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成爲揚州下一個文旅“頂流”?大運河傳媒記者帶你一探隋煬帝陵遺址公園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2-09 01:00:11 熱度:17

導讀: 這兩年,揚州文旅的“頂流”是什么?想必大家的腦海中都會閃過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不僅本地人逢人便推薦這個揚州文旅新地標,而且外地遊客也都把中運博納入了揚州旅遊必打卡選項。每到假期,中運博一票難求,可見其...

這兩年,揚州文旅的“頂流”是什么?想必大家的腦海中都會閃過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不僅本地人逢人便推薦這個揚州文旅新地標,而且外地遊客也都把中運博納入了揚州旅遊必打卡選項。每到假期,中運博一票難求,可見其火。

運河包容萬象,環境因運河而美、城鎮因運河而生、文化因運河而興。而造就這一切的人正是隋煬帝。隋煬帝楊廣的一生與揚州、運河息息相關。2013年,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考古勘探和專家論證後,確認了隋煬帝與蕭後墓位於揚州蜀崗西峰。經過十余年的建設,隋煬帝陵遺址公園已於近期开園。遺址公園如何展現這位歷史上頗具爭議的帝王,又能否成爲揚州下一個文旅“頂流”?大運河傳媒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震撼:一陵一館一鏡鑑

展开全文

零星兩聲的咕咕鳥叫,顯得佔地面積約11公頃的隋煬帝陵遺址公園尤爲靜謐。在遊客中心南門廣場中有一座巨大的雕塑,隋煬帝肩披長袍、腰佩寶劍、手執繮繩、懸勒於馬上,仿佛將欲西巡東徵。雕塑下端印刻了對楊廣的介紹,評價其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奮發有爲、功過分明的君王,也是一位備受爭議、褒貶不一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留下了許多遺憾,也爲歷史生動詮釋了‘載舟覆舟’的道理”。

不避諱他的過失,也不掩蓋他的功績。這樣的一段描述讓參觀者帶着歷史的、發展的眼光走進了隋煬帝陵遺址公園。遺址公園包括遺址保護設施、博物館、隋皇詩碑、瓊花苑等景觀,但最有看頭的還當屬帝陵遺址、博物館和青史朗鑑“鏡鑑池”三個主要場景。

在帝陵遺址的上方,設計了一個四面呈梯形的保護設施。它的外觀借鑑的是隋唐時期帝陵的“覆鬥”型制,與傳統建築廡殿頂形式相結合,有着“落地的皇冠”之稱。在“皇冠”的南側便是青史朗鑑,這是一方長49米,寬14米的長方形景觀水池,代表的是楊廣49年的歲月中,當朝執政達14年。寒冰剛消,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皇冠”,也蕴含着“以史爲鑑知興衰,以人爲鏡明得失”的道理。

走進帝陵遺址,頭頂碩大的圓形穹頂令人震撼。穹頂上是閃爍的北鬥七星、紫微星等星象,穹頂下則是隋煬帝和蕭後的墓穴,二者相對應,呈現的是古代中國“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體現了陰陽平衡、天人合一的思想。遺址內除了墓室遺址,還以圖片展陳的形式回顧了十多年前考古隊發現古墓、勘探遺址的過程,以3D影幕的形式“漫”話隋煬帝的一生。

隋煬帝陵遺址公園工作人員告訴大運河傳媒記者,除了隋煬帝和蕭後墓,遺址公園內還有3號墓,但由於嚴重盜擾,並未出土墓志等文字信息。公園西側的博物館則綜合運用現代化媒體手段和新穎的展陳方式,展示了隋代歷史和隋煬帝陵考古發掘成果,讓遊客看遺跡、讀歷史、品文化價值。

絕美:一冠兩器一玉帶

一踏入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全息投影“運河流水”與頭頂銀河一般的“星空”,兩者相呼應,象徵了隋煬帝开鑿大運河統一南北、確立科舉制度的功績對後世影響深遠。

博物館內地上一層介紹了隋朝貫通南北漕運,推動文化認同,促進民族融合的歷史以及隋煬帝楊廣的生平事跡,地下一層則展出了在帝陵遺址的勘探工作中挖掘的部分文物。遺址共出土隋故煬帝墓志、蕭後鳳冠、十三環蹀躞金玉帶、鎏金銅鋪首等文物400余件(套),目前在博物館內展出的有近200件(套),爲遊客了解隋唐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情況等提供了文物資料。

蕭後作爲一代賢後,崩逝後被唐太宗以皇後之尊與隋煬帝合葬,因而她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精致華麗的隨葬品,尤其是見諸於文獻中最高等級的冠飾和編鐘、編磬兩件樂器,展示了這位皇後的婉姿炫彩和隋唐盛世的光華。

蕭後冠是目前我國發現的結構相對完整、等級極高的皇後冠飾。燈光照耀下,頭冠流光溢彩,鑲嵌着琉璃、玉石等珠寶的花樹仿佛振翅欲舞,讓人腦海中不由自主浮現出這位皇後的絕代風華。由於墓葬中酸性土壤的腐蝕,真正的蕭後冠其實在出土時就已遭到嚴重破壞。今天大家在博物館中看到的華美禮冠都是專家根據考古成果,經過現代科技掃描後復原出來的仿制品。

博物館還運用多媒體形式讓參觀者再次聽到了編鐘、編磬的聲音。作爲隋唐時期的宮廷樂器,蕭後墓中出土的是目前國內唯一的隋唐編鐘、編磬實物,填補了中國音樂考古史的一項空白。點擊文物兩側的電子顯示屏,不僅可以聽到不同樂器的音色,還能選擇奏響《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經典曲目。在文物的一側空地上,還擺放了樂器的復原品,遊客們拿起木槌敲擊,便能聽到穿越千年的樂聲在整個展館內回響。

當年證實墓葬主人是隋煬帝的物證除了牙齒、隋故煬帝墓志外,便是十三環蹀躞金玉帶,這是迄今爲止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等級最高的帝王帶具。上等的白玉至今仍然散發着玉的瑩瑩光澤,金玉重光間也無聲訴說着“美姿儀,少敏慧”的隋煬帝跌宕起伏的一生。

深思:是功是過誰人說

隋朝,是一個承前啓後的王朝,更是一個革故鼎新的王朝。隋文帝楊堅开創开皇之治;隋煬帝楊廣完善制度、推行科舉、經略西域、建成東都洛陽,开鑿了以洛陽爲中心的大運河,貫通五大水系,促進了中國東部、南部運河城市群的興起和繁榮,也讓洛陽成爲了大運河貫通南北的中心和交通樞紐。

隋煬帝的一生與大運河緊密相連,开鑿的永濟渠溝通了華北大地,讓華夏的南北水系首次連接在了一起,而從東都洛陽出發,沿着通濟渠南下,便是他的“龍興”之地揚州。他登帝位前,曾任揚州總管近十年;通運河後,又曾三下揚州巡遊;身死之後,最終也被埋葬在了揚州。揚州城的歷史繞不开隋煬帝,因爲大運河,才有了歷史上天下之盛、“揚一益二”的揚州。

雖然大運河造福後世,但在當時卻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引發了各種起兵、起義,從而導致了隋朝的迅速覆滅。楊廣遇害後,他的孫子楊侗在洛陽爲他頒布諡號爲“明”,唐高祖李淵在長安爲他頒布諡號爲“煬”。從“明”到“煬”,是後人對其功過的評價,也爲這位帝王蒙上了一層神祕傳奇的面紗。

“盡到隋亡爲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隋朝,這艘行駛在運河上的龍舟,最終在黎民百姓掀起的滔天巨浪中沉沒。龍舟不再,但水脈仍存,告誡後人莫忘來時路,也期待着後人更豐富的表達。

愛好攝影的揚州市民趙新園告訴大運河傳媒記者,這么宏偉的歷史文化有了隋煬帝陵遺址公園的依托,還要依靠老百姓的力量,讓更多年輕人來發掘,從而讓隋煬帝與揚州和大運河的故事廣爲人知。(徐蓉)

制作 曹宇

編校 延晨 徐蓉

一審 桂豔 張莉

二審 肖東

三審 暉軍



標題:能否成爲揚州下一個文旅“頂流”?大運河傳媒記者帶你一探隋煬帝陵遺址公園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966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