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園裏的幾件“祕聞”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3-15 17:04:46 熱度:14

導讀: 點擊標題下方“凌洲業話”藍色字體、 這兩天氣溫一路走高,已然突破了二十度,北京的春天真的來了,踏青賞花的日子不遠了。其實也不用等,有些花兒已經“猶有花枝俏,只把春來報”了。不用問,當然是梅花。北京早...

點擊標題下方“凌洲業話”藍色字體、

這兩天氣溫一路走高,已然突破了二十度,北京的春天真的來了,踏青賞花的日子不遠了。其實也不用等,有些花兒已經“猶有花枝俏,只把春來報”了。不用問,當然是梅花。北京早春賞梅的地方不少,比如北海公園永安寺就有,一般在二月底至三月中旬开放,眼下正是觀賞期。提起永安寺,這是北海公園必去的景點兒之一,始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是座喇嘛廟。

永安寺坐北朝南,山門內東西兩側有鐘鼓樓,北面正中是法輪殿;殿後左右各有一亭,東爲引勝亭,西爲滌靄亭。亭北是假山和石洞,石洞上有雲依亭和意遠亭。之後爲正覺殿與普安殿,東西兩廂是聖果殿和宗鏡殿。普安殿後爲善因殿。由於北海在過去是御苑,因此永安寺不問可知,爲皇家寺廟。一直以來它都是北海的象徵之一,也是藏傳佛教入主中原帝都的象徵。

更有意思的是寺前的那對石獅子,由於它們是臉朝着山門,故此還形成一句北京特有的俏皮話兒,叫永安寺的獅子——臉兒朝裏;或者永安寺的獅子——屁股朝外。按說大門前的獅子是鎮宅用的,理應臉朝外才對,那么這裏的獅子是放反了嗎?有這么一段傳說:最初這對石獅是朝外擺放的,後因永安寺香火旺盛,它們跟着沾光、有了靈性,能聽懂人言。

展开全文

有一天聽見有人說“白塔放光了,可照見極樂世界”,哥兒倆就想去看看。但大白天不能隨便遛達,再說嚇着人怎么辦?只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行動。這一去不要緊,不但看見白塔放光,還看到了仙女歌舞,“倆人兒”就入了迷了。歌舞停了天也快亮了,趕緊往回跑,不然太陽一出來它們就動不了了。緊趕慢趕跑到廟門前,沒來得及轉身兒陽光照射下來,它們頭衝裏就站在那兒啦,從此以後就成了反的。這當然不是真的,因爲它們根本不是看門的,而是看橋的。

寺門前有座石橋、叫永安橋,兩端各建有一座牌坊,橫額上分別寫着堆雲、積翠,所以也叫堆雲積翠橋。這倆獅子就是堆雲牌坊下的“鎮橋獸”,自然要臉朝外、背向橋,不信您到南側的積翠牌坊下看看,那裏也有一對兒。只是因爲堆雲牌坊離永安寺山門較近,所以看上去像是看寺門的獅子,不知道的以爲真放反了呢。永安橋是元代所修,永安寺是清初建的,按說先有橋、後有寺,你讓它們離遠點兒不就沒這誤會了嗎?

剛开始還真沒這么近,但乾隆年間拆掉舊橋新建永安橋,同時永安寺也進行了擴建,由此才造成這種現象。雖然是個徹頭徹尾的誤會,但那句俏皮話兒還是一直流傳着。還有,永安寺就在瓊華島南坡,跟北海更醒目、更著名的建築:白塔同處一島,因此也稱白塔寺。這座“海面倒映着的”美麗白塔其實就在善因殿後頭,離得也很近,那您清楚白塔的實際用途嗎?

此塔建也於清順治八年,高35.9 米,其實單論高度它不如妙應寺白塔,也就是阜成門內白塔寺;但它位於島上,佔了地勢的“便宜”,所以顯得比妙應寺白塔高。二者形制一樣,都是覆鉢式,但北海白塔與多數覆鉢式塔不同,內部中空,裏面建有佛龕以及許多的裝藏。清初有位喇嘛來京,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了順治恩准。藏傳佛教認爲北京皇城是一座大威德金剛壇城,壇城中央正是瓊華島,因此清廷撥款在此處建了白塔及永安寺。

而且白塔也有屬於它的傳說:“鎮海”。北京古時多水,故有苦海幽州的說法。後來海水退去,但傳聞留下許多海眼,其中一個就在在白塔下面。爲了防止海眼發作,爲北京帶來水患,所以必須將它鎮住,不光建了塔,前面還建一座附屬建築,是一座小殿,即善因殿。殿內原本供有銅質鎦金大威德金剛佛像,俗稱“鎮海佛”,可惜在文革中被毀。

此外,白塔還有個重要的作用:充當信號塔。當年北京沒這么多高樓,白塔是城內至高點。順治十年經鄭親王濟爾哈朗提議,在善因殿後面設置五杆旗杆,俗稱五虎號杆;旗杆下設有五座炮台,稱白塔炮台或五虎炮台;內城九門上也分別設置五座炮台、五杆旗杆,與白塔的相對應。

旗杆上白天掛青、黃、紅、白、黑五色龍旗,夜裏掛燈籠。如發生緊急情況,以放炮爲號,白天用確定方位、夜晚用燈籠,信號傳送出去,官兵便可據實以動,保衛京城安全。當然北海裏還有其他的趣聞、祕聞,以後慢慢聊吧!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標題:北海公園裏的幾件“祕聞”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5513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