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濤||旅途拾光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9-23 08:55:30 熱度:1

導讀: 旅途拾光 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我沒有像李白送孟浩然所說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卻是到西南走了一遭。旅途二十余日,感受萬千世界。沿途風光秀麗,盡觀春色美景;人文歷史厚重,瀏覽古今軼事;回望昔日...

旅途拾光

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我沒有像李白送孟浩然所說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卻是到西南走了一遭。旅途二十余日,感受萬千世界。沿途風光秀麗,盡觀春色美景;人文歷史厚重,瀏覽古今軼事;回望昔日歲月,追溯战鬥情懷。這裏僅採擷幾朵碎花,以記旅途感念。

明仕田園

一派恬靜悠然的世外桃園

一幅生動優雅的山水畫卷

明仕田園位於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堪圩鄉,距大新縣城50多公裏,這是一處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方圓20公裏山清水秀,山環水繞,素有小桂林美稱。明仕田園風光被命名爲《桂南喀斯特地貌》入選國家郵政局首次公开發行《祖國邊陲風光》特種郵票,《花千骨》曾在這裏取景,這裏亦是影視作品《牛郎織女》、《酒是故鄉醇》、《天涯俠醫》以及《草本藥王》外景拍攝地。

我是第二次來這裏,正因爲這裏的田園風光給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記憶,以致於放下行裝,顧不上洗漱和旅途駕車的勞累,便直奔碼頭,乘船一攬名仕河風光。

乘小船漂流在名仕河上,飽覽兩岸迷人景色,享受那難得的從容和悠闲,體味田園生活的清新和幽靜。

沿河而下,不僅欣賞兩岸的喀斯特地貌, 這裏翠竹繞岸,農舍點點,風光俊朗清逸,極富田園闲適氣息。雄偉的將軍山、美麗的通天河、奇異的萬乳崖、神祕的古巖畫,爭奇鬥豔,各放異彩,不由使人身心舒爽,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和對人類的無私饋贈!真可謂船在河中走,人在景中遊。

展开全文

晚上,我們下榻在一個叫做“那美山舍”的民居,裝修顯得很溫馨,小院裏可以燒烤,也有喝咖啡的地方,亦不乏闲淡優雅之感。

在明仕田園景區,除河上觀景,還有一條騎行車道,陸上觀景。早餐後,借山舍提供的自行車,沿騎行車道騎行一周,約一個小時左右。騎行在山水之間,路旁景色依然很美,遠處喀斯特特徵的青山突兀,山前田地裏,玉米青苗茁壯,水田已被農夫旋耕整理,如平鏡一般,只待擇日插秧,青瓦白牆的農舍高端秀氣,點綴在山腳田間,名仕河裏碧水靜靜地流淌,眼前鏡像,心中便不由自主地升騰起無以言狀的美妙情緒,有如展开的一幅詩意畫卷。

中國過去爲農耕經濟,國人以農爲生,自然珍愛土地,也出現了許多田園詩人。最具代表性的要數東晉詩人陶淵明了,《歸園田居》爲其代表之作,詩中既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表現了鄉村幽靜和心境的恬淡,又抒發了對勞動的熱愛和興趣,他的田園詩超然物外和物我兩忘的超凡脫俗,真有着神仙般的無限風韻。於是心中突然冒出一個閃念;如果陶淵明躬耕於名仕田園,他的詩意會是美妙到何等程度!

老山,老山

一座英雄的大山

一座不朽的豐碑

一九八四年八月,軍校剛剛畢業的我,按照解放軍總參謀部的一紙命令,被長沙第三地面炮兵學校選調赴老山前线見習代職,時任步兵第三十二師炮兵團榴彈炮一營一連一排代理排長。

老山,這是我人生真正的起點與开端。在這裏,我經受了血與火的战鬥洗禮,也經受了生與死的嚴峻考驗。在炮陣地,我曾組織火炮射擊,也目睹了二排長在敵人炮擊中壯烈犧牲;在觀察所,我曾爲指揮所指示打擊目標,也在敵人炮擊我觀察所發射的六百多發炮彈中,差點遺骨七號陣地;在指揮所,我曾協助指揮副營長下達射擊命令,也在通信线路被炸斷情況下,帶領通信兵冒着炮火檢查线路……

老山,有說不完的人生故事,它是我永遠不能忘卻的青春記憶,於是,我心裏一直有個夙愿:再上老山,向我的战友致敬!向我的青春致敬!

車過麻慄坡縣城,沒顧得上喫飯,我便先去了麻慄坡烈士陵園。前來這裏祭奠的有全國各地的人,他們有的來看望战友、有的來悼念親人,還有八、九十歲的老人來探視兒子,天天如此,絡繹不絕。

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含淚爲這些不曾相識、但曾經與我並肩战鬥的兄弟上香獻花,並敬了一個標准的軍禮!

車過落水洞,依稀記得這是師作战指揮所所在地,見路旁有“战場原址〞的石碑,便停車照相,見旁邊有執勤民警,便上前打問:“這是不是指揮所的位置”?答曰:“不知道”。又問:“前邊是不是有個稱爲‘三轉灣’的地方,這裏曾是越軍的炮火封鎖區”?答案亦然是不清楚。也難怪,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自然不知道近四十年前的事情,更何況現在的柏油路與過去的石子路相比,不知改道多少去了。

在我當年开設前進觀察所的地方,被稱爲八十年代的上甘嶺。熱心的天寶景區治安辦的小同志告訴我,現在車可以直接开上去,有停車場,只是目前正在修路,有些路的坡陡,四驅車好走。由於腿疾,不像當年能爬山,便只好放棄了。

過去我們營指揮所的山洞和基本觀察所的位置在國境线上,屬軍事禁區,現在也進不去了,也只能作罷。站在山腳下,遠眺群山,當年战場的大概位置依稀可辯。

當時我連在天保農場附近構築炮陣地,是战區最前邊的陣地。一九八四年九月十日,正值中秋節,我連曾發射炮彈423發,取得了摧毀敵榴彈炮兩門,營房十二棟,彈藥所一個(千余發炮彈),打死打傷敵六十九人的战果。

光陰似箭,時間如梭,轉眼之間,四十年過去了。當年血氣方剛、生機勃勃的青年,而今已經年逾花甲,站在當年炮陣地的位置,故地重遊,思緒雲騫。

當我們穿行在天保口岸,參觀、照像,看到兩國邊民貿易繁榮,臉掛笑容,欣慰無比。也見到許多參战老兵來這裏參觀旅遊,尋訪战爭故地,追憶战鬥歲月,令人肅然起敬!

和平從來不是乞求而來!

和平向來就是打出來的!

元陽梯田

一幅農耕與藝術的神合

一首寫在大地上的史詩

元陽梯田,是我十分鐘情和向往的地方。是不是年齡大了,人就容易多情善感?注意,不是“多愁善感”!在元陽,在哈尼人居住的山頂,俯視哈尼人的傑作——元陽梯田!我覺得我就是這種感覺。以前看到梯田的平面照片,那是不由自主的贊嘆,而今身臨其境則是發自內心的震撼!

一塊塊梯田,一條條田埂,看似零亂,卻也規則;看似奇形怪狀,卻是錯落有致。像平鏡,在陽光下耀眼明亮;像宣紙,任由抽像派隨意潑灑。何爲美?眼前的景象就是美,沒有比這美更美的了!

哈尼人以及哈尼人的先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向大山攫食;用智慧的雙手,創造着人間奇跡;用藝術的雙手,描繪出了一個大美的世界!祖祖輩輩的哈尼人,發揚愚公精神,揮灑汗水,在战勝自然、改造環境的同時,卻也得到了大自然無私的饋贈與回報,絡繹不絕的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在爲元陽的經濟發展做着貢獻。此時此景,不由自主地爲哈尼人和他們的先民點贊。

人都是有欲念的,其動物本性使然也。要不怎么看了夕照下的梯田美景,還想欣賞朝陽下梯田的模樣!

爲了看晨光中的梯田,便選擇入住了距多依樹觀景點只有一百來米的民宿——“梯田往事客棧”,盡管條件差些,但畢竟方便么,手機鬧鈴五點半叫醒,簡單梳洗後便直奔觀景台。

天公有點不做美,薄雲遮陽。不過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沿着山頂便泛起一輪緋紅的亮色,緊接着光线從雲層的縫隙斜射下來,山腰的雲霧开始慢慢地升騰起來。三月的梯田,還沒有插秧,只是灌滿了水,像鏡子一樣,赤橙藍綠,色彩斑斕,沒有強光照射,倒也顯得視覺柔和,溫潤可愛。

元陽之旅,匆忙而來,匆忙而去,來不急咀嚼,來不急回味,不過,能一眼看過哈尼人一千三百年辛勞的傑作,是今人的幸運和福氣,做爲過客,我們今天將要離去,然而元陽之大美,哈尼之純樸,足以令人慢慢反芻,作爲世界遺產,美輪美奐的元陽梯田,將永駐心間!

人生不也是一次短暫而急促的旅行,還沒發出多少光熱,卻已現燈殘油盡之勢。莫等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是爲大美;惜時愛己,愛親愛友,是爲大愛!

愿諸親春風十裏,行其坦途,得償所愿!

蒼山洱海

一條巨龍四時巍

一池碧水萬頃波

我們是從撫仙湖出發,經過在恐龍山、雲南驛兩個服務區稍事休息,走了五個多小時,行程450多公裏,到達大理的。剛下收費站,電閃雷鳴,大雨滂沱,便在路旁停下車來,十多分鐘後,雨過天晴,一輪彩虹遠掛天邊。

我在想,莫不是熱情的大理在爲我們接風洗塵?莫不是好客的蒼山洱海在用喜雨迎接遠方的來客?

到大理,自然要擇洱海而居,這裏正是我的詩與遠方。於是,我們便在湖邊一個中式民宿住了下來。

出得門來,面湖而坐,沏壺熱茶,點根香煙,靜聽洱海,遠眺蒼山,便覺得在心靈深處找到一個溫馨甜蜜的居所,真正感受到那份幽靜與純真,即便是神仙恐怕也不想再回他的閬風之苑了。

有人說,蒼山像嚴父,洱海像慈母;也有人說,蒼山洱海像兄妹。我倒覺得,蒼山洱海像一對情深意長的戀人,蒼山的雪水像血液注入洱海,洱海的水汽像雨露滋潤着蒼山,億萬斯年,相依相偎,不離不棄。

據說,蒼山有十九峰,自北而南,宛如十九位仙女,比肩並坐,凝視洱海,像在對鏡梳妝。遠眺則像一條巨龍附貼在洱海之濱,山巔白雪皚皚,山間白雲纏繞,顯得縹緲而又巍然。只是這次沒有機會攀登蒼山了。

洱海邊,有一條蜿蜒的沿海道路,被稱作洱海生態廊道。一邊湖水澄澈,波光粼粼,魚翔淺底,野鴨嬉鬧;一邊幢幢民居,錯落有致,白牆黛瓦,頗具特色。沿湖景觀,綠意蔥濃,菜園稻田,阡陌如畫。在這裏,移步換景,處處是景,在藍天白雲的輝映下,清新、舒適、養眼,仿佛進了天堂!一路上,爵士樂隊悠揚而富於強烈節奏感的樂曲引人駐足,一對對照結婚照的新人展現着愛情的甜蜜,騎行者活力四射,拍照者摩肩接踵。在這裏,無論任何人,都可以成爲詩人、畫家、攝影家,乃至文學家、哲學家。

洱海的恬靜溫馨、淡雅秀美,以致於湖邊的雙廊、喜洲兩座古鎮有點黯然失色。

說來也奇,萬萬沒有料到,我會和高中同學單顯峰在洱海之濱相會,這到底算機緣還是巧合?用佛教的說法,機緣者,乃衆生信受佛法的時機和因緣。巧合者,語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可見天意有定,如此巧合。”說的是恰巧吻合。單同學退休後加入北大金秋教育,入滇支教,在洱海之畔的“金秋墨弦書院中學”教書育人,爲邊遠地區的教育事業發揮余熱;我呢,退休之後無甚理想,有時也遊走於山水之間,那我們之間就存在在洱海相遇的可能。

只要不是兩條平行的直线,終究會相交。同學相遇,也許是機緣,也許是巧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總而言之,這是我旅途中遇到的幸事,喜事。

德天瀑布

一簾橫亙兩國的瀑布

一張撼人心魄的美圖

源於廣西靖西市的歸春河,流經越南後,拐了個彎又回流廣西,經過大新縣德天村處遇斷崖跌落而形成瀑布,這便是橫亙中越兩國的德天瀑布。

浩浩蕩蕩的歸春河水,從北面奔湧而來,高崖三疊的浦湯島,巍然聳峙,橫阻江流,江水從高達50余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

歸春河是中越兩國的界河,近觀瀑布,遊人要乘竹筏,經越南一方繞到瀑布下方,再回到中國界內。

奔騰的激流,從斷崖傾瀉而下,連衝三關,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水霧迷朦,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雲蒸霞蔚,五彩繽紛,那巨大的轟鳴聲,振蕩河谷,氣勢十分雄壯。

回到觀景台,遠眺瀑布,更是雄奇瑰麗,整個瀑布背依青山,兩峰夾持,峰巒疊翠,一條條水流像銀練遠掛天邊,好一幅爽心悅目的風景畫!

我是第二次來德天瀑布。記得上次來是在四月份,那時水量浩大,氣勢磅礴,撼人心弦,真正體驗到“風景如畫”。今次復視之,又有新觀感,覺得用“畫如風景”較爲貼切,雖說藝術家有奇特的慧眼,有獨到的創造力,但再有靈性的藝術家,恐怕不會超越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吧!

在德天瀑布附近,便是中越836號界碑,作爲那場战爭的親歷者,自然感慨良深,愿歸春河水永世長流,愿得天美景永駐心間。

作者簡介:李建濤,男,1962年8月生,陝西鄠邑人,研究生學歷。原任陝西省公安廳現役工作辦公室綜合調配處處長,武警上校警銜。陝西省公安文聯副祕書長,全國公安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先後在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散文、詩歌、通訊、理論文章、書法作品百余篇(幅)。



標題:李建濤||旅途拾光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945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