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1-27 08:54:59 熱度:27
年假將至,忙碌了一年的你打算去哪裏旅行?
今天,我們想給你推薦一座城市
不是煙火縈繞的淄博
不是大雪彌漫的“爾濱”
今天,我們推薦你來看看北京
當你穿過著名景區裏熙熙攘攘的遊人
揭开貼在“北京”外立面的重重標籤
走向它的幽微深處
你會看到這座千年都城的豐盈與細膩,厚重與鮮活
她是老舍的秋天和冬天
是林海音的回憶和童年
是史鐵生無數次徘徊的地壇
是徐則臣跑步穿過的中關村
…………
搭乘着一代代作家筆下的文字
今天,我們從北京的中心——故宮出發
去那些遊人如織的景點逛一逛
开啓一趟獨特的北京一日旅程
01
第一站 故宮·鐘表館
“鐘表館裏的時鐘拒絕與時俱進,拒絕像今天的大多數事物所參與生活的方式”
我參觀的時候,鐘表館裏的鐘表早己停滯。電視錄像裏,反復演示着其中一件的神奇之處,小人可以提筆寫下“萬壽無疆”,起承轉合,字字蕴含筆鋒。流逝的是鐘表的應用功能,留下的是欣賞價值。或者說,當事物不再流入使用過程,它面對迥異的命運:被廢棄,或被珍藏。
我流連忘返。那天忘了戴表,欣賞和贊嘆過後,我想知道幾點了。這才發現,這座鐘表館絲毫不能給予我的恰恰是時間提示。表盤上的指針朝向各個方向,我被無數錯亂的箭頭包圍了,無所適從。平時對表,我們習慣找到兩只相對一致的手表,從而使自己的時間趨於准確。現在這種經驗完全失效。尊貴的鐘表們,一無用處,標識時間的事物自己死在時間深處。在過去的某個時刻停止,今天,我卻難以解它們從往事中提煉的暗示。站在空曠的大廳,我茫然,或許那個時刻體會到的叫虛無。
一切都被時間浸泡:鄉村年畫上破損的竈王神,熟睡的嬰兒,朱紅立柱上正在起泡的漆皮,我們自己,此刻的鐘表......生者被催促着衰老,催促着靠近死亡,死去的,還要繼續死。
——《紫禁紅》周曉楓
02
第二站 景山公園
反思歷史,思考未來
無論哪一季,登景山,最合宜的時間是在清早或下午三點以後。晴天,眼界可以望朦朧處;雨天,可以賞雨腳的長度和電光的迅射;雪天,可以令人咀嚼着無色界的滋味。
在萬春亭上坐着,定神看北上門後的馬路(從前路在門前,如今路在門後),盡是行人和車馬,路邊的梓樹都已掉了葉子。不錯,已經立冬了,今年天氣可有點兒怪,到現在還沒凍冰。多謝芰荷的業主把殘莖都去掉,教我們能看見紫禁城外護城河的水光還在閃爍着。
東城西城的天空中,時見一群一群旋飛的鴿子。除去打麻雀,逛窯子,上酒樓以外,這也是一種古典的娛樂。這種娛樂也來得群衆化一點。它能在空中發出和悅的響聲,翩翩地飛繞着,叫人覺得在一個灰白色的冷天,滿天亂飛亂叫的老鴰的討厭。然而在刮大風的時候,若是你有勇氣上景山的最高處,看看天安門樓屋脊上的鴉群,嗓叫的聲音是聽不見,它們隨風飛揚,直像從什么大樹飄下來的敗葉,凌亂得有意思。
——許地山《上景山》
03
第三站 胡同
“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裏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兩口睡覺,老太太嫌老頭子擠着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煙袋斜街、楊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語,據說原意是水井,未知確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有的是計數的,如東單三條、東四十條。有的原是皇家儲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庫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這條胡同裏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物,如無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寶胡同原名大啞巴胡同,大概胡同裏曾住過一個啞巴。王皮胡同是因爲有一個姓王的皮匠。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寒婦胡同。有的是某種行業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賣手帕的。羊肉胡同當初想必是賣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狀的。高義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賓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爲這兩條胡同的樣子有點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則不知道何所取義,如大綠紗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寬闊,如東總布胡同、鐵獅子胡同。這些胡同兩邊大都是“宅門”,到現在房屋都還挺整齊。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數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汪曾祺《胡同文化——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序
04
第四站 地壇公園
自從《我與地壇》發表後,地壇便與史鐵生的名字永遠連在了一起
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夠一次性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所以,十五年了,我還是總得到那古園裏去,去它的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牆旁,去默坐,去冥想,去推开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爲落寞的時間,一群兩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么,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鬱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園子裏去。
——史鐵生《我與地壇》
05
第五站 頤和園
那些與京劇相關的家族記憶
一個被葉家的人叫作“耗子丫丫”的很淘氣的小姑娘在園子裏孤寂地住着,那實在是一段磨人性情的歲月。我常常坐在諧趣園水榭的矮跪上,望着亭台樓閣,以孩子的心、綿織着一個又一個與眼前景致和我有關的美麗故事。故事裏自然要有園子的主人公皇上和老太後,不能少的是年輕的道家女桂英和她的老爹爹蕭恩,我一定更是其中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夕陽西下,晚霞悽豔,園中的水色山光使人想到《打漁殺家》那段西皮導板:
白浪濤濤海水發,
江岸俱是打魚家,
青山綠水難描畫,
樹枝哪怕日影斜。
湖水和江水一樣,在夕陽裏飄散着一股憂愁,一股難以說清的寂寞和惆悵。戲中英雄老去,歸隱江湖,洗盡了當年的意氣,只有天真的幼女相依爲命,最後只好“雙雙走天涯”了事。那情景真的要讓人爲之傷心一哭了,我想,如若我認識桂英,一定要參與進去,助那父女一臂之力,倘能叫上我那些齊鑑英俊的哥哥們,蕭家不但能夠打贏,說不定那個小女子桂英的終身也會有了依靠......
——葉廣芩《頤和園的寂寞》
相關閱讀
書名:《散文中的北京》
主編:張莉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9月
《散文中的北京》收錄了二十七位作者關於北京的散文佳作,從許地山、張恨水、鬱達夫、鄭振鐸、王統照、老舍、俞平伯、廢名、沈從文到楊朔、林海音、汪曾祺、鄧友梅、肖復興、葉廣芩、史鐵生、劉一達、寧肯、彭程、祝勇、周曉楓、邱華棟、喬葉、袁凌、徐則臣、石一楓、侯磊;這些作品,從《想北平》《苦念北平》《北平的四季》《上景山》《陶然亭的雪》,到《頤和園的寂寞》《老北京的夏天》《我與地壇》《紫禁紅》,其中既有北京的日常生活、北方風物,也有京味京腔、北京美食;既有煙火氣十足、喧騰繁華的北京,也有四季分明、鬱鬱蔥蔥的北京。此書呈現北京百年風貌,呈現不同時代作家對於北京生活的書寫和理解,能帶領年輕作者和讀者們一起領略不同作家書寫北京的方法。
編輯:張琰
二審:樊金鳳
三審:胡曉舟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 往期精選 |
北京爲何如此迷人?| 《散文中的北京》新書首發式在京舉行
張莉:真正的北京是鮮活、生動、豐富的,也是不斷生長的
汪曾祺:北京的秋花
從史鐵生和他的地壇,看《散文中的北京》
爲百年文學史中的“北京”留影
閱讀原文,購买圖書《散文中的北京》
標題:旅遊,我們爲什么推薦你來北京?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745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推動“水韻江蘇”“水運江蘇”融合發展
下一篇 : 打飛的遊梧桐山 真的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