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裏的甘肅服飾

來源: 大西北消息速覽 發表時間:2024-08-12 16:29:49 熱度:9

導讀: 甘肅,擁有除了海洋以外的所有地貌。地理環境是甘肅文化多樣性的存在基礎,而歷史上各民族多次的遷徙流動,形成了今天在甘肅生活的多民族交流互鑑、豐富多彩的文化。服飾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各民族的服飾被稱作“...

甘肅,擁有除了海洋以外的所有地貌。地理環境是甘肅文化多樣性的存在基礎,而歷史上各民族多次的遷徙流動,形成了今天在甘肅生活的多民族交流互鑑、豐富多彩的文化。服飾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各民族的服飾被稱作“穿在身上的史書”。服飾是一個民族或民族群體約定俗成的着裝樣式,是民族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體現,服飾的外在表現形式也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積澱的產物。

目前甘肅省傳承有序的服飾類非遺項目有:肅北蒙古族服飾、裕固族服飾、華銳藏族服飾、卓尼藏族服飾、白馬人服飾等,還有與其相關的裕固族織褐子技藝、岷縣傳統織麻布技藝、舟曲織錦帶等,他們在各自的日常生活、婚俗與節日禮儀中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肅北蒙古族服飾。(盧藝文供圖)

蒙古族服飾

甘肅省內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區的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張掖市肅南縣白銀蒙古族鄉、張掖市平山湖蒙古族鄉等地。在元代新疆柏孜克裏克石窟、雅爾湖壁畫中可見蒙古族供養人的形象,他們身穿絲綢錦緞質地的高領左衽曳地長袍,已具有了鮮明的蒙古族服飾特色。在元代墓葬壁畫、墓葬陶俑、繪畫作品中可見到人們常戴的鈸笠帽,“帽笠”“暖帽”是其冠服主要特點,元末明初的葉子奇在《草木子》載“元代官民皆戴帽,其檐或圓或前圓後方,或樓子,蓋兜鍪之遺制也”,可見帽冠在蒙古族服飾中普遍且重要,成年女性多戴高聳的“姑姑冠”,少女戴紅色絨球帽子,男性戎裝多戴左右帔巾的暖帽。

元、明時期蒙古族進入甘肅,後來又經過各類遷徙、文化交流與改變,爲適應寒旱牧區的生活環境和放牧騎獵的生活方式需要,蒙古族服裝多爲寬大的長袍、長坎肩、腰帶、帽子、靴子,有男女區別、長幼區別、季節區別、節日與日常的區別,最爲盛大的當屬婚慶服飾。

展开全文

肅北蒙古族服飾。(盧藝文供圖)

肅北蒙古族服飾長袍的制作材料有皮、毛、絲綢、棉布等,無論男女袍子衣襟邊緣和袖口處都鑲有花邊,衣長過膝,領子爲右衽、高領或交領,窄袖長至手指;男性服飾多爲藍、棕色,女性服飾色彩鮮豔,多用紅、藍、綠色,大面積的整體色彩與小面積的刺繡相配合。腰帶多以棉布、綢緞制成,色彩鮮亮,與長袍相協調,在腰帶上掛有豐富配飾。傳統男性多戴平頂圓形帽,有貂皮帽、氈帽,現在男性也戴禮帽;女性戴尖頂圓錐形紅纓帽子,已婚女性必備“長辮套”裝飾品,在亮麗色彩刺繡的長辮套上鑲有三至四個銀牌,上面鏨刻着吉祥如意的花紋,使用時將梳好的兩根辮子分別裝入辮套內,再從中間穿出用紐扣盤住,用來保護和裝飾長長的發辮,這是婚禮服飾中的重要飾品。在重要節日儀式中全身佩戴大量的金銀、寶石配飾,烘托出華麗隆重的效果。

這些服飾的制作過程,早期全部用手工進行裁剪縫制,技藝嫺熟的傳承人在制作過程中常常用自己雙手的不同位置來測量裁剪面料的長度尺寸,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服飾制作傳承體系,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人們在重要的節日、婚慶等儀式中會穿着全套服飾,展示出當地人的風採。

裕固族少年服飾 左男、右女

裕固族服飾

裕固族爲甘肅特有民族,主要形成於元、明時期,分布於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酒泉黃泥堡地區。裕固族服飾在民衆生活中依然發揮着重要作用,在節日、婚俗禮儀中尤其受重視,2008年裕固族服飾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

雖然裕固族各地服飾並不統一,但整體來看最鮮明的特點在女性頭飾,即頭面和紅瓔珞帽,可能與古老傳說中的英雄人物薩利瑪河有關。冬季男女皆戴狐皮風雪帽,夏秋各有區別。男子夏秋戴圓筒平頂鑲邊的白氈帽或禮帽,高領左衽長袍,下擺兩側开衩,窄袖,馬蹄袖口,用彩色布、織錦緞水獺皮鑲邊。系紅藍色腰帶,腰帶上掛飾物,有腰刀、火鐮、鼻煙壺、酒壺等,足蹬高筒皮靴,飾物與冠服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裕固族西部地區男子服飾

西部女性多戴帽檐後部卷起的尖頂帽,東部女性多爲大圓形帽,頂子細高。未婚與已婚女性的帽子略有不同,已婚女性多戴喇叭形紅纓帽或用芨芨草編織的帽子;未婚少女的前額戴綴有珊瑚珠的長紅布帶,在邊緣處綴有紅黃藍白綠色的小珠穗,垂在前額處,發辮梳成五條或七條,再將辮稍系入背後的腰帶裏,以方便日常勞作活動。身着斜襟長袍,高領及耳,下擺开衩,外套彩色緞面的長坎肩,衣領袖口、衣衩、襟邊等處繡有花邊裝飾,腰束紅、綠或藍色腰帶,系繡花手帕及荷包,佩戴翡翠或玉石手鐲、耳環、金銀戒指等,足穿尖頭長筒繡花鞋或皮靴。

裕固族西部地區 女子服飾(白亞群供圖)

女性婚服是最隆重的,很多婚後日常服裝也在此時備好。女性婚服中最具辨識度的是頭面,長條形頭面佩戴在女子的三條長辮子上,胸前兩條,背後一條。多見布制的頭面,綴上珊瑚、綠松石、瑪瑙等,也有用紅牛皮底、黑或紅色絲絨底的頭面,鑲上銀牌、蜜蠟、珊瑚、松石等飾物,背後的一條頭面下方垂一顆紅珊瑚,上面鑲23塊白色海螺磨制的圓片,這種傳統頭面總重量約在五到七斤左右。傳統女性婚服多用藍色和綠色,以區別於着紅色服裝的“點格爾汗”天神。隨着文化的交流變化,對服裝色彩的禁忌逐漸消解,黃色、米黃色、紅色等色彩也常被新娘穿戴。

藏族服飾

甘肅省藏族主要分布於甘南地區、武威天祝縣、張掖肅南縣,還有隴南地區的白馬藏族,因地域不同藏族服飾也有差別。從傳世繪畫作品《步輦圖》中可以看到唐代藏服的基本特點,在西藏、敦煌壁畫中也可見五代至宋元時期的藏族服飾與現今藏族服飾極爲相似,可見其服飾具有很強的文化穩定性。2008年天祝、甘南藏族服飾,2011年卓尼藏族服飾被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名錄。

甘肅藏族因地理條件與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區分爲牧區、農區和半農半牧區三種類型,相應其服飾也有所差異,有生活裝和節日盛裝的區別。牧區服飾以甘南瑪曲、夏河爲典型,男女都內着半高領、左衽的滾邊夾襖,多用紅、綠、藍、褐色綢緞制作,喜歡用水獺皮等裝飾衣襟邊。夏日穿氆氌做的“日拉”,春秋穿羊羔皮做裏,外罩綢緞面的“察日”,冬天穿大羊皮縫制的“早化”。男款袍服寬大,冬袍領子鑲豹皮;現代女款藏袍吸收了近現代旗袍的特點,注意腰身的裁剪設計,領部鑲豹皮,在領角處裝飾彩色布條;襟裙下擺和袖口處多疊綴三種紋樣的氆氌,或用白羔皮、水獺皮和織錦花邊依次裝飾。

腰系3米多長的紅、綠色絲綢腰帶,腰帶上再加革帶;女款在腰帶上還佩戴銀或銅制的奶鉤、鑲有珊瑚、綠松石的銀飾物等。牧區的男女老少均離不了帽子,夏天戴圓形寬檐禮帽以防曬,冬天戴錐形的狐皮帽子,邊緣處裝飾毛絨邊,有些婦女兒童、老人也戴白羔皮配以綢緞的帽子。藏靴用熟牛皮縫制,有長筒、半長筒、低幫等各種式樣,以適應牧區的生活環境。服飾中常用珠寶、金銀、玉器、豹皮、貂皮、水獺皮等做配飾,人們喜愛佩戴各種質地的耳飾、項鏈、排珠、銀盤、小佛龕盒等飾物。

農區服飾以卓尼、迭部、舟曲爲典型。在生活裝中長袍以單色爲主,長袍主體傳承中華傳統服飾右衽大襟、前後片連裁、前中斷縫接偏襟的基本結構形式,領部裝飾圖案,袖口處用白色面料拼接。盛裝長袍面料多爲色彩豔麗的綢緞面料,袖口拼接刺繡面料。與牧區不同的是斜襟短馬甲,用顏色豔麗的提花綢緞面料爲主,與長袍形成對比,長袍和馬甲均用5粒盤扣形制,腰系毛織的彩色幾何圖案腰帶。帽子以紅色石榴帽爲主,年長者多正戴深棕色或黑色帽子,中青年女性則稍斜戴帽子,兩側有長纓穗垂於耳朵前後,已婚女子會佩戴發飾阿瓏銀錢,未婚女子則佩戴布料發飾叉採。靴子上有小面積的刺繡花紋裝飾,多採用傳統“洮繡”。

白馬人服飾

隴南地區的白馬藏族主要生活在崇山密林中,環境與生活習俗與其他地區的藏族有着明顯差異,因此多以白馬人稱呼,他們的服飾別具一格,2017年白馬人服飾被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名錄。

白馬人的服飾也有節日和日常服裝男女款的區別。男子服飾簡潔樸素,包括帽子、長衫、短衫、褲子、番鞋、腰帶等。日常長衫爲右衽、窄袖、長至膝蓋,多用青色或灰白色的粗麻布制作,用羊毛线編織單色腰帶,便於勞作。節日長衫多爲對开襟,袖口略寬,用深藍色的羊毛褐布制作,在衣領和袖口處裝飾精致圖案。帽子是白馬人服飾文化的重要標志,男子多戴沙嘎帽,用白羊毛氈制成帶花邊的淺底圓盤,波折狀帽檐,帽頂一側插2-3根雄雞尾羽做裝飾。男子在夏天多穿着涼快單薄的草鞋、麻鞋等,小腿裹纏子,便於在樹林中行走;冬天的番鞋用生牛皮或豬皮做底,麻布、毛氈或棉布做鞋筒和鞋幫,小腿裹羊毛織的毛纏。

白馬人服飾

白馬女子服飾豐富,包括帽子、頭飾、百褶衣、短衫、坎肩、腰帶、圍裙、繡花鞋等。節日穿百褶衣或百褶裙,用羊毛褐子或麻布制作,現在也用棉布或絲綢制作。上衣、下裙相連接,上衣對开襟,袖口寬而短,下裙較短,以紅、深藍、褐色爲主,在衣領、袖子和背部有刺繡圖案,腰間系橫线條裝飾的彩色圍裙,與其他藏族圍裙類似。日常服裝多爲麻或棉布制作的藍色長衫,夏季着短衫、坎肩,右衽,衣領、袖口和裙邊用黑色或彩色條紋裝飾;腰系黑色圍裙,藍色飾邊。節日服裝中的腰帶爲近2米長的彩色絲帶,與華麗的百褶裙相配;日常的腰帶多爲紅或黑色,3米多長。頭上戴魚骨牌頭飾,用紅毛线串綴5、7、9個帶小孔的圓形魚骨牌,毛线後段和12串各色串珠相互搭配制成。青年女性將前段的魚骨牌與發辮綁扎在一起,在頭頂纏繞,後段毛线和串珠從耳邊自然下垂;年長女性將魚骨牌和頭帕一起纏繞在頭頂,或戴平絨瓜皮帽配魚骨牌頭飾。女性鞋子爲番鞋和繡花鞋,千層底的繡花鞋有尖頭圓口、圓頭平底的樣式,小腿上裹纏子。最後以荷包、首飾、錢袋、煙袋、胸牌、耳環、手鐲等作爲配飾。

從整體民衆的服裝來看,蒙古族、裕固族、藏族穿着多爲長袍、戴帽、腰帶、長靴,在局部進行裝飾,滿足生活勞動的需要。如長袍可以爲腿部保暖,高开叉減少了下擺的束縛,有利於行走、騎馬等日常出行,窄袖便於耕作勞動。白馬人因生活地區較爲溫暖溼潤,山高樹密,因此服裝以防曬防溼爲主,用綁腿和番鞋適應密林環境。各類帽子具有保暖或防曬功能,寬腰帶滿足了腰腹部保暖、發式和飾品固定等需要,兼具有功能性和審美性。各類華麗貴重的珠寶首飾,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古老民族的服飾種類、款式、用料、色彩等,與周邊諸多民族、包括中原漢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相互影響、相互吸收,融合而形成甘肅特有的民族服飾文化,它似流動的圖畫,彰顯着與衆不同的文化神韻。

甘肅省豐富多樣的服飾文化除了體現地理歷史文化特點外,也成爲各界藝術家取之不竭的創作資源,藝術家繪制豐富的民族風土人情,其中特色服飾成爲畫面重要的表現元素,無論是蒙古族的厚重華服,裕固族的紅頂帽子,還是藏族的皮袍珠寶,白馬人的輕快百褶,都被反復表現,從而將甘肅多彩的服飾文化以藝術作品的方式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來源:甘肅日報 王曉珍

特別聲明:

1.微遊甘肅內容文章旨在宣傳甘肅文化旅遊,只用於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由於條件所限,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所有權利人聯系授權,可能出現部分原創圖片或文字未署名,請聯系添加。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處理。



標題:非遺裏的甘肅服飾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150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