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澎湃新聞 發表時間:2024-08-03 16:32:01 熱度:52
在設計與美學的交匯之處,傳統手工藝與時尚產業不僅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底蕴,還依托豐富多元的創新空間,爲彼此帶來了可持續的成長動力與文化傳承效應。
8月2日下午,由中國服裝協會指導,江南布衣、澎湃新聞和Greenext聯合主辦的《布盡其用—傳統與創新的對話》主題論壇在杭州天目裏美術館成功舉辦。論壇上,全球首個犛牛可持續標准——《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犛牛》團體標准正式發布,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近15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行業專家、學術人士、品牌代表作爲與會嘉賓相聚一堂,他們基於傳統織物手工藝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從藝術、教育、設計、環境保護和商業應用等多元視角展开主旨分享與圓桌對話,共同解讀傳統手工藝與時尚產業創新融合的機遇與價值。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焦培爲論壇致开幕辭,他表示,歷史文化、民族文化、非遺文化在紡織、服裝產品中的有機融合,可以使產品乃至品牌更具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江南布衣的「布盡其用」項目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兼備。這種創新模式不僅爲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开闢了新的道路,更爲整個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商機。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焦培
隨後江南布衣創始人、首席創意官李琳也發表了致辭,她表示:通過材料循環,一方面可以實現資源的重新利用,另一方面有助於探索新的可能性,這對江南布衣來說是一種極有意義的嘗試。從芝麻實驗室到「布盡其用」項目,隨着越來越多經驗累積和同行參與,“這個過程像拼圖,逐步提升項目的整體價值。”
論壇還吸引了百余位紡織行業的企業代表、傳統文化研究者和媒體記者等來到現場。同時,本次論壇還通過多個平台進行了全程直播及有獎互動,爲更多觀衆提供了线上參與體驗。
聯動參與者,推出全球首個犛牛可持續標准
「布盡其用」項目是江南布衣攜手融設計圖書館开展爲期五年的合作,從“織物 (布)”這一材質出發,對傳統面料及其創造語境、工藝細節進行系統化的記錄、梳理、研究和總結。
2022年开始,伴隨「布盡其用」項目深入展开,犛牛絨作爲代表中國的天然纖維被深入研究,並由此探尋出犛牛絨產業面臨衆多待完善的空間。今年,江南布衣聯合多方合作夥伴共同發起了“布盡其用-犛牛絨產業振興項目”,此次參與《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犛牛》團體標准的制定,是該項目中的重要行動之一。
當天,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席春玲、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分會祕書長李松濤、江南布衣首席執行官吳華婷、SHOKAY繡嘉創始人喬琬珊作爲發起方代表正式發布了《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犛牛》團體標准。
《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犛牛》團體標准正式發布
在發布儀式現場,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席春玲強調了《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犛牛》團體標准的三大意義:標准促進了犛牛的保護和健康養殖,提高了犛牛絨的質量和產量;助力中國時尚企業塑造品牌,拓展國際市場;此外,行業規範標准是國際貿易中的關鍵環節,有助於推動中國犛牛絨產業走向全球,並促進鄉村振興建設。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席春玲
搭建合作平台,讓傳統工藝煥發現代生機
通過品牌推廣,在現代語境下構建傳統手工藝的聯結只是「布盡其用」項目愿景的一部分。江南布衣更希望攜手行業力量,打造一個集結創意與資源的交流合作平台,讓傳統工藝在現代文明中煥發新生,並已取得初步成果。
論壇還正式發布了新書《布盡其用》,通過這本書,更多關於傳統手藝在當代的故事將生動呈現在大衆面前。除了書籍的出版,《布盡其用》展覽也在江南布衣三十周年活動期間,於天目裏園區美術館的6樓同期舉辦。
《布盡其用》新書首布
技藝的傳承,離不开對深厚文化底蕴的了解。據悉,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裏,「布盡其用」項目探索的腳步覆蓋了國內12 個省市自治區,深入研究了34種傳統工藝,开發了200多個實驗性樣片,並將這些傳統織物與技藝在當代的設計語境中重現 。
作爲「布盡其用」項目搭建者與主導者之一,融設計圖書館發揮了關鍵作用。張雷和主創團隊積極投身於“傳統的未來”這一使命之中,用當代設計語言重新定義傳統材質和傳統手工藝。
本次論壇,張雷以《中國設計力的探索》爲題發表了主旨演講。今年是“布盡其用”开展的第三年。在張雷看來,今天的論壇不是一個總結,而是新开題,开啓了永久持續的思考。他希望通過這個項目推動中國時尚行業和設計力的發展,“在民族復興的背景下,設計師和時尚品牌都應爲此共同努力。”
融設計圖書館創始人張雷
據悉,江南布衣去年以「布盡其用」項目的名義,贊助了融在青山村的編織館,今年「布盡其用」小程序再升級,更全面地將研究資源與檔案館开放共享給行業端。正如江南布衣品牌營銷總監吳偉波在其主旨演講中提到的,“布盡其用”關乎傳承,更是一種追求和使命,希望以此喚起所有人對傳統面料和工藝的新認知。“我們是在織物的海洋裏投下一顆石子,在創新的大地種下一顆種子,我們期待這漣漪連接更多的人,期待這種子开出不一樣的花。”
江南布衣品牌營銷總監吳偉波
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彼此賦能,打开時尚產業新篇章
我們爲何要在現代時尚中重申傳統工藝的價值?面對消費者審美需求的變化,行業如何講好傳統文化的故事?在現代應用中,傳統工藝的復興怎樣才能避免流於表面,真切落實到大衆的生活之中?
本次論壇還开設了一場圓桌對話,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王朝暉、JNBY總設計師尹曉越、浙江沃棆特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章惠新以及稻荷草木染工作室主理人林含作爲嘉賓出席,圍繞《布盡其用—傳統與創新的對話》這一主題展开討論。
《布盡其用—傳統與創新的對話》圓桌論壇
當天的“布盡其用”的展覽給王朝暉留下深刻印象。她感受到這些傳統技藝蕴含着深厚民族文化內涵,爲現代設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並體現了獨特的審美價值。“我們應重視傳統工藝的文化基因,關注品牌認知和身份,以推動創意產業發展,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藝術是引領商業前瞻性思考的表達方式。在探索多元开放理念,並通過產品設計向大衆傳遞價值與樂趣的過程中,「布盡其用」項目令尹曉越受益良多。她以JNBY24秋冬系列爲例,本季主題“一半是記憶一半是未知”,基於苗族豐富的裝飾、簡潔的廓形、簡練有力的銀飾、細膩的錫繡工藝等元素,通過現代設計去改寫或創造出新的形態。
傳統面料承載着地域和民族文化,而紗线與面料企業是鏈接原材料與品牌的重要載體,更是可持續供應鏈中的關鍵一環。沃棆特通過“物盡其用”實現“布盡其用”。章惠新稱以犛牛絨爲例,從原絨中提煉出高端服裝面料後,剩余毛渣通過現代技術分離雜質,可紡成抗紫外线、透氣、保暖的面料,制成太陽傘、地毯等產品。這不僅落實了犛牛絨的可持續理念,也是對牧場、牧民和自然的尊重,以負責任的態度執行可持續行動,制作優質產品。
作爲非遺傳承人,林含是一名傳統工藝的活化者,也是《布盡其用》的書中人之一。從自身職業經歷出發,她發現,涉及到訂單和與企業合作時,面料染色會遇到很多難題。但只有當和企業合作,讓染色作爲產品一部分呈現在大衆消費者面前,這項工藝才能擁有勃勃生機。
天目裏三十周年主題活動
當日,除舉辦布盡其用論壇外,江南布衣以“生於獨到,立於多元”爲主題,拉开了三十周年系列活動的帷幕。在天目裏現場,以多維度藝術裝置、品牌回顧展覽和音樂盛宴等豐富活動講述三十年品牌歷程。作爲中國領先的設計師品牌時尚公司,藝術和設計一直是江南布衣品牌基因的核心,貫穿其誕生與成長。
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影響力決定了其在全球時尚潮流中的話語權。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蕴含着千年歷史的工藝技術,體現了我們民族的創造力和文化價值,「布盡其用」項目正是基於對這些傳統工藝的熱愛與珍視,承載着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快速發展的商業節奏中,堅持推動傳承創新項目是當代企業和個體面臨的共同挑战。以本次論壇爲契機,江南布衣將攜手更多志同道合的企業和文化機構,共同推動傳統織物與工藝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與發展,爲社會、文化和環境帶來更多可能和希望。
標題:江南布衣:共探傳統手工藝的當代機遇與價值,讓“布盡其用”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998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