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考古專家劉鎖強講授《最早的嶺南——考古發現的廣東遠古歷史》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14 00:58:02 熱度:19

導讀: 6月13日上午,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紅棉學堂”文史深研班特邀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鎖強講授《最早的嶺南——考古發現的廣東遠古歷史》,與學員分享磨刀山遺址、青塘遺址的考古故事...

6月13日上午,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紅棉學堂”文史深研班特邀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鎖強講授《最早的嶺南——考古發現的廣東遠古歷史》,與學員分享磨刀山遺址、青塘遺址的考古故事,一窺廣東在遠古時代的歷史圖景。

劉鎖強,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研究生校外導師,專注石器研究、史前考古、田野考古、嶺南先秦考古領域,長年奮战在廣東田野考古一线,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學術成果。主持發掘的鬱南磨刀山遺址項目榮獲“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田野考古獎三等獎”,英德青塘遺址項目分別榮獲“201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2018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英德巖山寨遺址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成果。

講座开始前,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爲劉鎖強同志頒發了學校“客座教授”聘書。

馬壩人的發現及其考古價值

1958年6月,韶關市曲江縣獅子巖洞穴內發現古人類頭骨化石。測年數據爲距今12.9 ±1.1、12.9±1.0萬年。馬壩人化石包括額骨和部分頂骨、右眼眶和鼻骨,中年男性個體,處於早期智人階段。馬壩人化石爲目前學界公認廣東年代最早的古人類化石,其發現填補了華南古人類進化系統的空白。

展开全文

然而,“馬壩人是廣東最早人類”的歷史,在半個世紀後被改寫。

磨刀山遺址的發現及其考古價值

2014年4月至8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對磨刀山遺址第1地點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00平方米,出土近400件石制品。

磨刀山遺址位於廣東雲浮鬱南縣河口鎮和都村,是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是“早期嶺南探源工程”科學研究計劃的重點推進項目。它的發現,填補了廣東舊石器時代的文明空白。

該遺址是迄今廣東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存,將嶺南地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大幅提前,將“最早的廣東人”的歷史向前推至距今60萬—80萬年。爲研究東亞、東南亞早期人類起源與遷徙歷史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磨刀山遺址成就了文化意義上的“最早的嶺南”,同時也具有區域性和國際性意義,因此磨刀山遺址不僅是廣東的磨刀山,更是中國的磨刀山,世界的磨刀山。

青塘少女的發現及其考古價值

青塘遺址是嶺南典型的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洞穴遺址,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發掘。2016年至2018年,劉鎖強和他的團隊在青塘遺址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做了54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在黃門巖1號洞發現墓葬一座,出土人骨化石一具,測定年代爲距今1.35萬年,被確認爲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墓葬。

這具人骨化石呈蹲踞葬式,除頭骨與左側部分缺失較爲嚴重外,右側上下肢骨、脊椎與骨盆等保存情況較好。其身下墊有石塊,身旁擺放一枚骨針,推測可能爲隨葬品。後續研究表明,這是一位13歲至18歲之間的女性,身高1.45米至1.5米,考古專家們稱她爲“青塘少女”。蹲踞葬式和隨葬品表明當時的喪葬行爲已經具備一定的儀式,人類已經有了明確的生死觀念並且出現了原始的宗教信仰,這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復雜程度。

“青塘少女”的發現不僅改寫了史前墓葬的相關時間記錄,對原始宗教信仰的出現、東亞—東南亞現代人擴散和體質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劉鎖強專家從馬壩人的發現引入考古話題,對磨刀山遺址、“青塘少女”的發現、發掘、專家論證、考古意義和歷史價值以及磨刀山遺址、“青塘少女”對嶺南地區、中國以及世界古人類發展史產生的深遠影響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他認爲,從磨刀山、馬壩人到青塘,構成了文化意義上“最早的嶺南”。這些遠古時代的遺存作爲廣東最早的考古發現,實證百萬年人類史,开啓一萬年文化史,孕育五千年文明史;嶺南遠古歷史的源遠流長,深刻體現了中華文明延續性、統一性、創新性等突出特質;這段從直立行走到史前革命的漫長歷史,既有嶺南本土文化傳統的先聲,也有東亞—東南亞區域文化交流和早期人群擴散的线索。

劉鎖強專家的生動講述仿佛讓現場人員穿越時空,來到遠古時代,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的智慧與匠心。劉鎖強專家向大家展示了考古學在揭示歷史、傳承文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讓大家在感悟考古和文物魅力的同時,感受文物的生命軌跡,觸摸歷史的脈絡,增強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激勵大家共同守護好廣東的歷史文化根脈,共同書寫中華文化的輝煌篇章。

劉丹:“考古發現”是一個常人很難聊起的話題,今天聽劉所長介紹了磨刀山與青塘遺址的挖掘過程,通過他們考古團隊的發現填補了早期嶺南人類的文化與生活的方式的空白,感覺十分過癮。也讓我對考古工作和考古學者產生肅然起敬的好感。預祝劉所長及他的團隊在不遠的未來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再次來廣州老年大學與我們分享!

曾建芳:今天通過聆聽劉所長的講座,填補了自己在考古知識點的空白。從劉所長對嶺南磨刀山、馬壩人、青塘的一系列考古情況介紹中,我既了解到了那一段人類“兒童”歷史進程,好像面前打开了一幅人類遷徙的壯觀畫卷,找到了記錄人類延續的线索……感恩老年大學提供的學習機會!

郭健:今夭的課中,劉所長爲我們科普了廣東遠古考古發現知識,填補了我們許多人的考古知識空白,豐富了"我們從哪裏來”的知識點。沒想到近年來廣東磨刀山遺址、青塘遺址的考古發現,對研究我國仍至東南亞遠古人類歷史具有這么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沒想到南粵遠古先祖的一些飲食習慣在當代廣東人的飲食習慣還能看到它的影子。感謝劉所長的授課。

莊紅宇:今天聆聽劉鎖強所長”最早的嶺南,考古發現的廣東遠古歷史”的精彩講座,受益匪淺。劉所長從磨刀山、馬壩人到青塘,講述構成了文化意義上“最早的嶺南”,廣東最早的考古發現,實證百萬年人類史,开啓一萬年文化史,蕴育五千年文明史;嶺南遠古歷史源遠流長,深刻體現中華文明延續;通過挖掘出來的文物發現原來廣東人喜歡煲湯和美食在一萬年前就有的基因。我之前看過《如果文物會說話》《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對考古和文物有粗淺的認識,考古研究對社會、國家的貢獻是巨大而深遠的。爲考古學家付出艱辛努力和默默奉獻精神點贊!

關小紅:劉所長的講座後刷新了我在考古知識上的認知:之前只知道百越在嶺南生活,再往前就沒有了解了。同時也感謝一代一代的考古人,正是他們的辛勤付出,才爲我們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吳永權:在今天的“紅棉課堂”上,年輕睿智的考古專家劉鎖強所長給我們解讀了一萬多年前的嶺南遠古史,介紹了近年來廣東考古工作的重大發現及研究成果,令我們很長見識。以前我總以爲嶺南人的遠祖是馬壩人,但今天講座介紹的2014年發現的雲浮磨刀山遺址,改變了我們對廣東遠古歷史的認知,磨刀山人延長了嶺南古代社會及文化歷史的長度。隨後介紹的英德青塘遺址,使我們看到了我國目前考古發現中年代最早的、可確認墓式的墓葬,這的確令我們嶺南人後裔因此增添了自豪!最值得我們敬佩的是辛勤的考古工作者,他們常年在野外工作,日曬雨淋,餐風沐雨,在泥土石頭裏尋找重大的考古發現,爲祖國的歷史寶庫淘金!希望老年大學創造機會,組織紅棉學堂的學員走進考古研究所及其現場,親身體驗和感受考古工作者的苦與樂。

嫣紅:今天聽了劉所長的課,對近年來廣東的考古工作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磨刀山,青塘遺址的考古發現,讓人們了解到最早的嶺南,人類從直立行走到史前革命,都有嶺南人的先聲。多謝劉老師的科普,感恩老年大學的教學安排。



標題:著名考古專家劉鎖強講授《最早的嶺南——考古發現的廣東遠古歷史》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158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