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了不起的上海人,是當時“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閔行情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4-22 08:55:43 熱度:13

導讀: 勾勒上海發展的线索, 描摹上海的歷史風情。 如何用最少的文字, 將大上海的發展脈絡說清楚? 滄海桑田、篳路藍縷, 終成“上海”, 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第十二季,...

勾勒上海發展的线索,

描摹上海的歷史風情。

如何用最少的文字,

將大上海的發展脈絡說清楚?

滄海桑田、篳路藍縷,

終成“上海”,

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第十二季,我們邀請了滬語播音員來誦讀《上海小史》。今天,你將聽到的是《西學先驅徐光啓》……

朗讀人:牛美華 原顓橋廣播站播音員

點擊收聽朗讀

明清之際,上海地區湧現出許多世家望族,他們大多出身於科舉仕途,地位崇高,並對上海歷史產生過重要影響。

徐光啓(1562—1633),在他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帶經常遭倭寇騷擾,幼年的徐光啓,聽父輩們講述上海人民反抗倭寇侵略的事跡,深受感動,愛國愛鄉的激情油然而生。他苦學不輟,1604年考中進士,那一年他已經43歲,被朝廷選爲翰林院學士。此後數年,他得以與相交甚厚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頻繁往來,利瑪竇除了向徐光啓傳經講道外,還展示和介紹了許多西方科學的成就和成果。

在與西人的交往上,徐光啓的態度頗爲真誠、意識更爲超前。利瑪竇入華,帶來了三棱鏡、地球儀等各種西洋奇器,一時間引得文人士大夫爭相交往。然而,這樣的交往多基於好奇心理。在許多中國人看來,這些西洋人不過是“西夷”而已。徐光啓卻不同,他秉持陸九淵“東海西海,心同理同”的理念,突破狹隘的民族觀,真心敬服西士的學識,將其視爲良師益友。他認爲學習西方的科學,對國家富強有好處,就決心拜利瑪竇爲師,向他學習天文、數學、測量、武器制造等各方面的科學知識。

展开全文

徐光啓石雕像

有一次,利瑪竇跟他談起,西方有一本數學著作叫《幾何原本》是古代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得的一本重要著作,可惜很不容易用漢文把它翻譯過來。徐光啓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它翻譯成漢文,讓這本科學著作在中國廣爲傳播。自那以後,他每天下午一離开翰林院,就跟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利瑪竇講述,徐光啓翻譯記錄。那時候,還沒有人譯過國外數學著作,要把原著准確地翻譯成漢文,難度確實很大。徐光啓嘔心瀝血,逐字逐句,反復推敲、修改,常常是廢寢忘食,通宵達旦,終於把前六卷《幾何原本》翻譯完成。

他還跟利瑪竇及另一傳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譯過測量、水利方面的科學著作《測量法義》《泰西水法》等。1607年,《幾何原本》前六卷譯成刊印。同年,徐光啓父親去世,按照明朝的法律,他必須回鄉守制三年,回到上海守喪,適逢江南洪災,莊稼被淹。水退以後,農田顆粒無收。他就幫助民衆從閩地引來一批甘薯秧苗,在荒地上帶頭試種,過了不久,長得一片蔥綠和茂盛。後來,他特地編了一本書,推廣種甘薯的辦法。本來只在閩地沿海種植的甘薯就被移植到江浙一帶來了。在徐光啓守制最後一年,利瑪竇在北京去世,兩人的合作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徐光啓《農政全書》清道光年間刊印版

最打動徐光啓的是西方科學知識。徐光啓在翻譯《幾何原本》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科學思維”,他最了不起之處,是能夠正視中國學術的弱點。他對於中國文化的整體發展具有自信,並不認爲學習西方的長處,就會毀滅自己的文化。1600年的中國,徐光啓是少數幾個了解世界局勢大格局的文人士大夫之一。愿意正視西方文化,敢於接受思想挑战,他是當時真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除了翻譯工作,徐光啓還身體力行,進行科學研究,積極應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方法。最能代表他的科學成就的是《崇禎歷書》和《農政全書》兩部著作。《崇禎歷書》是一部革命性的歷法,受命督修歷法的徐光啓,大力引進西方天文學和數學知識,廣泛地使用西式天文儀器。書中甚至詳細介紹了當時歐洲天文學家伽利略的方法,並第一次使用望遠鏡觀察天象。《農政全書》分農本、田制、農事、水利等12篇,共60卷,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了徐光啓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農政全書》堪稱中國歷史上體系最爲龐大的農業百科全書,是一部空前的集大成之作,惠及了世世代代的華夏子孫。

明神宗死後,神宗的孫子朱由校即位,即明熹宗。明熹宗執政後,又召徐光啓進京。徐光啓復官後,見後金對明朝的威脅越來越大,又竭力主張要多造西洋大炮。兵部尚書卻極力反對,爲此,他們之間爭執不休,矛盾很大,結果徐光啓被排擠出朝廷。徐光啓辭官回鄉時,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1633年與世長辭,歸葬原籍,選擇“肇嘉浜北原”作爲墓址,這裏通黃浦江的肇嘉浜、通吳淞江的法華涇,在漕河涇附近交匯,徐光啓墓地就坐落於這三條河流的交匯處,人稱“徐家匯”。後來,徐光啓的子孫也在這裏生息繁衍。

徐光啓是個科學天才,更是一個具有國際眼光和胸懷的了不起的上海人,對日後上海海派文化形成產生了積極影響。明末的上海縣只是富饒江南地區中一個默默無聞的濱海縣城。但自萬歷晚期至康熙前期,因爲徐光啓,有多達34名西洋傳教士來到上海,爲上海縣城平添了國際化的氣息。至晚清,一度被禁的耶穌會重返中國。爲紀念徐光啓並傳承當時的偉業,耶穌會將上海的徐家匯設爲江南傳教區的中心。他們在此建造了許多西式的機構和建築,推動了上海的近代化進程。

人稱徐光啓終其一生,未能看到他的政治理想和科技理想的實現。歷史給明朝的最後一個復蘇機會,到底沒有被當朝主政者抓住。

來源:今日閔行



標題:這位了不起的上海人,是當時“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閔行情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231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