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博物館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5-17 09:02:44 熱度:8

導讀: 遊客在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參觀。   瞿明斌攝(人民圖片) 遊客在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  苑立偉攝(人民圖片) 場館數量逐年增加、總數排名世界前列、免費开放率超過90%……近年來,全...

遊客在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參觀。   瞿明斌攝(人民圖片)

遊客在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  苑立偉攝(人民圖片)

場館數量逐年增加、總數排名世界前列、免費开放率超過90%……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正變得越來越“好看”“好玩”,人們到此,除了看展,還可以看演出、做手工、學技藝,甚至“走進”歷史,與古人對話。厚重的歷史文化在這裏變得可見、可感、可觸。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5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接待遊客總量就超6700萬人次。

參觀遊覽博物館日益成爲人民群衆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去博物館”被越來越多的遊客列入旅遊清單。蓬勃發展的文博遊還帶動了文創產業的發展,成爲拉動文旅消費的重要途徑。

“新中式”玩法成熱點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是一本本生動的歷史教科書,很多人日常生活就喜歡到博物館去參觀。”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博物館已成爲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文博遊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旅遊休闲方式相結合,爲旅遊增添更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被人們稱爲“新中式”旅遊的代表,尤受年輕遊客和親子家庭遊群體歡迎。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文博遊熱潮湧動,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接待觀衆超5000萬人次。

展开全文

動動手指,就能親手體驗“織造”漳緞。這是遊客在江蘇蘇州絲綢博物館裏的新體驗。近日,該館推出“漳緞:絲綢上的浮雕”專題展,首次集中呈現蘇州絲綢博物館館藏的近百件漳緞展品,並利用AI技術开發“賽博織漳緞 守護絲綢界國寶”互動程序,讓遊客親身參與“織造”過程。近600歲的明代古建——智化寺位於北京市東二環邊,也是北京文博交流館所在地。走進智化寺的遊客,在智化殿前的椅子上坐下,可欣賞管、笙、鼓、笛、雲鑼等傳統樂器合奏,智化寺京音樂傳承至今已有近600年歷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南省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博物館二樓推出“動手·巧拼裝”活動,觀衆可在動手制作樂器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傳統樂器相關知識的了解。

沉浸式、參與性,已成爲文博遊的重要特色。這些新玩法不僅增強了博物館的吸引力,也成爲文物“活”起來的有效路徑。

繪文化遺產遊地圖

2023年5月,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下發《關於开展中國文物主題遊徑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十四五”時期試點建設3至5條中國文物主題遊徑。此後,多地开展區域性文物主題遊徑、縣域文物主題遊徑建設工作。

4月下旬,“禮運東方”海岱考古文物主題遊徑、“斯文在茲”儒家文物主題遊徑、“千年長城”齊長城文物主題遊徑等山東省十大文物主題遊徑發布。這十大文物主題遊徑跨越山東省16市、73個縣(市、區),涵蓋文物資源232處,包括185處不可移動文物、6家考古遺址公園,27家博物館紀念館、53個A級以上景區,展現山東海岱文化、齊魯文化、紅色文化、黃河文化、海洋文化等,爲遊客繪制觸摸歷史、感知文化的文化遺產旅遊地圖。

5月12日,廣東省韶關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舉辦“5·18國際博物館日”韶關主會場活動,並現場發布11條文物主題遊徑,將韶關的歷史文化古跡與現代旅遊线路相結合,爲遊客提供全新的文化體驗。當天,中小學生參加韶州古建築文物主題遊徑體驗研學之旅,通過閱讀城市古建,加深對韶關歷史文化的認知,增強關注、愛護文物的意識。

在黑龍江省穆棱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張利軍看來,規劃文物主題遊徑,也是當地低級別文物保護的有效方式。穆棱是個邊境小城,歷史久遠,境內有大量未定級文物。穆棱市共和鄉有一處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大榆樹金代遺址,因未發掘和宣傳,鮮爲人知。當地以共和鄉境內的金代遺址和東北抗聯遺址等爲主线,串聯特色自然景觀,打造共和鄉文物主題研學遊徑,並於去年8月正式運行,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觀,是當地兼顧文物保護和文旅發展的成功實踐。

文創連接文物與觀衆

到博物館“买买买”,是許多人參與文博遊的一項重要內容。“五一”假期,在江蘇接連“打卡”了4家博物館的詹娟娟對記者表示:“我覺得選擇博物館文創作爲旅遊紀念品,更有意義。”江蘇南京博物院出品的金蟬玉葉手編掛件、中國科舉博物館的馬上成功狀元香囊等都讓詹娟娟愛不釋手。

如今,承載着當地文化記憶的博物館文創品類日漸豐富,涵蓋美食、日用品、藝術品等,且頗具創意。近年來,不少博物館文創“火出圈”,例如甘肅省博物館醜萌的“馬踏飛燕”玩偶、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面具”冰激凌、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江蘇南京博物院“小粉爐”冰箱貼等,均擁有大量“粉絲”,其中不乏“斷貨王”。這些“走紅”的文創產品都能充分體現本館文化特色,個性鮮明。很多遊客在購买文創產品後,拍照發布在社交平台,形成自發的宣傳效應,帶動了更多人走進博物館參觀。“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具魅力的充分體現。”詹娟娟說。

在一些博物館,遊客不僅可以購买文創產品,還可參與制作屬於自己的文創產品。江蘇江寧織造博物館結合展覽“紙美中國 禮韻生花”,推出“花花”集市,遊客可參與絲網拓印帆布包、折紙等活動。

“文創是博物館的最後一個‘展廳’,用文創產品連接文物與觀衆,讓古老的文物重煥生機。”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說。



標題:走,去博物館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689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