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野生景點真的不計後果?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1-04 08:54:53 熱度:36

導讀: 據澎湃新聞報道,最近,上海寶山區一溼地森林公園外的吳淞口燈塔,火上了社交平台,成爲博主們爭相推薦的網紅打卡地。實際上,該燈塔並非對外开放的景點,且在汛期漲潮十分危險,近2公裏長的堤壩會被潮水淹沒。近...

據澎湃新聞報道,最近,上海寶山區一溼地森林公園外的吳淞口燈塔,火上了社交平台,成爲博主們爭相推薦的網紅打卡地。實際上,該燈塔並非對外开放的景點,且在汛期漲潮十分危險,近2公裏長的堤壩會被潮水淹沒。近期,這裏就發生過漲潮時遊客被困燈塔的危險事件。

社交平台上的“尋塔路线”攻略 圖源澎湃新聞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博主甚至分享了翻越圍牆的“尋塔路线”。當記者前往所謂的“翻牆點”時發現,一邊貼着“江邊極易溺水,禁止翻牆入內,違者後果自負”的警示標語,另一邊卻是圍牆上被翻牆者踩出的坑,以及多輛可作踮腳增高用的廢棄共享單車。

爲了讓遠處的燈塔不再“可望不可即”,有人不辭辛苦地翻牆到堤壩上,等待退潮,再沿堤壩走到燈塔下,這便是打卡燈塔的完整路徑。

博主推薦的翻牆點之一 圖源澎湃新聞

其實,在沒有足夠經驗及安全保障措施的情況下,其中的每一步都潛藏着不小的風險,比如翻牆摔傷、被潮水困住甚至淹沒、在江邊行走時不慎落水等,可這些都沒擋住打卡遊客“勇往直前”的腳步。據公園工作人員稱,這裏“每年都在修牆,遊客卻屢禁不止”。

展开全文

類似景象,並不陌生。近些年,找尋未开發的原生態美景、嘗試“探險式”旅遊,似乎成爲了一種潮流。

有人就是圖個新鮮刺激,不想玩“別人玩剩下的”;

有人是不愿买門票,另闢蹊徑,到野處去找尋不花錢的體驗;

有人認爲親近那些小衆的、鮮爲人知的美景,更能彰顯個人與衆不同的品味與格調;

還有人就是單純地滿足一下“別人都說好,我也去看看”的從衆心理……

但是,如此“探險”,代價往往是巨大的,不僅會對自己人身安全構成威脅,而且會對生態環境等造成破壞。

在河湖、水庫中遊野泳而溺亡、在戶外滑野冰墜入冰窟、一時興起爬野山而迷路失聯甚至遭遇不測者,近年來不計其數。還有遊客駕車前往網紅公路打卡,停車後在路中間凹造型、擺pose,導致道路堵塞……

野生景點傷人甚至“喫人”事件在多地頻發,輿論場上不乏呼籲公衆防範風險、敬畏生命的勸誡,相關方面也在試圖去探索更科學可行的管理措施。

《出行必備》 新華社發 謝正軍 作

有人將這種現象歸咎於網絡博主的推薦,認爲平台應主動出擊對推薦內容开展審核。對此,法律界人士認爲,在博主發布相關推薦內容時,如果內容本身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平台確實缺乏充分的幹預理由,而且依靠平台對推薦打卡地的安全性等开展核實也並不現實。當然,平台有義務對博主做好教育引導工作。一個好消息是,如今越來越多博主已經开始在打卡推薦時加入安全提示。

還有網友覺得,既然大家紛至沓來,有遊覽需求,相關部門可因勢利導將其改造成合規景點。龔先生認爲,盡管像燈塔這樣的海事設備有保障海運安全的特殊作用,不能隨意設立爲景點,但這種思路卻是可以借鑑的。

當下遊客的文旅需求究竟是什么?景區和文旅項目的設計是否精准對接了遊客需要?文旅工作者確實應認真思考旅遊產品供給如何更好適配公衆出遊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紅野生景點外,一些地方還存在私設景點亂象。一些商家投遊客所好,變野生景點爲自家买賣,違規經營收取門票,擾亂市場秩序,遊客利益無從保障。爲此,2022年文旅部發布《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方案》,要求各地排查摸底,开展整改。

淄博燒烤、貴州村超、西安鐘樓合唱……近來“出圈”的地方文旅項目,讓人們看到了旅遊的多種可能性。在類似的優質樣本裏,或許我們能收獲一些靈感與啓示,找到更多走出野生景點亂象的答案。

轉自:工人日報客戶端

來源:工人日報



標題:“探險”野生景點真的不計後果?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944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