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話裏的戲語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2-03 08:55:29 熱度:42

導讀: 一直以來,蘇州都是戲曲繁盛之地,更是昆曲和評彈的發祥之地,看戲聽書是蘇城百姓最主要的娛樂休闲項目。大概蘇州人對戲曲太熱愛了(筆者所指戲曲爲廣義,表演場所包括戲園、影院、書場和街頭等),所以蘇州話裏出...

一直以來,蘇州都是戲曲繁盛之地,更是昆曲和評彈的發祥之地,看戲聽書是蘇城百姓最主要的娛樂休闲項目。大概蘇州人對戲曲太熱愛了(筆者所指戲曲爲廣義,表演場所包括戲園、影院、書場和街頭等),所以蘇州話裏出現了許多戲外戲語,也就是帶戲字的蘇州俚語。譬如:看白戲、壁腳戲、出把戲、放湯戲、話把戲、假老戲、壓台戲等等。

看白戲

所謂“看白戲”,就是不出銅鈿看戲。人們或與戲園書場之人認識,或和某演員熟悉,就可不花錢進去看白戲。筆者小時候,由於舅舅是蘇昆劇團演員,就常跟着去看白戲。“看白戲”成爲貶義詞,源於舊時蘇州戲園影院裏的一種頑疾:因一些人各有不同背景,或是流氓惡霸或是兵痞警察,進園子看戲從不买票,而且稍有怠慢,還要打人、砸園子。解放後看白戲現象才逐漸消失。不知何時起“看白戲”有了新版本:一旦有名角明星來蘇登場,或有什么新鮮大戲上演,總有一些戲票,免費送到得罪不起的相關部門和某些公務員手中。另外,有人將在橋頭路邊、小菜場、隔壁頭等地看打架相罵,甚至看赤裸狂奔的現象,也叫“看白戲”,其中包含了小市民幸災樂禍的意思和高潮迭起的期盼。當然在倡導和諧社會的今天,這種相罵紛爭之類的白戲,已少了許多,看白戲現象也隨之減少。

壁腳戲

“壁腳戲”大多是小孩子的行爲。以前不少孩子由於家裏貧困,出不起錢买戲票、書票,有時就只能站在茶館書場的屋檐下、門縫外、牆隔壁,聽聽“壁腳戲”:裏面是在說《西廂記》還是《水滸傳》?這是一種現象。另外是說有靈活一點的小孩,會在戲院开場時,牽着執票觀衆衣角、裝成他們的孩子跟進去;或是憑着個小趁戲院進場擁擠之際,混進戲院。沒票進場當然也就沒座位,只好找隱蔽的牆角落,站着看“壁腳戲”,一旦見有人來查票便會躲進廁所。如碰到善良的查票員,對看“壁腳戲”的孩子,一般只要不吵鬧,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便抓住,也很寬容,悄悄逐出戲院了事。在老百姓生活中,總會有個別心術不正、躲在角落裏,一門心思去偷聽別人家講闲話的人物。此種聽“壁腳戲”者,還往往鬼鬼祟祟在背後議論別人、說人壞話,由此引申出另一俗語,叫“戳壁腳”。

出把戲

“把戲”以前是指變戲法,一種蒙蔽人的花招,譬如從帽子裏變出只鴿子來。“猢猻出把戲”則是以前常見的街頭節目,玄妙觀裏尤其多。由一個或幾個外鄉人,牽着一只或一群猢猻耍猴戲,“嘡嘡嘡”的鑼聲,把猢猻耍得團團轉,做着各種把戲,引觀者興奮不已、紛紛賞錢。現在並不多見,就是碰見也只是一邋裏邋遢的男人,用繩牽一只齷裏齷齪的猢猻,直接向你討錢。猢猻出把戲,就是做各種人模怪樣的表演來逗觀者。所以蘇州人但凡看見小孩太愛表現,過分調皮,舉止誇張,一定會喝住:“啥體?猢猻出把戲啊?”如今作爲一種對待表演者的態度,“出把戲”之語依然存留蘇州人的口中。只要人們看見低級的娛樂節目;社會上碰到拙劣的行騙行爲、有意的出盡洋相,一樂之余往往會鄙視道:“出把戲而已。”旁人就心領神會了。

展开全文

放湯戲

“放湯”一詞,爲“泡湯”演化而來。“泡湯”原意是計劃落空、事情辦砸、錢財等遭到損失。而“放湯”則有放任其泡湯之意,其實這裏是指一種噱頭。蘇州舊時戲院,有一種老規矩,每場戲演出之前都要鬧場,即激烈地敲打鑼鼓家什,告訴觀衆演出就要开始,趕快購票入場吧;而在演出結束前約十幾到廿分鐘,戲院會撤去門口的檢票員,大門敞开,放任候在場外的人或路過戲院的人,進去看戲,這就叫“放湯戲”。因此,每當臨近散戲前,總會有許多人候在戲院門前,等着看這放湯戲,尤其是那些买不起票的人。盡管沒看到戲頭戲身,看一下戲尾,也算過了一下戲癮。戲院免費給場外人看一段精彩尾斷,表面看來似乎是一種善舉,好讓窮戲迷過過戲癮,其實是爲招徠更多的觀衆。後人常借“放湯戲”一語,形容某事已完成了大部分,卻在關鍵時刻沒有搞定而前功盡棄。

話把戲

“話把戲”,顧名思義,是成爲了人們話柄的一種行爲,也就是人們常常會提起的某種“把戲”。筆者在“出把戲”一段文字中,已說過“把戲”是一種蒙蔽人的花招雜技,舊時常見。如果說,普通的把戲是指熱鬧嬉笑的街頭戲劇,那么“話把戲”則是用來借指某一種令人恥笑行爲的專用語。這種“話把戲”,可以是指一種被人拆穿後的卑鄙的小人計策,或者是一種被人看破的拙劣的欺詐性表演,也可形容某種狡猾的哄騙人的花招,甚至是一種被人說破的見不得人的醜事,等等。對於這種話把戲,蘇州人口中甚至還有“一世話把戲”之說,就是指這種花招醜事,人們一世忘不了,還要口口相傳。至於“把戲”一詞,蘇州還有“鬼把戲”、“尖頭把戲”等延伸詞語,來形容陰險害人的行爲和心懷鬼胎、善於鑽營的人,這裏就不一一展开了。

假老戲

“假老戲”一詞,是指事情或東西是假的;或說是裝腔作勢演戲給人看的。不少阿姨婆婆,喜歡看《新老娘舅》一類的電視節目,這些家長裏短、情愛坎坷的“真實”故事,贏得她們不少眼淚。卻不知這些“真實”故事全是假老戲,情節是虛構的,人物是假扮的,只爲提高收視率而已。假老戲一旦戳穿,蘇州人就會說:“哈哈,全本假老戲。”假老戲不同時期都有,作爲一種社會現象,可說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但最終目的都是騙銅鈿。舊時賭局上的換牌術,就是騙子在賭博中常用的假老戲。民國年間街頭有一種“傳授包贏不輸法”的假老戲,在收取賭徒學費後,祕授紙包一個,可回家拆开一看,紙上僅有五字:“不賭,當抽頭”。還有利用封建迷信騙人的;利用女色爲誘餌使貪色者上當的;有串通合謀誘使人失財等等。而今泛濫成災的電信詐騙、網絡詐騙,說它假老戲已是太輕了。

壓台戲

戲目的演出,有不同名稱:第一出戲叫“开場戲”或“开鑼戲”,只演戲中獨立一場或一個段子稱“折子戲”。“壓台戲”則是指戲曲表演中最後一出或倒數第二的戲目,術語亦稱“壓軸戲”。因爲它必須壓得住台腳,否則就會出現觀衆離場現象,所以“壓台戲”都是重頭好戲。生活中,蘇州人常比喻最後出現的事或重要活動,是唱壓台戲:你別以爲事情結束了,壓台戲還在後邊呢。壓台戲常常借指最後的好,但也別有含義。一種是指有難度:俗話說“开場鑼好敲,壓台戲難唱。”難就難在要出類拔萃、力壓群芳,要起完美收官作用,故人們都怕“壓台戲”。另一種就有貶義了,同事兒子這次考試,名次排班級末一位,只見其老爸直搖頭嘆氣:“唉!小赤佬今年考試是壓台戲啊。”其實人們都在演繹一部酸甜苦辣的人生大戲。筆者年近花甲,也正考慮着如何演好自己人生的壓台戲呢。

(原載於《蘇州日報》2014年08月22日 B03版)

作者:王夢沂

編輯:小吉

更多資訊請猛戳閱讀原文下載引力播App

點分享

點點贊

點在看



標題:蘇州話裏的戲語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510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