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那兒,又不會跑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2-13 08:55:22 熱度:14

導讀: ◎林特特 我爺爺是山東人,我家的祖墳在泰山腳下。讓我納悶的是,我爺爺的妹妹、妹夫,我喊姑奶奶、姑爺爺的,卻說他們從來沒爬過泰山。他們總是止步於山腳下,沒想過,也沒意愿,上山看一看,哪怕面對的“是五岳...

◎林特特

我爺爺是山東人,我家的祖墳在泰山腳下。讓我納悶的是,我爺爺的妹妹、妹夫,我喊姑奶奶、姑爺爺的,卻說他們從來沒爬過泰山。他們總是止步於山腳下,沒想過,也沒意愿,上山看一看,哪怕面對的“是五岳歸來不看山,泰山歸來不看岳”的正主兒。

“有什么好看的?”“山在那兒,又不會跑,啥時候想去,再去唄。”他倆總這么說。也對,泰山在他們心裏仿佛一件祖傳的家具,看慣了,看膩了,不知其珍貴,或者說,知其珍貴,因爲長期持有,便不以爲意,還對別人的珍視,感到莫名其妙。反倒是我們,每回一次老家,都要爬一次泰山,山在那兒,重要的景點亙古不變,不誇張地說,爬過若幹次後,我給人做個野導遊,全無問題。

Kk來自揚州,曾明確告訴遠道而來的我,要去瘦西湖嗎?去吧,我給你买票,我在出口處等你,我請你喫冶春包子,同遊?no!這個夏天,我已經陪七撥朋友逛過瘦西湖,過了七次五亭橋,上過七次小金山,臣妾做不到啊!

我理解她,我在北京生活多年後,每逢外地親友來訪,他們要去長城、十三陵等遠離市區的景點,我採取的方案均是替他們報個一日遊團。這類團早上上門接,晚上送到某個固定的地點,我全程不陪同,只在解散處等候,像對待孩子放學一樣,領回親友。

而市內的景點,不傷筋動骨,我又確實喜歡的,會擇一兩處,一起溜達下。一方面,好久沒去,想逛逛,問候下草木;另一方面,總要盡一下地主之誼,有一些把臂同遊、言笑甚歡的時刻。

什剎海是我出鏡最高的場所,冬天的溜冰場、夏天的碧波蕩漾,我陪不同的人見過;每個來訪的親友都和我在銀錠橋合過影,都聽過我在煙袋斜街聲情並茂的講述。

在我的家門口旅行足跡中,什剎海排第一,頤和園、北海,排二三,琉璃廠排第四。無它,前三是我心中最美的北京,第四,因爲我在那兒上過五年班,琉璃廠的台階、石板、各家店鋪都寫在我心裏,我的話匣子裏存着好些私房話呢,必須和人好好說道。

一如在合肥,真正讓我愿意陪遊的,皆和我的私家記憶、審美體驗相幹。

比如,一路都是紅字招牌,名字幾乎雷同的小龍蝦街;比如,浩如煙海,看一眼心胸开闊一分的巢湖、濱湖的綠道;比如,太平軍取得大捷的三河古鎮,小橋流水人家;比如,人間四月天,大蜀山下,滿坑滿谷油菜花。

展开全文

來自哈爾濱的同事小嚴說過相似的話,去哈爾濱,中央大街嘛,你自己去,讓我推薦,我會告訴你,在哪座橋上,吹風、看落日,最浪漫。

上一個暑假,同在北京的發小帶孩子回老家合肥,那一周,她的朋友圈每天保持十條以上更新頻率,她去的地方全是我前所未聞、刷新記憶的。

充滿童趣的高科技遊樂園,機場改成的市民公園,實實在在讓綠於民,火車元素的創意街道,郊區新开發的農場,特色小鎮……

它們之所以吸引本地人在家門口旅行,有的因爲城區擴大,城市擴張,原本不屬於本地地界的景觀重新改了戶籍,對於老城區的人,那就是全新的景點;有的,在我們孩提時代,做此用,當我們長大,又做彼用,更新迭代、滄海桑田,一家老舊的機械廠、一段廢棄的鐵路忽然華麗變身成爲網紅打卡點、酒吧街、塗鴉地,怎不讓人好奇,追憶、感慨它們的前身?還有的,只是因爲我們的身份變了,要帶老人踏青,要帶孩子釋放活力,要合家歡,找個近點的度假處,換了視角,換了人物關系,熟悉中也能咂摸出一絲新鮮。

前幾天,我和幾個朋友在北京亮馬河畔野餐,我們在河邊遊走,滿眼鬱鬱蔥蔥,再鋪上餐墊,擺上零食,享受秋日溫暖。

有遊船經過,船上的人向我們揮手打招呼,我們熱情回應,船過,留下兩道細浪。我們認真討論,船上的人是外地來的遊客,還是在此地居住已久的人。

“這些小衆景點只有家門口的人才知道吧?”

“別傻了,網上都有攻略。”

“現在的流行說法叫citywalk!”

愿我們的城市常看常新,在家門口旅行,隨心、开心!



標題:山在那兒,又不會跑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702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熱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