追隨紅色文化來到一大紀念館,這批新的觀衆,和以往紀念館年齡偏大的黨員幹部觀衆有很大區別。“如何與年輕人形成共鳴?文化創意產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阮峻介紹,一大文創2021年誕生,和大白兔、沈大成、東區老大房等上海老字號展开合作,开發了多款熱門產品,“我們希望打造帶得走的紅色文化符號,讓聽得懂的革命精神,學得透的研學故事,品得出的味道,成爲每一個一大觀衆能夠帶走的深刻記憶。”

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委員、副館長阮峻分享在紅色文創賽道中的探索。

朵雲軒1900年在上海成立,是一個有124年歷史的老字號藝術機構。如何讓中國書畫走進當代人的生活,成爲新質生產力?上海朵雲軒集團品牌負責人周鳴之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朵雲軒嘗試以書畫爲支點,和年輕人建立有效鏈接。2019年,朵雲軒與功德林合作推出月餅,盒子以朵雲軒木版水印復刻弘一法師書寫的福字和壽字,“福壽雙全”的吉祥寓意得到良好的市場反饋。和奈雪、江南百景圖等年輕人中知名度高的品牌合作,也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傳統文化正在成爲國潮、國貨文化消費市場的驚世生產力,但傳統文化轉化成產品,需要設計的介入。”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章莉莉在非遺領域耕耘多年,見證了上海以傳統文化爲新質生產力的老字號創新設計實踐。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章莉莉。

她介紹,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2022年在首屆世界之都大會上,就發布了全球首個中華老字號設計創新平台,與馬利畫材、回力鞋業、恆源祥、曹素功、鳳凰自行車等老字號進合作,完成了一系列研發項目。2022年,上海美術學院與馬利畫材合作中國傳統色研發項目,推出四季江南中國傳統色等代表地域性的中國的傳統色彩墨。“面對現在市場上大熱的墨蘭迪色,我們也希望找到中國顏色自己的魅力。”章莉莉說,“百年設計上海,還看今朝。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今天正在賦予各行各業各種新的樣貌,讓產品更有文化故事,讓服務更顯文化禮韻。我認爲文化的傳承是要和時代同步的,要用創新的方式,讓傳統變成當下的魅力,成爲新時代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與馬利畫材合作推出的四季江南中國傳統色:江南春12色。



標題:傳統文化如何轉化爲新質生產力?“上海設計”正在探索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294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