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甬派 發表時間:2024-07-04 08:26:22 熱度:41
同學們參觀超大號中山裝。
在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中,服飾文化始終佔據一席之地。
服飾中有歷史,冕服蕴含帝王的政治追求,長衫表達知識分子的品格。不同年代的服飾,體現時代風貌。
進入現代,紡織服裝成爲產業。“寧波裝”成爲寧波金名片,全市擁有2萬多家業內企業,年產值超過1300億元,紡織服裝產業綜合實力穩居中國第一方陣。
7月1日上午,思政巴士從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开到了NFCC寧波時尚創意中心。大學生攜手小學生,跟隨浙紡服職院思政導師張玉玲,來一場“衣服的時空之旅”,感受寧波時尚生活的魅力。
“思政巴士”上,同學們手繪T恤。
從服飾中看文化、品歷史
長期以來,浙紡服職院憑借行業辦學特色和雄厚師資,對服飾文化和紅幫裁縫頗有研究。移動思政課第一站來到學校經緯廉潔文化館,思政導師張玉玲帶領大學生和小學生,暢遊在中華傳統服飾嬗變中。
“何爲華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自古以來,服飾被視爲道德的重要標志和載體,也被稱爲穿戴在身上的道德規範。”張玉玲老師以《論語·雍也》中的“文質彬彬”爲例,指出孔子以服飾之美喻君子品格的美學思想。
“同學們,你看這件冕服,是華夏傳統服飾中等級最高的禮服,冕服上繡制的十二種圖案,就是十二章紋,體現了古代帝王對於‘仁政’‘德治’的價值追求。”張玉玲講解冕服中的“山”意爲穩重如山,“火”意爲光明磊落,“藻”意爲廉潔自明。
服飾中不僅有道德,也有政治。漢文帝穿粗布衣服,並要求自己寵愛的慎夫人裙擺不能拖地,從自身做起“以廉治國”。曹操“裁縑帛爲白帢,以易舊服”,向“白色服飾不吉利”的舊俗發起挑战。
“文人志士會把服飾作爲自己品格的象徵。子路結纓正冠而死。國學大師陳寅恪着便裝和助手工作,着長衫和學生講課。”張玉玲旁徵博引,把服飾文化講得生動有趣。
“同學們,我們說兩袖清風,袖子裏怎么會有風呢?”張老師與學生互動,引出古代服飾中的寬袖,“爲了便於攜帶小物件,古人在寬袖中縫上一個口袋,明代名臣於謙爲官清正剛直,每次進京述職,都兩手空空。有人勸他帶點土特產表示一下,他笑着舉起袖子說:‘我帶着兩袖清風!’”
張玉玲說,古人還用衣袖表達情緒,生氣時“拂袖而去”,對事情漠不關心會“袖手旁觀”。
沿用至今、耳熟能詳的成語竟來自服飾文化?以文化的角度看服飾,讓大學生和小學生都覺得耳目一新。
參觀“幸福花”寢品。
在手繪中做美的創造者
在張玉玲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還參觀了長4.30米、重達40公斤的超大號中山裝。這件中山裝由紅幫裁縫第六代傳人江繼明和浙紡服職院教師陳尚斌、陸銀霞帶領學生共同制作。張老師由此展开講解紅幫裁縫的歷史和紅幫精神的內涵。
之後,同學們乘思政巴士來到NFCC寧波時尚創意中心。
大巴車上,張玉玲拿出兩件白色T恤,邀請同學們拿起畫筆選擇喜歡的顏色,自己設計圖案畫在衣服上。有感於之前的服飾文化講解,同學們在白色T恤上畫出火紋、水波紋,畫出山的符號、花朵的樣子,畫出自己喜愛的事物。
來到寧波時尚創意中心,同學們參觀了博洋家紡與中國高定第一人郭培合作的手工刺繡寢品“幸福花”。這款寢品融合了捻針繡、插針繡、打籽繡、盤金繡等10余種傳統非遺刺繡技藝,一款寢品成了一個刺繡博物館,同學們驚嘆於中國傳統刺繡工藝的精美。之後,同學們還參觀了博洋七星時尚家居用品,感受NFCC寧波時尚創意中心的建築美學。
最後,張玉玲老師穿上手繪T恤,講解這件衣服的“時尚之美”。
她說:“老師覺得這件衣服美在三個方面,第一這是同學們創作的,體現了團結協作之美;第二衣服上的圖案,展示了同學們的審美;第三,這些圖案都是同學們熱愛的事物有美好寓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美好時尚生活的設計師!”
東錢湖中心小學507班的方靜喜歡看書,思政課上關於服飾文化的講解讓她受益匪淺。“這些在課堂和書本上學不到,很喜歡。”方靜邊聽邊記,做了三頁筆記。
浙紡服職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大一學生蔣博瑞是第一次來到寧波時尚創意中心。“這堂從校內到校外的思政課,讓我對學校的紡織服裝特色、對寧波這座時尚之城有了深切的體會。我是學機電的,很少接觸服裝,這堂思政課讓我重新認識學校,再次愛上我的學校和寧波。”蔣博瑞說。
記者王冬曉實習生吳瑜哲/文
記者張培堅/攝
標題:徜徉時尚之城 帶你體驗“衣服的時空之旅”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475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