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隨筆|在上海,演繹“現代城市生活的成熟的現實主義傳統”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25 08:59:14 熱度:19

導讀: 時值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之際,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如約登場。10天裏,來自64個國家、地區的461部影片在這座電影之城展映,出票量達45萬張。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發展成爲匯聚全球影人和全國影迷的...

時值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之際,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如約登場。10天裏,來自64個國家、地區的461部影片在這座電影之城展映,出票量達45萬張。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發展成爲匯聚全球影人和全國影迷的文化盛事、實現全城共享和全民參與的大衆節日,讓市民、遊客共赴光影之約、同賞城市之美,充分體現了踐行人民城市這一不變的價值追求。

以惠民可及提升人民的獲得感。本屆電影節,全市16個區的47家影院參加展映;6家市中心電影院聯手推出“暖意場”,以50元的優惠票價回饋影迷;未來影院單元的展映活動,面向全體公衆免費开放。同時,各具特色的品牌影院,專業、高效的排片,滿足了資深影迷和細分觀衆多樣化的觀影需求;“電影中的真善美”市民影評大賽,給市民、遊客創造發揮個人智慧和創意的機會,激發公共文化的參與度。

除了在電影節期間集中觀影外,上海還是全國首個“周周有影展”的城市,用海外展、專題展、大師展等各類影展、首映、路演活動不斷豐富全年日常內容供給,用“五惠”(放映活動惠民、惠農、惠學、惠老、惠特)、“六進”(電影進農村、進校園、進軍營、進展館、進養老院、進商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並在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等長三角城市推出“一帶一路”電影周影片展映,在供給端上確保便民、惠民、利民。

用藝術滋養品質生活的幸福感。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上海電影以“人民美學”的定位建立了一種“強調人道價值和描寫現代城市生活的成熟的現實主義傳統”。本屆電影節的开幕影片——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源自以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爲素材創作的同名中國影史佳作,以創新的藝術手法轉換和有力表達將舞劇搬上銀幕,讓以紅色文化爲底色的藝術精品在與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交融激蕩中,續寫經典傳統,賡續城市文脈。

近年來,上海精品力作頻出,電影創作和市場雙向繁榮,連續多年領跑全國城市電影票房,2023年以27.97億元登頂城市票房排行榜。在辦好電影節之余打造上海電影文化地標、开展文旅結合活動等,進一步擦亮上海電影招牌,進一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於細微處增強人與城市的歸屬感。“這場年紀大的人比較多,請大家散場時留意慢走。”老片《烏鴉與麻雀》放映結束後,上海影城工作人員的叮囑感動了在場觀衆。人與城市的互動鏈接,觀影只是其中的一個契機、一條紐帶;那些無數傳遞城市溫度的細節,才是增強認同感和歸屬感、彰顯城市精神之所在。

據統計,每年電影節觀衆約七成是上海本地影迷,余下三成爲來自江蘇、浙江乃至北京、廣東等地的影迷。爲了迎接拉着行李箱來滬觀影的影迷,大光明電影院等34家展映影院專門提供行李寄存服務,還有多家影院爲趕場的影迷提供簡餐服務……

用心辦好人民的節日與邀請民衆共創佳節是相輔相成的,也是達成城與人深度互動的關鍵。近年來,上海成爲城市漫步(Citywalk)愛好者的必來之地。電影節期間推出的城市漫步文藝圖鑑,圍繞10個經典影院延展出的打卡路线,覆蓋多個上海老街,可以近距離感受海派風情。

上海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的次日,第29屆上海電視節接檔而至。從電影銀幕到電視熒屏,廣大觀衆將繼續享受視聽盛宴,影視藝術繼續浸潤在這座城市的街區、角落。在網絡上,圍繞“一江一河”規劃的電視節人文打卡路线,已經在多個社交媒體和平台上引發網友打卡。上海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優質的公共服務和开放、包容、謙和的姿態迎接着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人。

可以說,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區域的影響力、展映的廣泛性、群衆的參與度等方面,已經辦出了自己的差異性和文化特色。“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城市”,正在這座電影之城、這座人民之城得到聚力聚焦。

(作者:上海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談潔)



標題:學林隨筆|在上海,演繹“現代城市生活的成熟的現實主義傳統”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323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