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清盤兩只,公募MOM爲何發展不起來?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0-08 16:51:00 熱度:0

導讀: 作者 | 《財經》新媒體 蔣金麗 編輯 | 蔣詩舟 國慶節前的市場,沉浸在上漲的狂熱中。很少有人關注到,一只公募MOM清盤了,是今年清盤的第二只。 也就是說,首批試點的5只公募MOM,只剩3只了。 ...

作者 | 《財經》新媒體 蔣金麗 編輯 | 蔣詩舟

國慶節前的市場,沉浸在上漲的狂熱中。很少有人關注到,一只公募MOM清盤了,是今年清盤的第二只。

也就是說,首批試點的5只公募MOM,只剩3只了。

這批產品均成立於2020年。每當創新產品推出時,都會有一些標籤加持,以更好地向投資者展示其特點。公募MOM是頂着“三多”頭銜出道的,即多元資產配置、多元投資策略、多元投資管理人。

三年多過去,國內的公募MOM並沒有迎來蓬勃發展,而是陷入了規模持續縮水、清盤等境地。

爲什么這類產品做不起來?

業內普遍認爲,對公募MOM的發展現狀並不感到意外。有人委婉地表示,“這類產品只有首批試點,沒有第二批,就說明了問題”;也有人直言,“這個業務模式根本走不通”。

規模、業績不理想

9月24日,華夏基金發布了“華夏博銳一年持有(MOM)終止基金合同及基金財產清算的公告”。

這是一只發起式MOM,成立於2020年9月23日,初始規模只有1368.3萬元,其中1000萬元由華夏基金自掏腰包。根據這只產品的合同條款,到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後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2億元,則基金合同自動終止。

在8月7日宣布清盤的招商惠潤一年定开(MOM),也是因爲相同的原因。這兩只基金都是發起式產品,且發行規模都不大。招商惠潤一年定开(MOM)初始規模爲7560.16萬元,因爲成立時間先於華夏博銳一年持有(MOM),所以更早地觸發了清盤條款。

其余3只仍在運作的MOM,情況也並不樂觀。截至二季度末,建信智匯優選一年持有(MOM)的規模爲12.32億元,較成立之初縮水了一半。另外兩只——創金合信群力一年定开(MOM)和鵬華精選群英一年持有(MOM),規模均只有1億多,且都較發行規模縮水六成以上。

展开全文

規模的大幅縮水,一方面來自份額贖回,另一方面也受業績拖累。首批公募MOM生不逢時,均成立於上一輪牛市高點或熊市初期,並未展現出“三多”優勢,虧損情況和普通主動權益基金無異。

招商惠潤一年定开(MOM)清盤時,A、C份額分別虧損33%、34.2%;華夏博銳一年持有(MOM)清盤時,A、C份額分別虧損22.24%、23.17%。

仍在運作的MOM中,截至9月底,建信智匯優選一年持有(MOM)成立以來虧損24.51%,鵬華精選群英一年持有(MOM)成立以來虧損17.1%。

相較之下,創金合信群力一年定开(MOM) 表現最好,A、C份額成立以來分別虧損7.85%、11.08%。

業務模式之困

比起生不逢時,一位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張霖(化名)認爲,公募MOM做不起來,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他看來,這個業務模式根本走不通。

MOM的全稱是Manager of Manager(管理人中管理人),運作模式是產品募到錢以後,將母基金的資金分成若幹資產,分別交給不同的基金管理人進行投顧管理。

“Manager到底指的是基金公司還是基金經理?”張霖認爲,這個界定並不清晰。公募MOM對外披露時,只顯示投資顧問是哪幾家基金公司,但實際提供投顧服務的是基金經理。

也就是說,基金經理的個人付出無法對外展示。加之監管規定,每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數量上限是10只,管理MOM會佔用產品名額。基金經理的收入又跟規模掛鉤,首批MOM除了建信智匯優選一年持有(MOM),發行規模都在很小。

此外,投資顧問只在約定的權限範圍內爲特定資產單元提供投資建議等服務,具體交易是由母MOM所在的基金公司執行。對於子MOM的基金經理來說,這樣的模式存在投資策略泄露的風險。

基於這些因素,MOM對投資能力強的基金經理缺乏吸引力。“MOM在找投資顧問的時候,就會遇到一個尷尬的事情,你看上了某個基金經理,人家不一定看得上你。”張霖表示。

理想的狀態下,MOM應該是找到市場上最優秀的一批基金管理人,實現強強聯合,並基於市場風格的變化,更換合適的投資顧問,現實情況卻是“選擇性很少”。

根據5只公募MOM過往披露的信息,雖然每只產品都聘任了2-4家基金公司作爲投資顧問,但細看名單,重合度較高。展業三年多以來,一共只有9家基金公司參與了這項業務,且這些MOM從未更換過投資顧問(基金公司)名單。

雖然投顧名單沒有更換過,分配給子MOM的資金比例會有所調整。《財經》新媒體還注意到,母MOM並非將所有資產委托給投資顧問,其中一部分是由母MOM自行管理。

從最近4份季報披露的數據來看,自管比例最高是鵬華基金,維持在50%以上;信達澳亞基金參與度最高,出現在了4只公募MOM的投資顧問名單;單個投資顧問管理比例最高超過了50%——創金合信群力一年定开(MOM) 有4個投資顧問,今年二季度將53.43%的資金分配給了大成基金。

寥寥無幾的投顧費

站在公司經營的角度,驅動一項業務發展的動力,是能不能賺到錢,以及能賺多少錢。

公募MOM產品最初的管理費率是1.5%,公募降費落地後,降到了1.2%。根據2019年發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公募MOM的投資顧問費用從管理費中列支,但並未明確分成規則和具體比例。

《財經》新媒體注意到,首批5只公募MOM,除華夏博銳一年持有外,都在年報中披露了投顧費用。

子MOM究竟能分到多少管理費?

從2021年-2023年的年報來看,MOM的管理費會分給三方,佔大頭的通常是銷售機構的客戶維護費,也就是俗稱的“尾隨傭金”或“尾傭”,其次是付給母MOM的管理費,投資顧問分到的錢最少。

以規模最大的建信智匯優選一年持有(MOM)爲例,其聘用的投資顧問是廣發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這只產品的尾傭佔比在41.78%-41.83%;母MOM的管理費佔比在35.2%-39.34%;投資顧問費佔比在18.88%-22.97%。

換句話說,每家投資顧問平均只能分到10%左右的管理費。

創金合信群力一年定开(MOM)的情況更爲分化。這只產品發行規模不大,只有3.38億元,聘任了4家基金公司作爲投資顧問,分別是大成基金、永贏基金、信達澳亞基金、惠升基金。

2021-2023年,該MOM的投資顧問費佔比分別是8.74%、11.76%、13.72%,對應的金額分別爲36.87萬元、44.52萬元、34.38萬元。分配到4家投資顧問,能拿到的勞務費十分有限。

其余兩只MOM的情況大同小異。鵬華精選群英一年持有(MOM)聘用了信達澳亞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惠升基金3家投資顧問,最近三年的投資顧問費佔比分別爲6.64%、9.89%、13.07%,對應的金額分別爲9.64萬元、44.07萬元、33.71萬元。

招商惠潤一年定开(MOM)聘用的投資顧問是信達澳亞基金、安信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最近三年的投資顧問費佔比分別爲16.44%、24.67%、31.03%,對應的金額分別爲7.57萬元、23.47萬元、22.32萬元。

對投資顧問來說,公募MOM似乎缺乏性價比。



標題:接連清盤兩只,公募MOM爲何發展不起來?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240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熱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