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輝縣市郭亮村:懸崖天路 太行明珠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7-07 08:53:51 熱度:7

導讀: 俯瞰郭亮村。資料圖片 飛瀑清泉,峽幽谷深,紅綠相映,雄壯奇秀——人們常說,巍巍八百裏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南。 就在這南太行腹地,山水畫卷中,大自然用利斧劈出個紅巖絕壁大峽谷。遠遠望去,山體敞开...

俯瞰郭亮村。資料圖片

飛瀑清泉,峽幽谷深,紅綠相映,雄壯奇秀——人們常說,巍巍八百裏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南。

就在這南太行腹地,山水畫卷中,大自然用利斧劈出個紅巖絕壁大峽谷。遠遠望去,山體敞开一個個洞口,這就是郭亮村的掛壁公路,始稱“郭亮洞”“郭亮隧道”,後被譽爲“絕壁長廊”。

入口處,立一石碑,上刻“絕壁長廊”,遒勁有力、赫然醒目。仰視環顧,壁立千仞,山風拂面,宛若走進天然空調房。當年,爲快速清渣和通風透光,人們在全長1250米的長廊外側开出30多個“窗口”,如今,這些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窗口成爲遊客欣賞太行美景的絕佳處。公路寬五六米,蜿蜒盤旋、忽明忽暗,一群群“背包族”一路走、一路嘆,偶爾迎着洞大喊,仿佛要攬山川入懷。出西北端洞口,豁然开朗。走過鑲嵌在絕壁裏的一汪“天池”,前方200米處,便是輝縣市沙窯鄉郭亮村了。

今天的人們暢遊於此,何曾體悟千百年來郭亮人的辛酸。“牛角山高入雲間,走路難如上青天,要問郭亮窮人苦,苦膽水中泡黃連。”村幹部王愛學和記者嘮起了過往,郭亮村最高海拔1700米,曾經,祖祖輩輩下山只有3條道:一爲猴梯,乃自然險道;二爲寨門梯,繞道山西方能下山;三爲天梯,百米多高、有420級台階,最窄處僅有40釐米。小到一根針、一條线、一張紙、一支筆,大到鐵鋤、钁頭、犁鏵,都是人工經天梯挑扛上去。然而,太行人從來沒有怕過什么。上世紀70年代,郭亮村老支書申明信帶領村民,在沒有任何機械工具,沒有電力照明設施,甚至沒有手套這種最基本保護工具的情況下,僅憑雙手,一錘一釺,歷時1860個日夜,耗盡12噸六棱鋼釺,打爛4000多把鐵錘,硬是在海拔1200米的懸崖上鑿出了一條“人工隧道”。這條用血和汗鑄就、將郭亮村與外界連接起來的掛壁公路,被譽爲中國十條最美公路之一,因其險峻,亦被稱作世界最險要十條公路之一、全球最奇特十八條公路之一。

震撼人心的絕壁長廊、千仞壁立的險峻峽谷、潭深溪長的奇絕水景,賦予了郭亮村這個隱藏在太行山深處的小村落獨特的韻味。生長於茲的郭亮人,用石頭爲這個被絕壁托舉在山巔的村莊增添了更多古樸的氣息。錯落的石屋,蜿蜒的石巷,隨處可見的石磨、石碾、石桌、石凳、石階、石壩……漫步在郭亮村,簡直就是行走於石頭的世界。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在郭亮村感受南太行的四季美景——春天山花爛漫,夏天群山蒼翠,秋天層林盡染,冬天冰掛剔透。

展开全文

上世紀90年代,著名導演謝晉將電影《清涼寺鐘聲》的拍攝地選定在這個集多種美於一身的村莊,並稱其爲“太行明珠”。隨着電影上映,郭亮村聲名鵲起,此後,60多部影視劇在此選景拍攝,還吸引國內100多所美術藝術院校和30多個攝影家協會來此寫生採風。

郭亮人順勢做起了旅遊生意,石頭房成了民宿,石碾小米、石碾面粉成了農家樂的特色,曾經荒廢的“天梯”成了遊客清晨看日出的好地方,古樸的小村莊日漸熱鬧起來。這兩年,隨着新晉、鶴輝、沿太行等高速公路建成,人們來這裏更快捷了,郭亮人也觸摸到了更大的世界。

每年4月到11月,是郭亮村村民宋振富最忙碌的時候。“春天來賞花的遊客多,還有不少寫生的學生。夏天不少人來避暑,秋天太行山的顏色是五彩斑斕的,可美!遊客在這喫的也是地道的農家菜,像山韭菜炒雞蛋就特別受歡迎。”在村裏經營一家民宿的宋振富告訴記者,靠着這家民宿,他供養了3個孩子,現在老大正讀研究生,還有一對雙胞胎即將上高中。這個只有105戶人家的小山村,如今是南太行文旅康養示範村,开民宿的人家超過一半,人均年收入超2萬元。

青山如黛,碧水含煙。行走在郭亮村,你可以欣賞大自然的壯美,可以傾聽歷史的回響,可以驚嘆人們鑿山的毅力,可以感受濃濃的鄉愁。雄奇山川孕育了它,滄桑歲月雕刻了它,堅韌意志重塑了它,郭亮村這顆“太行明珠”的美,看不夠……

(光明報記者 王勝昔 通訊員 劉軍旗)



標題:河南省輝縣市郭亮村:懸崖天路 太行明珠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529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