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7-06 00:51:11 熱度:25
當歸3倍、幹蟲草3倍、沙苑子10倍……近段時間中藥材持續漲價,藥材減產斷貨的傳聞不絕於耳,波動的價格挑動着市場參與者敏感的神經。
與市場的熱度不同,中康科技中藥大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賈海彬對2022年及2023年的中藥材供應保障做過整體評估,他告訴中新經緯,理論上整體中藥材供給量大於需求量,缺口並不明顯。同時,庫存量處於近五年來的相對低位,屬於正常範圍。
眼前的熱炒景象,不同尋常。
近期,中新經緯與產地藥農、市場經銷商、中藥飲片廠商等市場參與各方從業者對話,當問及漲價是機會還是危機時,他們不約而同地說:是危機。
誰是背後的“始作俑者”?
土地成本暴增,藥農改種玉米
在吉林省白城市,種植、加工、銷售關防風的藥農陳明已從事該行業近十年。
關防風,又稱防風,是常用大宗中藥材品種。這是一種需要用心呵護的中藥材,適合春秋播種,種植周期需要3—5年。
根據天地雲圖中藥產業大數據,在經歷2019年的跌價後,防風價格在近三年來穩步上漲。中藥材天地網也顯示,防風貨源2023年批量走銷順暢,行情不斷上揚。
但作爲種植戶,陳明卻高興不起來。
“種植中藥材,千萬不要高估自己。內蒙古、東北今年關防風大面積棄種。種植者幾乎都是賠錢的,少的幾十萬,多的上百萬。” 近期,他在朋友圈如是感慨。
行情在漲,卻出現大面積棄種,原因幾何?
陳明告訴中新經緯,近三年,東北地區土地租金漲了大約4-5倍,從一公頃四五千元一年漲至一萬五千元以上。
對於漲價的原因,卓創資訊調研顯示,由於農作物價格處於近年來相對高位,地租基本維持上漲趨勢,部分優質地塊地租上漲較爲明顯,2023-2024年度東北平均地租在864.71元/畝(注:1公頃=15畝),較去年漲130元/畝(或17.69%)。
陳明也提到,就當地情況來看,近年來玉米的出產價格較高,利潤充足,再加上生產周期在一百余天左右,營收確定性強,當地農戶多選擇種植玉米,土地供不應求,推動當地的地租“水漲船高”。
但防風藥農一般在種植期才會臨時租地,由於藥材的生產周期長,2020年播種,2023年才能向外售賣。因此,即便面對上漲行情,但防風仍未成熟無法在眼下帶來經濟回報,而高昂的地價已經給了他們很大的經營壓力。
“租地一租四年,一公頃要交七萬多租金,還要田間管理,我承包了幾十公頃,本來一公頃就賺兩三萬塊錢,地租上漲之後,一睜眼就在賠錢!誰都不知道防風成熟之後還能不能賣得上價。”陳明說道。
同時,近年來農村的用工成本也明顯上漲。陳明表示,作爲承包商,他在租地後會通過微信群等方式招募農民工來進行耕種。2020年以前,平均用工成本是一小時八元,現在已漲到二十元。如果一天僱傭六七十名工人,用工成本高達萬元。
在這樣的壓力下,陳明身邊的很多藥農开始止損,改種玉米。“據我所知,我們這邊防風總共種了十幾萬畝地,有五六萬畝地改種,佔比差不多二分之一。去年只是一小部分,今年春天特別多,因爲地租去年大約漲了2倍,今年漲到4倍。”陳明說道。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董強此前對媒體表示,近年來,地租連續上漲,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糧價上漲,種糧收益明顯,帶來地租水漲船高;二是各級政府對於超過一定經營規模的種糧主體,會給予定額補貼和農業項目支持,直接刺激了土地流轉需求的增加。然而,地租不斷上漲,在一些地方,與種糧成本平起平坐,甚至高於單季種糧直接成本,這大大增加了經營風險。
陳明仍堅信,在需求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供給量明顯不足,剩下的中藥材一定會漲價。
他告訴中新經緯,每年的十月份到元旦期間,是防風的成熟銷售期,他們此前報價計劃是每公斤265元,今年要報至少300元。“假使今年價格不漲,我們就幹脆加工成品後往冷庫一放,什么時候漲價什么時候賣。如果虧損的話,我也不會考慮繼續種植。”
廠商:價格瘋漲停產斷貨 工人工資減少
中醫藥產業鏈包括上遊中藥材種植、中遊中藥的生產制造、下遊中藥流通。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生產和加工制造是最重要的三個環節。
上遊部分藥材出現減產,成本增高,連帶中遊的許多中藥材出現大幅漲價行情。
6月9日,江蘇省醫藥行業協會中藥飲片專業委員會發布《關於中藥材價格異常增長的情況報告》,其中提到,“超過2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50%,1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100%,25個常用大宗藥材年漲幅超200%,雞骨草等個別品種年漲幅甚至達到400%—900%。”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7月3日,中藥材綜合200市場價格指數漲至3574.38,站在了歷史高點。
在河南省從事蟲草經營的許光華,主要向東南沿海地區零售精品冬蟲夏草。
他告訴中新經緯,蟲草自2020年开始漲價,一公斤3000條的精選蟲草,當時成本爲11-12萬,目前已漲到二十多萬。但作爲經銷商,他稱並未從中獲益。
“我們希望維持價格平穩,因爲蟲草價格上漲,資金成本上漲了很多,利潤還有小幅的下降。每次調價還會丟失一部分客戶。”許光華說道。
同時,他向中新經緯透露,蟲草漲價相對還是少的,當歸、黨參等常用大宗藥材,漲價幅度更大。據他了解,產業中下遊的部分企業選擇停產,亦有診所、藥店等停止進貨。
一家位於湖南省懷化市的中藥診所負責人告訴中新經緯,六月初开始,當歸、黨參、細辛、黃連等常用藥材漲價超過四倍,漲價原因是經銷商說中藥材供應不足。現在他們只有必需品才會進貨,否則會考慮用其他中成藥或者西藥代替。
中藥廠商也在承受中藥材漲價帶來的巨大經營壓力。
位於廣東省珠海市的某中藥飲片公司負責採購與銷售的關經理對中新經緯表示,他們藥廠每年會採購近200個品種,今年有80%的品種已經漲價。目前,除了中選醫院集採的中藥制品必須保供外,部分價格飛漲、嚴重虧損的產品已經停產。
“我們的下遊主要客戶有部分是藥店,一般現在都不會籤訂長期的供貨合同,都是說我們有貨籤單次合同,給他們每次報價,價格合適藥店拿貨。現在有些藥材經銷供應商給的價格太高,我們拿貨做出來也沒有利潤,甚至是虧損,就幹脆不生產了,比如當歸。”關經理說道。
關經理表示,目前藥廠面臨比較大的經營壓力,以前中藥材價格平穩時,供應商可以給較長的账期,現在要么縮短,要么要求現金交付。但下遊藥店仍要求账期付款。
放棄部分單品,影響也直接體現在藥廠包裝工的工資上。
關經理所在的藥廠,包裝工實行多勞多得,在此前經營效益比較好的時候,平均每月收入在五千元左右。但現在部分藥材停產,工人們能幹的活減少,工資也相應減少了五六百元。不少工人向藥廠反映,希望多安排點活。
“管理層除了焦慮,目前也沒有很好的應對策略。我們甚至在想,這種囤貨行情發展下去,會對這個行業造成多大的傷害?”關經理說道。
誰是“始作俑者”?
多位受訪的從業人士認爲,這一波輻射範圍極廣的中藥材行情上漲,並不尋常。
賈海彬向中新經緯解釋稱,之所以說這一輪中藥材漲價不同尋常,甚至稱爲“失控”,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中藥材行業有一種說法,叫做漲三年、跌三年,不漲不跌又三年,但是這一輪的周期持續了十一年,在高位運行三年,這不符合周期規律。
第二,每一輪中藥材價格暴漲,實際上都伴隨着通貨膨脹。但2022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按道理,中藥材應該存在行情回落。同時,需求相對薄弱和萎縮,藥品拉動的需求增長並不明顯。
第三,中藥材一般三月份是旺季,到六月份後進入淡季,但今年的漲價在六月份加速暴漲,不符合中藥材的基本市場規律。
不少從業人員對中新經緯表示,他們認爲有大量外部資本參與炒作。
多年參與中藥材經銷的供應商張藝(化名)分析稱,業界普遍認爲,有外部資本從去年十月份开始,進入中藥材市場。去年全國多個產地受災,他們大量囤積藥材,現在亳州等地很多冷庫全都放滿了中藥材,大量中藥材都在個人手裏,甚至需要排隊登記進入冷庫。
對於是否有遊資參與囤貨炒作,賈海彬也給出了他的答案。他分析稱,近5年,中藥材綜合200指數平均振幅在28.8%左右,遠超資金使用成本和其他投資領域。全行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利潤空間下降,促使囤積炒作成爲核心盈利手段。
“以熱點品種連翹爲例,連翹的歷史價格除了受到供求關系影響外,還受到自然災害(特別是凍災和疫情)、勞力成本和資本炒作因素影響;同時,其半野生的資源特性又極易導致連翹價格與資源之間的惡性循環,即高價必然刺激‘搶青’和‘滅絕性採收’,從而造成當年或今後幾年產能大幅下降,給連翹供給‘雪上加霜’,行情居高不下甚至高位再升,類似的品種還有酸棗仁、黃柏、莽草等。”賈海彬說道。
其中的遊資究竟是誰?有哪些操作方式?如何進行溯源?
某中藥材市場信息專家李自忠(化名)告訴中新經緯,遊資主要分爲外部資本和內部資本。外部資本來源比較復雜,包括炒房、炒礦、炒糧食和生姜大蒜等農作物的資本。他們通常會通過中介平台對接倉庫和冷庫,尋求中間人代採購、代存儲、代銷售。
張藝將資本稱爲莊家,他表示,莊家通常是資金比較雄厚,他們會集中炒作幾個品種,大量囤積买斷。同時也存在一些跟風的小資本,比如中國北方某地的中藥材市場,最誇張的時候,知道消息的清潔工等都會拿錢進來炒作。“這種炒作往往只漲不跌,很多中藥材一天一個價,可能今天买十萬塊錢的貨,過兩天放出去,就能賺個幾千塊錢。我們早幾個月就在說,行情已經瘋了。”張藝說道。
不過,張藝表示,莊家的行爲較爲隱蔽,不會直接在市場現身,會利用中間人在市場採买流通,由此難以捕捉具體的身份。
李自忠對外部資本的特徵分析稱,他們很多採取了“老鼠倉”與加槓杆的行動。李自忠所謂的“老鼠倉”,就是到處建倉,壟斷貨源,躲避消息流通,由此難以獲取真實身份與信息。加槓杆就是將冷庫中的貨,加好幾倍槓杆,將自己的錢拿去抵押,然後融資之後再來买貨。
值得注意的是,與部分經銷商認爲本輪漲價主要由外部資本炒作構成不同,李自忠表示,就他的觀察而言,主要還是內部資本,包括工業企業、採購商、經銷商、小商小販,甚至現在包括產地的大戶在炒作。其中,工業企業是最大的囤積商,佔到總囤積量的60%。
“囤貨一定是工業企業的普遍行爲,也不能完全稱之爲炒作,有可能是爲了預防漲價,進行適當囤貨,有可能是集中採購投標,需要原料保障。當然也有爲了擠壓競爭對手的利潤空間,低價买入後囤積。這就涉嫌操縱市場,但其中的度較難衡量。”李自忠說道。
對於藥企的炒作方式,李自忠介紹稱,疫情三年,藥企庫存普遍空虛,無論是供應商還是藥企,現在利潤率非常低,通過這種囤貨把價格炒起來,然後再把原料賣出去或者轉換的產品賣出去,這是獲利最大的一種方式。
一位在上市中藥企業負責採購的工作人員向中新經緯透露,據他所知,本輪炒作的參與藥企衆多。藥企有種植基地和採購來源,能夠消耗掉囤積的藥材,再加上現金流充裕,能夠負擔囤積帶來的資金負擔。“雖然我所在的藥企沒有參與炒作,但在這一波炒作中,部分藥企才是最大的獲益者。”該工作人員說道。
在某藥企從事多年中藥材採購的汪京(化名)向中新經緯講述,以往的中藥材市場價格會有規律地漲價,例如黨參、黃連、五味子等品種,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波漲價,一些有資金實力的中藥企業和一些藥材產地實力經銷商,會依據中藥材的價格周期規律,綜合根據天氣、人氣、庫存、資金等因素,對這些藥材囤貨炒作,拉高市場價格,達到心理預期價格後進行拋售,一般會選擇產地集中、多年生或者野生藥材進行炒作,這種行爲在中藥材行業裏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但本輪中藥材價格上漲沒有可遵循的規律,基本上是10個品種藥材裏面8個出現漲價,另外2個酝釀上漲,能感覺到有強大的外來資金注入到中藥材這個行業,感覺像是藥材圈以外的人在操盤,藥企不會這么沒下限。”汪京說,中藥材這個盤是很脆弱的,基本上每個品種有個幾億,有的品種甚至有幾千萬就能坐莊。
一位黨參、黃芪、當歸的經銷商對中新經緯表示,當歸從2021年开始減產50%以上,2023年也出現大面積的抽薹(注:提早抽薹的當歸根部不再膨大,肉質根慢慢木質化並中空,柴性大,缺乏油氣,不能入藥),可能是氣溫變化、土壤退化多種原因,減產死亡還在加劇。如果減產,價格還會繼續上漲。
但根據賈海彬向中新經緯提供的數據,2023年的中藥材整體減產情況不顯著。“無論是大家炒作的水旱災害,還是凍災,近三年整體國內農產品的受災面積是在正常範圍之內波動,當然個別品種個別地區會出現極端天氣。”賈海彬說道。
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醫藥衛生法學教授鄧勇對中新經緯分析道,中藥材炒作的具體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先前已經囤積藥材的大資本借助此次炒作意圖清空庫存、供應商自行炒作等等,目前難以斷言誰是“始作俑者”,但可以預見的是該輪價格異常上漲引起監管注意以後,必然會得到遏制,參與囤貨炒作已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
對於如何分辨“正常的採購囤貨行爲”與“大幅壟斷擾亂市場秩序行爲”,鄧勇表示,《價格法》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處罰方面,鄧勇提到,如果構成哄擡物價行爲,那么根據《價格違法行爲行政處罰規定》第六條的規定,經營者推動商品價格過快、過高上漲的,應予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而涉及非法經營等犯罪情節的,還可能面臨刑事處罰。
十余年前,中藥材也曾經歷一輪暴漲。
據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由於天氣、遊資炒作、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原因,中藥材進入價格上漲通道。到2010年,中國537種中藥材共有84%漲價,漲幅從10%到400%不等。彼時有業內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除了西南幹旱的長期影響,部分樓市資金進入藥材市場炒作也是一大原因。
時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督檢查司司長許昆林向媒體表示,中藥材價格出現的非正常暴漲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業蓄意囤積使然。其中,康美藥業在2009年進行大量囤貨,購入的三七佔到市場總額20%以上,最後遭到發改委的提醒告誡。
2011年7月18日,發改委對中藥材行業开出調控處方——責令54家囤積黨參的商戶限期限價限對象銷售所囤積的100多萬公斤黨參。
這輪暴漲會是歷史的重演嗎?
標題:中藥材漲成“金融藥”:誰制造了這場“價格狂歡”?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74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