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藝術與人的對話中,翻开意大利百年時尚史

來源: 文匯報 發表時間:2023-11-14 00:28:01 熱度:19

導讀: 原標題:在建築、藝術與人的對話中,翻开意大利百年時尚史 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處,坐落着神祕的“外灘源壹號”(中山東一路33號),一幢始建於1849年、鬧中取靜的花園式洋房。今天,神祕建築經修繕後首次公...

原標題:在建築、藝術與人的對話中,翻开意大利百年時尚史

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處,坐落着神祕的“外灘源壹號”(中山東一路33號),一幢始建於1849年、鬧中取靜的花園式洋房。今天,神祕建築經修繕後首次公开亮相,迎來意大利時尚大展“夢想的着裝:時尚的誕生、嬗變與述說”,作爲國家級人文藝術項目“ART SHANGHAI歐洲國家珍藏展”首展。

展覽述說並溯源1900年代至今意大利時尚產業背後文化身份與地位的生成,着眼於百年中“群星閃耀時”,展开一段段“誕生”的述說,涵蓋時裝、手稿、文獻及影像等逾百件國寶級展品。據此次展覽的總策展人汪汝徽透露,不同於人們熟悉的美術館“白盒子”式展陳,這個展覽在呈現上舍棄與時序、進程、門類相關的线性秩序,與建築場景處處形成關聯,復歸和召回這座建築本身的“故事性”和文脈。只見建築空間劃分爲數個獨立場域,意大利百年時尚史沿着房間和區域逐幕展开,最終在觀看中組合出建築、時尚與人的對話。這使得展覽儼然一場延續創意藝術的無盡之旅。

幾經轉折的意大利時裝風尚背後,是社會環境、社會心態之變

作爲一項應用藝術,衣裝是所有創造物中,與人類自我的關系最爲緊密的物質。它既私密,又公开,暗含着一個人與其自身,以及自身與世界之間的聯結及衝撞。百余年間意大利美輪美奐、巧奪天工的服飾,是這個展覽的主角。不過汪汝徽說,展覽要講述的不單是工藝的創新,更是工藝背後文化的故事,人的故事。

從展覽中,人們能夠看到意大利時裝風尚幾經變化。而每一次變化背後,都隱含着彼時社會環境、社會心態的變化。

展开全文

純素的白色裙裝陣列,構成展覽的开篇“純真年代”。這是20世紀伊始的服飾。一位名爲羅莎·吉諾尼的女裁縫,被認爲是意大利時尚的第一位“教母”。她將衣裝的織造與女性的自由與解放連接在一起,並且將策劃的一組服裝裝置帶到1906年米蘭世博會,促成歷史上第一次意大利時尚作品的完整呈現,直到近半個世紀之後,“意大利制造”的概念才被提出。展出的這些白色裙裝,致敬的便是這位意大利時尚的“母親”。當時的女性將在家飾中的縫紉與刺繡才華延伸至衣裝的織造,所使用的面料和工藝與牀單桌布等家紡類同。沒有色彩與復雜裝飾的鋪陳,這些白色裙裝樸實而直觀地展現了當時的女性如何在有限的創造條件下,於衣裝之上展現自身的創意巧思。在女性身份地位仍捆綁從屬於家庭的社會情境下,她們的自我意識及原生的創造欲望借由服飾仍不可抑制地溢出。衣裝的織造,也成爲女性得以發展自身職業並施展創造力的園地。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裙裝中,“斜裁法”很是流行,充分利用面料本身的伸縮性和柔韌性,令裁片自然懸垂,恰如其分地包裹身體,勾勒出新古典主義雕塑般的身體輪廓。這與當時大蕭條帶來的有限物資條件不無關聯。在歐洲,廓形寬大、用料繁復的半身裙不再流行;而風格簡約,用料更少的流线型剪裁、輪廓分明的肩线設計,和及膝半身裙,佔據主導地位。展覽中的“律動的身體”板塊,勾連起的便是這樣一種風尚。其中1930年的一條暗紫紅羅緞晚裝裙,盡顯這種穿戴的曼妙。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的青年亞文化運動,成爲彼時推動生活方式和時尚蛻變背後的源動力。着裝,從身體入手,賦予女性更多自由。褲裝不再是男性專屬,各種款式長度的女褲被發展出來;短至膝上的迷你裙誕生,成爲女性對自己的身體擁有自主權的象徵;不刻意凸顯曲线的無腰設計,讓女性能更加自如地進行戶外活動。在歐普藝術具有強烈視覺表達的氛圍感營造下,展覽以“自由!色彩!歡愉!”呈現服飾上的腦洞。俄裔意大利設計師艾琳·加利岑1960年代設計的一綠一粉兩件山東綢宮廷睡衣,就很吸睛。其寬大的領口裝飾珠片與閃閃發光的綢緞面料呈現對比撞色,華麗、富於戲劇性,考究中不失松弛感。在海灘及度假勝地,睡衣成爲時髦女郎的標配。葛麗泰·嘉寶、瓊·克勞馥等傳奇影星都是這一着裝風格的擁躉。

起源於意大利的歌劇藝術,何以成爲意大利服飾的源泉舞台

展覽不僅呈現時裝,也集結一批電影和戲劇服飾,帶領觀衆翻开一部由時尚、歌劇、電影交織而成的“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的誕生史。起源於意大利的歌劇藝術,恰可被視爲意大利服飾設計與工藝美學的源泉舞台。

建築中庭,能夠感受到天光透過玻璃自然灑下,伴隨着耳畔傳來的歌劇詠嘆調,只見羅貝托·卡普奇首次涉足歌劇戲服創作的作品位於C位。在這個空間,展覽特別呈現意大利歌劇及戲服藝術交匯的儀式性時刻。此件戲服出現於“致敬瑪麗亞·卡拉斯音樂會”的《諾瑪》選段《聖潔女神》中,體現了卡普奇自1970年代开始探索的“雕塑禮服”的特點。裙身採用絲質塔夫綢面料,通過堆疊的效果,營造出常見於古羅馬建築與雕塑藝術中的光影對比;伴隨着舞者的身姿,這件衣裝如絲制的甲胄般光影流變,展現了“神女”神聖莊嚴又翩然聖潔的姿態。

一層復古的木制走廊與樓梯,天然構成一個充滿戲劇張力的舞台。幾件來自不同時期的《茶花女》歌劇戲服錯落排列。其中,瓦倫蒂諾·加拉瓦尼爲索菲亞·科波拉執導的歌劇《茶花女》中的女主角“薇奧萊塔”所作的戲服,最是引人注目。第一幕中,薇奧萊塔正是身着這件戲服,自巨型白色階梯上拾級而下。而這件戲服也正是位於洋房的樓梯上予以呈現,宛如一個華麗的背影。它帶有層疊的藍色薄紗拖尾,伴隨人物迤邐而行,於階梯上如流水般自然傾泄,形成壯美詩意的效果。據說爲了兼顧視覺上的張力與演員行走時的便利性,薄紗拖尾的長度經過反復修改與討論。這件戲服,可以說是瓦倫蒂諾對於女性“美”及“優雅”的完美詮釋。

十余件極盡演繹意大利服飾華美壯闊的電影和戲劇服飾,交匯在“戲夢霓裳”板塊,形成如衆神殿般的場域。達尼洛·多納蒂被視爲20世紀引領意大利戲服設計的三位大師之一,其設計在傳統與創意中取得平衡,既採用電影劇情發生時代的服裝形制,也通過創意面料及工藝的使用,呈現出對於同時代人而言具有視覺感染力的戲服。展覽中共出現了四件達尼洛·多納蒂爲費裏尼電影所創作的戲服,分別來自《卡薩諾瓦》《愛情神話》及《阿瑪柯德》。其中兩件《卡薩諾瓦》戲服所處的情境爲18世紀的威尼斯。藍色裙裝中創新地在胸口及袖口裝飾使用合成纖維,在電影中呈現“華麗張揚”的視覺效果;另一套則採用金紅撞色,在裙身勾勒出古典又略顯抽象的圖紋。而費裏尼的這部《卡薩諾瓦》,也成爲後世“時尚大帝”卡爾·拉格斐在設計“Chloé 1977秋冬系列”時的靈感來源。1984年弗朗卡·斯誇恰皮諾爲米索尼創作、爲羅伯特·威爾遜執導歌劇《美狄亞》所作的兩套戲服也現身展覽。它們借鑑古希臘長袍的形制,卻使用了現代的米索尼面料,搭配具有古老意蕴的軟質胸甲,刻畫出女英雄的形象。

有意思的是,制作電影和戲劇服飾的工坊會不斷收集過往時代的時裝,以作爲戲服設計的參考;而這些積澱着過往時代文脈與工藝的戲服,又成爲今天的服裝創意人士追尋靈感的源泉;同時,一件今天被認爲過時的時裝,卻可能經過時間的洗練,成爲後世緬懷借鑑的戲服。

長久以來,意大利的服裝行業與電影及戲劇產業密切合作,共享着人才、技藝、材料等各方面的資源。同一位設計師,同一位裁縫師,同一位工匠,既能徵服T台,又能奪得奧斯卡服裝設計獎。這種經由服裝牽引起的復雜的創意交流,在全世界獨樹一幟。

如果說今天的時尚產品其首要目的是爲了銷售,那么戲裝則擺脫了當下的消費環境與主流審美的禁錮,而能夠從更加久遠與深邃的“博物學”視角對服裝的歷史、工藝、文脈,展开研究;而經由這些研究所得的服飾創造,則可能伴隨着今天繁盛的影像傳播環境,締造出“新”的視覺景觀,而推動去離於目前同質化時尚景觀的“新”的創造。

“ART SHANGHAI歐洲國家珍藏展”是國內乃至全球首個以“世紀”爲歷史視野、以二十年爲項目周期的系列性典藏展,其展覽譜系着眼於歐洲史上的文化翹楚。隨着首展“夢想的着裝”呈現,“ARTSHANGHAI歐洲國家珍藏展” 將持續與世界頂級合作夥伴聯合策劃系列典藏展,通過跨地域、跨文化、跨學科的系統性展陳項目,力圖成爲國內外文化藝術版圖中的重要一員,共同去完整上海的展覽、藝術譜系乃至整個文化生態圈,進一步打开與世界文化的交流之窗。未來,聚焦於法國百年裝飾藝術、西班牙百年自然主義藝術等主題的大展都將在外灘源壹號一一上演,以外灘之源承載世界文化之源,成爲聯結全球經典文化的會客廳。

展覽11月17日至2024年2月29日對公衆开放。

作者:範昕

文: 範昕 圖:展覽現場 編輯:郭超豪 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標題:在建築、藝術與人的對話中,翻开意大利百年時尚史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137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