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 | 「情緒」旅行背後是什么?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1-29 00:58:03 熱度:33

導讀: City walk、酒店反向式旅遊、寺廟遊、特種兵式旅遊、淄博燒烤遊......回望2023年的文旅市場,你會發現,之前爆火的種種旅遊模式雖然看似各有千秋,但又都圍繞「情緒」二字展开。 例如,Cit...

City walk、酒店反向式旅遊、寺廟遊、特種兵式旅遊、淄博燒烤遊......回望2023年的文旅市場,你會發現,之前爆火的種種旅遊模式雖然看似各有千秋,但又都圍繞「情緒」二字展开。

例如,City walk主打隨走隨停,意在體驗城市拐角的不經意魅力;酒店住宿遊是爲了感受平凡日常中的特別驚喜;而寺廟遊則是爲了尋求某種平和、穩定的內心。

簡言之,這種以情感爲主導的行爲成爲了消費者最高頻次的旅遊模式,且大多以Z世代群體爲主。

2024开年,隨着“爾濱”、“南方小土豆”等造梗文學爆火,哈爾濱搖身一變成了新一代旅遊勝地,引發人們前往“朝聖”,就連許多北漂或是深漂的“爾濱”人都因爲哈爾濱的火爆,難以买到一張春節回家的機票。

由此可以看出,「情緒」如今已經演變爲了一股強大的消費動力,而那些甘愿爲「情緒」买單的年輕人,其背後最大的影響因素在於「悅己」。

根據talking data研究機構發布的《Y/Z世代消費洞察新趨勢》數據,我們清晰地看到,與略顯嚴謹的Y世代相比,Z世代用戶在消費時更注重“自我滿足”,他們試圖盡最大能力滿足自我興趣愛好,從而讓人生更有滋味。

「情緒」旅遊則是這一波用戶「悅己」的具體表現,他們最終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讓體驗變得更加豐富。基於此,TOPHER特准備本期旅行特輯,將不同類型、不同視角下的世界呈現在你我面前,希望大家閱讀後能夠有所收獲。

PART 1 以熱情書寫旅行

“人的熱情,究竟能夠驅動一個人走到何處、走得多遠?”宮崎駿的精神偶像、芥川獎得主——堀田善衛對這一問題用《熱情的去向》做出了回答。

作爲日本芥川龍之介獎得主、“战後派文學”代表作家,堀田善衛親身經歷二十世紀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無休止的战亂、紛爭讓他深刻反思人性和人類社會的本質;而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和對於文學藝術的熱愛共同塑造了他超越國族與地域限制的國際化視野。

終於,他將目光投向了西班牙這片陌生的土地。在這裏,堀田發現了多元文明經歷對撞、交融,最終實現和諧共存的生動例證。《熱情的去向》一書則依據其旅居西班牙近十年的親身經歷創作。

展开全文

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堀田善衛於遠赴異國,足跡遍布伊比利亞半島:位於“大地之極”的歷史名城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見證異質文化交匯融合的阿拉貢;在獨立之路上坎坷前行的加泰羅尼亞自治區……

作者還實地探訪了由法國和西班牙共同參與管理的安道爾、擁有歐洲最古老語言之一的巴斯克地區,以及馬約卡島上的猶太人聚居地等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區域和邊緣性群體。

在飽覽各地山川風物的同時,堀田善衛以灑脫自然的筆調將西班牙及周邊地區千百年來的歷史進程與社會變遷娓娓道來。特別是對於战爭酷烈的反思和有關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體悟,反映出作者超越同時代作家的全球性視野和廣闊視域。

總而言之,《熱情的去向》在文明更迭的宏大視域下,以東方的視角深度挖掘了西班牙多元文化和諧交融的獨特魅力。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整個人類的生活邊界被重新劃定、世界格局動蕩不斷,如何構建當下與歷史的聯結,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現今時代找尋文明之間相互理解和交融的可能,堀田善衛的思考或許能給當代讀者更多啓示。

薦書:《熱情的去向》

作者: [日本] 堀田善衛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KEY·可以文化

副標題: 《西班牙斷章》姊妹篇

原作名: 情熱の行方

譯者: 陸求實

PART 2 以思考描繪腳步

自2001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後,阿富汗有一段難得的窗口期,援建力量得以進入阿富汗。也正是在這時,印度女記者塔蘭得以在這段和平期內多次往返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她的視角來看,這座處於動蕩狀態的城市,雖然遭受近乎無休止的战亂和苦難,但和平的希望一直在人民的心中閃爍。人們經歷了它的滿目瘡痍和艱難轉型,也重塑着這座古老城市的最新面貌。

用漫步的方式,塔蘭反復探索這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體察它的過往與當下、社會與民生,進而思考衝突與和平如何塑造這座城市,如何讓它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最終,她將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凝結成《暗影之城》一書。

本書通過五個側面爲讀者剖析不大可能被普通人看到的、隱匿在暗影中的、浮遊於記憶與遺忘之間的喀布爾。這是一本跨類型的回憶錄和旅行筆記,以波斯語詩歌和《巴布爾回憶錄》爲线索,展現了多年战亂之後阿富汗社會和人民的心理創傷。

塔蘭借由深入的探訪和細膩的文筆帶領讀者挖掘出喀布爾幽靈般迭代的過去和那些被遺忘的記憶,在急劇變化的政治現實中捕捉那些相對穩定的文化與社會連接,在遺忘中打撈記憶,在斷裂中發現連續,在暗影中尋覓光亮。

作爲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和勇敢無畏的旅行者,塔蘭以敏銳的觀察與詩句般的文字,奉獻出一個刻畫細微、層次豐富的喀布爾。也正因如此,她讓這座城市鮮活起來,把歷史、政治與個人經歷編織在一起,創造出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

薦書:《暗影之城》

作者: [印]塔蘭·N.汗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副標題: 一個女人的喀布爾漫步

原作名: Shadow City:A Woman Walks Kabul

譯者: 陳元飛

PART 3 以漫步感受美好

關於散步,哲學家、美學家宗白華先生曾這樣形容:“散步是自由自在的、無拘無束的行動。”正因如此,一同散步的兩個人都會放下平日的戒備心,更容易聊一些心底的話題。

作家李維菁也曾寫道,“我們要散步,我們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散步可以爲親密的情感和坦誠开闢沃土:在城市的迷宮中,我們漫步,我們交談,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用一種有點老派的方式,深入地了解另一個人,甚至一座城。

那么,你是否想過,在人生這趟旅途中,邀上二三知己,一同泛舟暢談?闲暇之余,你又是否愿意散步於山野田間,呼吸自然的氣息,感受生命的美好?

在《關於人生這場旅行的四件小事》合集中,通過17世紀到20世紀幾十位作家的作品,我們節選出“漫步”“友誼”“獨處”“美食”四個主題段落,分別爲《出門散步去》《送給朋友的花束》《孤獨不算煩惱》《布丁國的酋長》,該系列由牛津大學的專業學者撰寫導讀,爲人們列舉了生活的多種可能性。

例如《出門散步去》呼籲我們走出門外,去戶外感受自然,也鼓勵人們在漫步的過程中靜心思考;《布丁國的酋長》則向讀者介紹了西方獨特的飲食文化,匯集了美食家們對飲食文化的思考。

書中涉及小說、散文、詩歌等體裁,希望能爲當下忙碌生活中的人們提供一種審視人生的新角度,去感受自身與世界的聯系,觀照內心,體會生命美好。

在《出門散步去》一書中,作者蘇西·克裏普斯以獨特的敘事風格,分享了多位作家對生命的感悟和理解。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徒步旅行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和寧靜,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另一些人,則通過徒步旅行,挑战了自己的極限,磨練了自己的意志,變得更加堅強和自信。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讓你重新發現自己、平靜內心的指南,還教會我們用愛和感激的眼光看待世界,讓我們懂得在繁忙而紛擾的現實中如何找到一絲寧靜和自我。通過閱讀這本書,你可以領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體驗和智慧,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人生。

《布丁國的酋長》則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美食文化書籍,帶領大家深入探索英國及受英國影響的美食,同時領略百年前英國廚房的獨特魅力。

書中不僅介紹了英國傳統美食的制作方法,還揭示了美食背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通過閱讀本書,可以感受到英國美食的獨特風味和魅力,了解更多關於英國文化和歷史的有趣知識。

除此之外,《送給朋友的花束》還帶我們一起討論友誼的本質,友誼之於人生的重要性;《孤獨不算煩惱》也在不斷提醒讀者獨處和孤獨的必要性,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希望通過這一系列書籍,人們能夠愉快完成人生這場旅行。

薦書:《關於人生這場旅行的四件小事》

作者:[英] 扎克·西格 / [英] 蘇西·克裏普斯 / [英] 安妮·格雷 / [英] 米歇爾·門德爾松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副標題:《孤獨不算煩惱》《出門散步去》《布丁國的酋長》《送給朋友的花束》

譯者:丁林棚 / 朱紅梅

PART 4 以行走尋找意義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行走,我們都在行走中尋找意義。而日常的行走,是簡單的療愈。

例如,尼採就是一個出色的行走者。他曾說過: “我是一個行走的人,無論我未來命運如何,也不管我今生怎樣生活,我都需要緩慢前進,不斷向上。因爲人總是通過自己而經歷人生。”

法國詩人蘭波同樣也是一個“把風當作鞋墊的人。”當年,年輕的蘭波說過:“我僅僅是個行人而已。”事實上他一生都在行走。

再看盧梭,他曾表示: “我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才能做些事情,鄉村就是我的工作室。”在《懺悔錄》中,他回憶道,自己最初的漫長旅行很快樂,每天都充滿陽光。“我敢說自己從來沒有像在獨自步行時那樣,盡情思考,存在,生活,做着自己。”

事實上,行走是一個融入生活的過程,你會感到皮膚中的每一個毛孔都浸潤着高山的氣息,身體也仿佛成爲腳下土壤的一部分。

這種融入自然的改變來源於自身,是靈感的突然覺醒,這時,永恆的情感體現在對此刻霎那的震顫中,猶如閃爍的火光。

由弗雷德裏克·格魯撰寫的《論行走》一書,將康德、尼採、梭羅、盧梭等行走愛好者的高見與體驗集合在一起,我們經由本書得以追隨這群城市漫遊者行走,傾聽他們的不同見解。

一般來說,普通人或許會本能地從缺失的角度看待行走:他們認爲行走者不參與任何交流,不再從屬於任何傳遞信息、圖片、商品的社交團體。然而,行走者卻認爲這並不重要,他們覺得這恰恰是行走的自由。

在行走時,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忘記身份這一概念,也會拋开功成名就。這種自由在於不成爲任何人的灑脫,緩慢行走的一天可以延長時光,任由衆人自由呼吸,並讓每一小時、每一分、每一秒鐘都更富有內涵,而不是一味地去填充每個時刻。

這正是行走的奧祕之一:對風景的慢慢靠攏。

在行走時,人們逐漸認識到,快樂也是一種與行爲息息相關的情感活動。而行走時身體的感受,也讓我們更能理解哲學意義上的快樂。

實際上,《論行走》更像是一本哲學散文集。作者在25篇散文中,用優美如詩歌般的語言和鮮活的哲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行走的重要性。

看完這本書,你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放下手機行走起來,去激發創造、喚醒自由,同時也令靈魂獲得平靜。

薦書:《論行走》

作者:(法)弗雷德裏克·格魯

譯者:楊亦雨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PART 5 以體驗重獲新生

他擁有多數旅行者無法獲得的訪問權限:在科倫坡,他深度體驗僧伽羅族精英的社交生活,採訪國會議員、前總統、板球運動員,覺察到了偉人的源起;在其他地方,他與前海軍中校一起踏上冒險之旅,與最後一位種植園主共進晚餐,見到了“夜叉女王的後裔”維達人的大王。

他在漫遊中洞察這片土地的歷史與當下:沿着“偉大之路”,他在行走中追溯三個歐洲強國與康提王國的對決;探訪賈夫納,他從“前线”發出有關斯裏蘭卡內战的報道。

他傾聽不同的聲音,觸摸到了一個國家的脈搏:從倫敦的泰米爾人社區到战火不斷的天堂之島——斯裏蘭卡精英的“小英國”,從獅子的子民與大興水利的國王們到禁火區的炮火。

他特別關注女性、少數群體和普通斯裏蘭卡人的生活,他就是英國旅行作家吉姆雷特。區別於單純的旅行記錄,吉姆雷特將自己在“印度的一滴眼淚”——斯裏蘭卡的旅程進行了深度刻畫,最終凝結成《大象的國度》一書。

憑借在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驚人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斯裏蘭卡在多姿多彩同時也苦難深重。爲了全面感受這個島國的魅力,吉姆雷特從科倫坡出發,穿越不同時空,向人們展示了關於這片土地的迷思。

在漫遊的過程中,吉姆雷特意識到每個城市都有昔日殖民地的幽靈,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的文化已經成爲當地重要的遺產,而古都阿努拉德普勒和康提展示着古老文明往日的輝煌;“夜叉女王的後裔”維達人力圖在現代社會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聖地卡塔拉伽馬把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聚在一起,仿佛他們不曾有過長達幾十年的战爭。

當吉姆雷特循着大象的道路,與朝聖者並肩前行時,他深度觸及着這個國家的靈魂。他深刻意識到,斯裏蘭卡正在努力從創傷中解脫出來,並展現它的活力與風採。

除了旅行之外,書中還披露了少爲人知的人和事件:猛虎組織與印度維和部隊的相愛相殺;日本海軍、“競技神”號與英國人的珍珠港等等,換句話說,這是一部結合旅行、歷史和現場調查的非虛構佳作。

事實上,傳統旅行作家一般會把自己的旅行寫成一個偶然事件,不追求對旅行目的地的全面覆蓋。而吉姆雷特則更像是完成一個科研項目,讀完全書,你會看到這些散布全書的講述如同拼圖一般,最終呈現出斯裏蘭卡自殖民時代至現在的歷史圖景。

薦書:《大象的國度》

作者: [英]約翰·吉姆雷特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副標題: 斯裏蘭卡漫遊記

原作名: Elephant Complex: Travels in Sri Lanka

譯者: 趙美園

事實上,

人們熱衷於旅行,

或許是一種對日常生活的「逃遁」,

而越是感受到壓力、無趣、痛苦的人,

越有可能被旅遊背後的浪漫及悅己所吸引,

從而選擇踏上旅途。

無妨,

假如工作、生活讓你倍感疲憊,

不如背上行囊,

進入一段「悅己」旅行,

收獲更高情緒價值。

編輯|summer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准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淨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



標題:特別策劃 | 「情緒」旅行背後是什么?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770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