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旅遊風景道公布”,淄博有兩條入選。中國四大愛情故事起源地,淄博佔兩個。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2-07 01:02:59 熱度:46

導讀: 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山東省旅遊風景道”名單,全省共有27條76段旅遊風景道入選。其中,淄川區“長城尋跡”旅遊風景道,沂源縣“沂河探源”旅遊風景道入選。 旅遊風景道是指具有特殊的自然、景觀...

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山東省旅遊風景道”名單,全省共有27條76段旅遊風景道入選。其中,淄川區“長城尋跡”旅遊風景道,沂源縣“沂河探源”旅遊風景道入選。

旅遊風景道是指具有特殊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和科學等資源價值的公共道路,實現了道路從單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景觀、遊憩、服務、生態、文化、經濟等復合功能的轉變,是一類新型旅遊功能區,是旅遊產品,也是廊道型旅遊目的地。

淄川區“長城尋跡”旅遊風景道

“長城尋跡”旅遊風景道依托齊長城世界遺產廊道和沿线文化旅遊資源,以齊長城遺址爲重要節點,深入發掘“中國最古老長城”的歷史文化底蕴和文化資源精神內涵,結合周邊城鎮“齊風魯韻”旅遊景區,打造視域景觀優美、長城特色突出、配套服務完善、遊憩體驗豐富的旅遊風景道。

“長城尋跡”旅遊風景道根據齊長城遺址、A級旅遊景區、特色古村落、文化遺跡的分布情況,以景定线、以线串景、連點成线,分類分級串聯旅遊景區,規劃探尋長城遺跡、沉浸式體驗生態山水和紅色文化的旅遊走廊。

展开全文

齊長城遺址橫亙於齊魯大地,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有2600年的歷史。齊長城源於濟南市平陰縣,古濟水河東岸,從大峰山山頂通過,綿延翻越1518座山峰,全長618.893公裏,最後從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村北入海。

齊長城被譽爲“長城之父”。最早的記載見於《管子》:“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陰,齊也”。《括地志》記述了齊長城的准確走向:“長城西北起濟州平陰縣,緣河歷泰山北崗上,經濟州淄川,東至密州琅琊台入海,以山爲勢,蜿蜒千裏”。司馬遷《史記·楚式家》正義引《齊記》:“(齊)宣王乘山嶺築之上長城,西起濟州,東至海,千余裏,以備楚”。

綿延千裏的齊長城,橫越泰沂山區。由於特殊地理環境,齊長城不是整齊劃一的設計建設,而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利用泰沂山脈自然山勢和天然屏障,以及平地、河堤、峽谷等自然環境和地理特點進行設計構築,就地取材建成。平地砌牆以黃土夯築,山上則就地取石幹壘,或二者兼用,牆體高矮寬窄亦無定規。如此,既體現了“齊陵堤防,必處其而右背之”的軍事原則,也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顯示了當時齊國的先進思想和軍事防御的主導战略意圖。由此可見,春秋战國時期,齊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學技術發達和繁榮的盛況,是古代山東人民智慧的結晶。

淄博市境內的齊長城遺存,橫貫淄博市南部山區,從西往東依次分布在博山、淄川、沂源境內,長155.24公裏,其中被國家調查認可並錄入文物保護數據庫的主线長110.846公裏,共有39段,約佔整個齊長城長度的六分之一,保存相對完整。其中博山區14段,34.208公裏;淄川區15段,43.118公裏;沂源縣10段,33.52公裏。

淄川境內現存的齊長城主要涉及西河、太河兩鎮,基本在淄川與博山兩區的交界线上。自博山圍屏山岳家北峪入境,沿西河的薛家峪、護寶泉村山脊,向東至岳陽山、聚峰村,過淄河,經城子關(村),向東南沿三泰山、馬鞍山、鹿角山、黑虎寨、油簍寨,沿山梁向東至蟠龍山(達摩頂)、夢泉劈山,過雁門寨,然後到與沂源、臨朐三區縣交界的李家太平山進入沂源,全長40450米,歷經137座山頭,遺址8530米。

沂源縣“沂河探源”旅遊風景道

沂源縣“沂河探源”旅遊風景道,串連淄博之巔、四水之源和革命老區,聯通旅遊民宿、休闲觀光、紅色研學、健身康養、文化體驗、創意農業等文旅業態,打造紅綠相映、紅古相襯、動靜相協、遊憩相伴的特色旅遊風景道。

“沂河探源”旅遊風景道規劃以沿沂源縣境內沂河及其主要支流而行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組建而成的一條“一環多支”型道路,“一環”主要由惠沂线、九東路、沂邳线、張台线、張魯线等道路組成,“多支”主要包括黃海线、石香路、魯溝路、九東路、刁石路、南崔路、白楊路、三九路等道路。

“沂河探源”旅遊風景道主要串聯的景區有沂源魯山溶洞群風景區、魯山神農藥谷、錦水崖、牛郎織女景區、朱家戶鄉村旅遊休闲區、洋三峪鄉村旅遊度假區、唐山佛雕文化園、匯泉桃花島等,遊客沿途既可以欣賞綿延的山脈、清澈的溪流、山水相依的美景,又能感受古樸的鄉村風情和寧靜的田園生活。

中國四大愛情故事起源地,有兩個在淄博

中國5000年燦爛文明,孕育出許多動人心扉的民間愛情故事,這些故事傳承幾千年,蕴含了極爲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被譽爲民間四大愛情故事的《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傳說》《白蛇傳》最爲知名。

這其中,有兩個愛情故事的起源地來自淄博,分別是位於“長城尋跡”旅遊風景道上的“孟姜女哭長城”和“沂河探源”旅遊風景道上的“牛郎織女”。

(1)牛郎織女傳說

關於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記述,從史料上看,最早可追溯至西漢。《關輔古語》記:漢武帝昆明池刻有石人二,分別肖牛郎織女,而以池爲天河。從文獻來說,兩漢時期已經出現了關於牛郎織女故事的基本版本,每年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愛情故事,自東漢時期有了明確的記載。

2008年,沂源牛郎織女傳說以大量真實的史料和豐富的遺物遺址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沂源縣文化館獲得“牛郎織女”保護單位資格。

沂源縣的燕崖鎮擁有始建於唐代的織女洞和牛郎廟。二者隔沂河東西相對,一河兩岸的山水格局,與天上“牽牛星——銀河——織女星”遙相呼應,有着驚人的相似,地貌特徵逼真顯現了“天上銀河,地上沂河”“在天成像,與地成形”的奇觀,是“牛郎織女傳說”目前在國內所能找到的唯一一處與實地實景相對應的文化遺存,被專家稱爲“中國愛情文化源地”。

牛郎織女景區大賢山上的牛郎廟、織女洞,最初修建時間可追溯到唐朝時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處以牛郎織女傳說爲題材的古建築遺址,在國內同類資源中具有壟斷性、唯一性。

此外,燕崖鎮牛郎廟旁的有一個千年古村——牛郎官莊,村裏的人大部分姓“孫”,與牛郎(孫守義)剛好同姓。這個村子明朝年間就有,村裏人以牛郎後代自居,並歷代傳承牛郎織女故事,至今沿襲着養蠶、織布等習俗。每至七夕節,牛郎官莊的婦女都會用紙折出金元寶,供奉在織女洞中。

(2)孟姜女哭長城

在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中,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孟姜女確有其人,但孟姜女並不姓孟,“孟”爲“庶長”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實際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兒”。

最早記載孟姜女哭夫這一事的是來自春秋時期的《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意思是齊國武將杞梁战死,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吊慰。孟姜認爲郊野不是吊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莊公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裏進行了吊唁。

不過,《左傳》中並未記載孟姜女哭倒了長城一事。“哭”的情節到了《禮記·檀弓》中才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這裏,“哭之哀”三字爲孟姜女哭夫增添了衆多感情。

到了西漢,史學家劉向在其《說苑·善說篇》中,首次爲孟姜女哭夫加上“崩城”的內容:“昔華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爲之崩,城爲之厄。”

此後,孟姜女哭城牆不斷演繹出不同的故事。到了唐代,貫休的詩作《杞梁妻》首次將故事時間移動到秦朝,並將“崩城”變成“崩長城”,使這一題材演變成了孟姜女千裏尋夫、哭崩了萬裏長城。

可見,孟姜女哭倒的是齊長城,並不是後來演繹出來的秦長城,而孟姜女、杞梁均爲齊國臨淄人。杞梁墓位於現今淄博齊都鎮臨淄區郎家村東,原有高大封土,雖年代久遠現已夷平,但墓室尚在,墓室靠近淄水和齊長城的城牆。

《方輿紀要》(卷三十一)史料記載:“淄川縣南有古長城,战國時齊所置”。《左傳》《孟子》也均有記載,孟姜女確屬“投淄水而死”,而淄水就是現在的淄河。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起源地發生在淄博,被越來越多的專家研究和證實。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顧頡剛先生在《孟姜女故事的轉變》以及《孟姜女故事研究》中,認定孟姜女的原型就是齊國的杞梁妻,肯定杞梁妻哭長城的故事源起於淄博的淄水一帶。

2006年,孟姜女傳說被國務院列爲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指明起源地發生在淄博。



標題:“山東省旅遊風景道公布”,淄博有兩條入選。中國四大愛情故事起源地,淄博佔兩個。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933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