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何以風頭正勁

來源: 天天正能量 發表時間:2024-02-29 16:33:00 熱度:35

導讀: 原標題:“新中式”何以風頭正勁 中式夾襖搭配牛仔褲、泡泡袖旗袍、盤扣皮衣疊穿帽衫、針織毛衫配馬面裙……最近刮起了一股“新中式”風,很多年輕人穿着“新中式”出遊、逛街。 线下的潮流也反映在了线上,“新...

原標題:“新中式”何以風頭正勁

中式夾襖搭配牛仔褲、泡泡袖旗袍、盤扣皮衣疊穿帽衫、針織毛衫配馬面裙……最近刮起了一股“新中式”風,很多年輕人穿着“新中式”出遊、逛街。

线下的潮流也反映在了线上,“新中式刺繡穿搭”“爲什么年輕人都喜歡新中式”等話題接連登上熱搜,某短視頻平台上,帶有“#新中式穿搭#”話題的短視頻播放量超過106億。某電商平台銷售數據顯示,今年1月以來,馬面裙等漢服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已超300%,而在春節期間,漢服品類成交額也同比增長了325%。

不禁要問,“新中式”服裝新在哪裏?何以收獲越來越多的擁躉?

先來說說什么是“新中式”服裝。

實際上,“新中式”服裝尚未形成統一的標准。寬泛點說,將中國傳統元素和現代時尚設計相融合,都可以算“新中式”。“新中式”有以下幾個特點。

傳統元素“活色生香”。“新中式”服裝是一種以傳承爲基礎的創新,設計師將小立領、對襟、提花暗紋等古典元素應用於細節之中,並衍生出新的變化趨勢。比如從設計元素上看,“新中式”服裝可以融入盤扣、雲肩等經典中式元素;從款式上看,有的能夠一眼看出繼承了旗袍、馬褂等中式服裝版型;從面料上看,可以圍繞真絲、香雲紗、綢緞等天然有質感的東方面料展开,無不透露着獨特的東方審美氣質。

設計改良大膽創新。設計師們不斷琢磨款式、圖案、顏色、面料等領域的創新,使其更具年輕態、時尚感。比如,“新中式”服裝已“進軍”襯衫、T恤、西裝、大衣、羽絨服等多個品類,色彩上也不再局限於傳統中式服裝的黑色、紅色或金色,而是更加豐富,比如鮮豔的紅粉藍綠或低飽和度色系,圖案也更爲多元,可以融入提花、暗紋、拼色等具有現代感的紋飾,材質選擇已不再局限於天然材質如棉、麻、絲、毛等,而是創新採用了粘膠、醋酸等再生纖維。

日常穿着自由松弛。“新中式”服裝主打一個穿着自由,適用於多種場合。比如,有的“新中式”服裝,在保留了旗袍、馬褂等傳統剪裁方式的基礎上,引入了西服、連衣裙等現代服飾的剪裁技巧,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身形選擇合適版型。又如,上過熱搜的“宋錦外套拜年服”,並沒有想象中的“隆重感”,此類新中式服裝以米色、青色、灰藍色爲主色調,巧妙地融入花鳥、山水暗紋,這些精致的圖案僅在陽光下若隱若現,主打一個“上班开會能穿,陪父母走親戚也能穿”。

可以說,“新中式”服裝融合了經典中式風格與現代時尚元素,衍生出多樣風格,變得更好搭配,從而一步步走入消費者的衣櫥。

展开全文

杭州不少市民遊客穿着傳統漢服出行 圖源:“央廣網”微信公衆號

某購物平台顯示,“新中式”服裝的消費主體中,18至34歲佔比近七成。那么,曾經老一輩的“心頭好”,爲何能夠“再流行”並在年輕群體中走俏?這背後究竟湧動着怎樣的時代風潮?

年輕人“挺”傳統。“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不管是旗袍、馬褂,還是馬面裙、曲裾,各個時期的服飾都有其獨特魅力,承載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展現出獨具特色的氣韻。“新中式”服裝巧妙地融入了刺繡、盤扣、印花等傳統服飾元素,“點燃”的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讓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弘揚傳統文化。

像是央視龍年春晚《年錦》節目出圈後,很多傳統文化愛好者不僅穿着體驗華服,還會仔細了解不同時期服飾的紋樣、圖案、形制、面料及織造工藝,這是因爲這些服飾中,不僅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藏着古老悠遠的文明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說,年輕人喜歡“新中式”服裝,熱愛的是“服章之美”,也是傳統文化之韻。

2024年央視春晚《年錦》節目現場 圖源:“中國紡織報”微信公衆號

產業鏈上下遊“同頻共振”。眼下,“新中式”服裝從設計、生產制造,到衍生周邊及线下活動等,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比如,據相關報道,浙江海寧許村已有超過百家廠商投身於“新中式”產業領域,他們每天能生產出長達三萬米的布料,確保了原料供應的穩定與充足。而在杭州的某個知名服裝批發市場,“新中式”服飾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從兒童拜年服到成人毛衣、羽絨服,各類產品琳琅滿目,種類日益繁多。

社交平台“種草”推薦。打开某短視頻平台,可以看到一些明星、時尚博主,不管是走機場、日常出街,還是出席活動都在穿“新中式”,帶動着“新中式”服裝持續走俏。截至目前,某社交分享平台上,“新中式穿搭”相關筆記高達284萬余篇,“新中式”年服被稱爲“新春战袍”、年貨“新三樣”,並打上了“清冷感”“高級感”“老錢風”等風格標籤,還有人挑战一周穿“新中式”不重樣。許多消費者也因被“種草”而紛紛選購“新中式”服裝。

海內外“遙相呼應”。“新中式”服裝大火,吸引了不少海外頭部品牌在新款服飾中運用這些元素。比如,某知名國際運動品牌2024年新春發布的“百年巨匠藝術巨匠聯名系列”,以齊白石、張大千等名畫元素爲靈感,推出了多款“新中式”風格系列產品。此外,據某社交平台數據顯示,有超一萬名社交平台博主在海外穿“新中式”服裝慶祝龍年新春,將“新中式”的“風”吹到了世界各地。

“新中式”服裝 圖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微信公衆號

眼下,“新中式”熱潮不僅在服裝領域風生水起,還席卷了美妝、餐飲、家居、養生等多個領域,帶來了新機遇。那么,如何讓“新中式”的風勁吹?如何讓“新中式”潮流找到更大舞台?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讓產品質量更加“上乘”。“新中式”服裝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比如一些明星同款,價格相差數倍。也有網友吐槽到手的服裝“細節有bug”,並沒有想象中稱心如意。還有網友高價买到的衣服,貨不對板、剪裁糟糕,這些都會影響消費者的熱情。“新中式”服裝如何長紅,需要讓一批植根傳統、設計在线、品質優良的品牌“冒”出來,引領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讓產業版圖拓得更寬。時裝的風靡需要持續植入新元素、注入新血液。一方面,可以從傳統文化的“寶庫”中源源不斷汲取力量。比如,上海設立了漢服版權服務平台,搭建產學研合作機制,推進傳統服飾研究,誕生更多創意之作、經典之作。

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年輕人的需求,選用新材料、引入新工藝、運用新技術,比如除了宋錦外,還可運用雲錦、蜀錦、傣錦等織造技藝,或從故宮、敦煌壁畫中提取色彩元素,或嘗試斜裁工藝,等等,不斷提高服裝的時尚感和實用性,讓其走進更多人的“衣櫃”。

讓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零距離”。當下悄然刮起的這股“新中式”風,也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不能只存在於博物館的櫥窗裏,而要融入火熱的現代生活中,與時代產生深度“鏈接”,才能傳下去、火起來。一些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之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讓人有“距離感”,與其說是人們不感興趣,不如說是因爲人們接觸不到或是不了解而產生刻板印象。假如开發爲文化符號,創作誕生一系列文化作品、文化產品,有助於推動傳統文化的“齒輪”滾滾向前“轉動”。正如國漫電影《長安三萬裏》口碑票房雙豐收,舞劇《詠春》香港巡演場場爆火,《只此青綠》《紅樓夢》一票難求,不僅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動力,也讓我們的文化自信更加豐盈飽滿。

泰戈爾曾說,“古老的種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於內部,只是需要在新時代的土壤裏播種。”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重放光彩、生生不息,需要以各種全新的方式去演繹、詮釋和融合,需要更多人去參與、熱愛與傳播。



標題:“新中式”何以風頭正勁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5194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