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爲何叫做四川?並不是因爲四條江穿過,而是因爲四個地方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5-07 08:52:45 熱度:20

導讀: 自古以來,在四川境內就流傳着一句俗語:少不入蜀,老不出川。這大概是說,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懷有凌雲壯志,在外闖蕩,到了年老之後,可以到四川養老,享受愜意的生活。一句話,道出了四川作爲天府之國,物產豐富,...

自古以來,在四川境內就流傳着一句俗語:少不入蜀,老不出川。這大概是說,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懷有凌雲壯志,在外闖蕩,到了年老之後,可以到四川養老,享受愜意的生活。一句話,道出了四川作爲天府之國,物產豐富,過於舒適的生活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因此,就有人說,四川省內物產豐富是有原因的,這是由於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四條大河穿過四川省,哺育了這方土地。同時,根據《說文解字》中提到的“【川部】,貫穿通流水也”,因此四川的名字就是暗指這四條大河。

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是非常片面的,這只能算是一種巧合,真實的原因並非如此。

01

先秦時期,四川及其周邊地區被稱作巴蜀之地。巴蜀並不是指的一個國家,而是古蜀國和古巴國。正如李白在《蜀道難》中慨嘆,“蠶叢及魚鳧,开國何茫然”。古蜀國第一位稱王的便是蠶叢,傳說他極爲擅長養蠶。蜀國的領土,便是今天四川的部分地區。

相比較蜀國,巴國的統治範圍更廣,除了部分四川地區,還包含了周邊的重慶、湖北等地。與蜀國不同,巴國是周王分封的諸侯國,其掌權者則是姬姓的王室中人。且巴、蜀兩國向來不睦。

展开全文

秦建立大一統王國後,廢除原有的劃分地區的制度,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原來巴國和蜀國的領地也被重新設置爲巴郡和蜀郡。漢朝時,漢武帝設立十三州,西藏和川西一帶便被稱爲益州。益州是當時最大的三個州之一,三國時期劉備便是佔據了此這片廣袤的土地,建立了蜀漢政權。

到了唐朝貞觀元年,唐太宗將益州更名爲劍南道,這是由於治所成都位於劍門關以南,同時又設立了劍南節度使來管轄此片地域。

02

直至唐朝爲止,四川名字的來歷尚未有可考證的歷史。公元997年,宋朝在全國範圍內設置十五路,位於當時四川的就有峽路和西川路。

峽路很明顯就是因三峽得名,而西川路並不是因爲某一條河流而得名,根據當時的地圖,在西川路範圍內有多條河流。歷史學家們對此解釋說,由於西川路所管轄的範圍主要是四川盆地以西的廣大地區,這些地方大多是平原,因此命名爲西川。

到了北宋鹹平四年,朝廷又重新調整了西川路和峽路,將其分爲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分別對應今天的成都、三台、廣元、重慶奉節等地區。這四路在當時合稱“川峽四路”,在它們中間又設立了四川安撫置使和宣撫使等官職,四川也因此得名。

03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四川理解爲四條“川”,分別對應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它們在歷史的進程中,也給四川的發展帶來了相當大的作用。

益州也就是今天的成都,平原廣布、土地肥沃,在古代以自然經濟主導的體制之下,百姓們的生活無疑是十分富足的。因此,在北宋商業大繁榮的背景之下,這片地區的率先出現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這是由成都16戶富商聯合發行的。從某種程度上,交子的出現促進了貨幣的流通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

梓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於其靠近大江大河,且地勢較爲平坦,一直以來都是四川的信息門戶,這不僅僅是對於當地來說,它還承擔着政治中心進行信息交流的重任,因此也頗受朝廷重視。

利州則是四川的軍事中心,一直以來,也被稱作是蜀北重鎮。多次出現在文人詩詞中的劍門關,便是位於利州。還記得李白在《蜀道難》中形容劍門關,“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开”,由此便可看出劍門關之險要,自古以來也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此進行的战役少說也有上百起,劍門關也因而獲得了“天下雄關”“天下第一關”的稱號。

夔州與梓州相同,都臨近大江大河。夔州日照充足,且造船業十分發達,因此也就造就了夔州另一個行業的興起——鹽業。《夔州都督府記》中提到“蜀鹽之利,比於全國,率在中上”,夔州產出的鹽在供應自己需求同時,也遠銷全國各地,鹽業也是夔州的衣食父母。

由此看來,正是由於四川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四州”爲四川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才造就了如此一個“天府之國”。



標題:四川爲何叫做四川?並不是因爲四條江穿過,而是因爲四個地方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508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