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2-19 00:58:58 熱度:16
剛過去的龍年春節,廣東各景點开啓了“人從衆”模式,全省共接待遊客超7600萬人次,較去年增長近七成,還有遊客抽中新車大獎。網友感慨:“不愧是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真是‘豪橫寵粉’啊!”
在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調度中心,工作人員坐在超寬智慧大屏前進行全天候“线上”巡查。這項綿延百余公裏的大灣區重要民生項目於1月底全线通水,惠及近3200萬人。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2月17日發布了關於“二线”通道人員及車輛出島方式的通告,現場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各項測試,迎接3月1日合作區封關運行。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時強調,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爲新發展格局的战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五年來,廣東省堅持“把規劃抓在手上、把項目落在地上、把未來融在路上、把百姓記在心上”,攜手港澳朝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大步邁進。2023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預計超13.6萬億元,經濟規模邁上新台階。
這片5.6萬平方公裏的熱土上,風華正茂的粵港澳大灣區正以更大的氣魄,勇往直前,在南海之濱續寫着更多激蕩的“春天故事”。
大灣區綜合實力變強了
夜幕中俯瞰珠江口,燈火閃耀,光影交織,粵港澳大灣區連成一片璀璨星河。
作爲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重大國家战略,粵港澳大灣區自始至終都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在大灣區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和關鍵節點,總書記都親自領航掌舵、把脈定向。
隨着2019年《規劃綱要》正式對外發布,藍圖繪就、號角吹響,灣區追夢、正式起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區域和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王福強認爲,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一二三四”(一國兩制三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獨特優勢。推動“一國兩制”新實踐,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使命,但這一探索沒有先例可循。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下,借助大灣區的差異化制度,內地與港澳可以相互補足,共同構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战略支點,引領對外开放,並推動自身建設成爲世界級灣區。”王福強說。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五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多項重要專項規劃和政策文件,着眼全局做好頂層設計。根據廣東省大灣區辦整理統計,自《規劃綱要》發布以來,各級各單位公开發布涉大灣區政策602條,其中國家發布超過100條、省級層面發布近200條,涉及營商環境、合作平台、現代產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優質生活圈等領域。
五年來,廣東堅持把規劃抓在手上,緊扣《規劃綱要》發展目標和五大战略定位,推動七大重點任務落地落實。如今,廣東經濟總量屢創新高,擁有廣州、深圳兩座超3萬億元中心城市和東莞、佛山兩個萬億元城市,大灣區人口從約7000萬增長到超8600萬;進入世界500強企業25家,比2018年增加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5萬家,比2018年增加3萬家;“軌道上的大灣區”基本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正融入每個灣區人的日常。
“我們要通過把規劃分解成重點任務、把重點任務變成項目清單,一項項、一步步,把宏偉藍圖變成百姓可知可見可感的現實,感受到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日新月異的成效。”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表示。
隨着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個平台相繼落子,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體系確立成形。
橫琴着眼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前海着眼支持香港拓展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南沙突出“粵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兩個關鍵,河套突出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四個重大合作平台各有側重,“以點帶面”引領帶動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不斷深入。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5年在歷史長河中僅是一瞬,在南粵大地卻已萬象更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所面臨的挑战前所未有,疫情之後大灣區加快融合的步伐前所未有,當前粵港澳攜手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共識也前所未有。”朱偉說,“加速推進大灣區建設正迎來最佳時機。”
大灣區科技產業變牛了
新年初一,海風尚帶幾分春寒,路政員張小汶從中山馬鞍島上的登陸口出發,一路向東駛往深圳方向,沿着深中通道路面細致巡查施工作業面。在遍布大灣區的重大基建項目工地上,還有近3000名像他這樣的建設者堅守在崗,奮力衝刺“开門紅”。
大战略需要大手筆。
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开通運營;同年10月23日,總投資1269億元的港珠澳大橋正式开通。2019年4月2日,總投資111.8億元的南沙大橋正式通車。
今年,總投資分別達460億元、130億元的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均有望建成通車。屆時,6條珠江口跨江跨海通道將進一步彌合伶仃洋、獅子洋水域,將珠江口聯“灣”成“圈”。
深圳大學中國交通經濟研究所所長聶偉時常奔走於大灣區各市,他指出:“要實現大灣區一體化發展,解決珠江東西兩岸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網絡一體化,尤其是跨江通道建設是重中之重。”他表示,通過跨江通道的建設,有助於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帶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提升區域物流效率,重塑區域發展空間格局,推進產業互聯互通和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說:“灣區經濟之間的比較,不在於大,而在於強;不在於規模,而在於質量;不在於單體城市,而在於城市群和產業圈的集聚和擴散能力。”
大手筆要有大規劃。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以深港河套、粵澳橫琴“兩點”爲結合點,以廣深港、廣珠澳“兩廊”爲主骨架,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構建創新體系。
如今,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四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以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和南沙科學城爲主要承載區的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起步成勢,中國散裂中子源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成集群之勢,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廣東省實驗室等科技創新載體投入使用,粵港澳三地科學家在“家門口”即可开展最前沿的科學研究。
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研究員郭偉傑回憶,6年前研究院剛建立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概念尚未誕生,科研者們見證了合作區從藍圖一步步化作現實。“隨着一條條道路修通,一幢幢高樓落成,越來越多科研人員、創新企業匯聚在這裏,創新動能愈發充沛。”他說。
新產業撐起新脊梁。
“粵港澳大灣區在100公裏半徑內集中了五個萬億級城市,同時具備超大規模市場和超大規模產業。這裏是全球唯一集科技創新、綜合商貿、金融中心和制造業腹地於一體的世界級灣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說。
五年來,大灣區瞄准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以“制造基底+創新基因+數字基礎”爲支撐,大灣區已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等8個超萬億元級以及3個五千億至萬億元級、7個一千億至五千億元級、2個百億元級組成的战略性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丁可這幾年一直在持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他觀察發現,大灣區頭部企業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強,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快速成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支撐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區域創新體系逐漸成形。“我接觸到很多先進制造業產業鏈上的加工配套企業,規模不大卻已成爲典型的細分市場隱形冠軍,足以見大灣區先進制造業根基越來越穩固。”他說。
大灣區宜居生活變便利了
新春二月,深港各口岸人流熙熙攘攘,南下北上的旅客經此跨境前往探親、旅遊、購物。自去年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以來,2023年深港口岸累計超1.6億人次出入境,日均超40萬人次,最高峰突破80萬人次。
“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相繼落地,進一步降低了港澳居民跨境往返的時間成本。一家人駕車“北上”,成爲今年港澳居民回家過年最便利的出行方式之一。
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在大灣區從藍圖一步步化爲現實。
今年是香港青年莫仲翹在廣州置業後過的第一個春節,他早早在新家貼上揮春、买好年花,接家人過來團聚。
莫仲翹研究生畢業後入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灣區圓了我的醫生夢,在這裏我能接觸到更多病例、病種,迅速積累經驗、更快成長。”入編後他得到了更好的工資待遇,還成爲了一名主治醫生。
在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盧偉國看來,香港青年在本地發展空間有限,大灣區內地城市爲他們帶來更多發展機會,也有助於深度解決港澳民生問題、拓寬港澳居民生活空間、深化港澳同胞祖國認同。
五年來,港澳青年在內地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不斷完善。全面取消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許可審批,超20萬名港澳居民在粵工作發展;持續拓展職業資格認證範圍,超3200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注冊執業資格;(內地)事業單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累計超3000人次報考;建成“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體系,孵化港澳項目超過4800個、吸納港澳青年就業近5500人……
五年來,趨同港澳的稅負環境加快形成,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港澳人士匯聚。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橫琴境內外高端緊缺人才個稅優惠政策相繼落實,對在橫琴工作的澳門居民、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以及在河套工作的香港居民實行“港人港稅”“澳人澳稅”。“稅制銜接有助於促進粵港澳資本、商品、服務和人才的自由流動,爲三地企業和居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和便利條件。”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研究員黃抒田說。
五年來,聚焦大灣區居民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領域不斷拓展。從職業資格認可到醫療、教育、社保等民生領域以及跨境金融、合作查驗等專業領域,再到人才跨境往來、車輛跨境通行、數據跨境流通、政務服務跨境合作等,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已基本覆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
促進粵港澳民生融合,推動公共服務融通共享,大灣區民衆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69歲的老年性黃斑變性眼底病患者陳先生無需出境即可完成雙特異性抗體法瑞西單抗注射治療,成爲了“港澳藥械通”政策又一受惠者。
在橫琴,澳門居民鐘雪君以澳門住宅均價約三分之一在“澳門新街坊”置業,她期待着半年後开啓“新橫琴人”的新生活,既可以享受“像住在澳門一樣”的配套和環境,又有了更大的生活和事業發展空間。
歷史川流不息,發展永無止境。
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粵港澳大灣區闊步前行,走過砥礪奮進的5年,再深耕10年、30年,這裏必定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南方+記者 曾美玲 唐子湉 吳哲
編輯:束孟卿
標題:【大機遇 大文章】五年了,看超級灣區的“超級變變變”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5027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男子被查酒駕拉交警投湖,官方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