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沿河:“廢葉”變“金葉” 夏秋茶帶動民衆再增收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0-13 16:52:42 熱度:17

導讀: 中新網貴州新聞10月13日電(何川 麻佔江)在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新景鎮,漫山遍野的茶園鬱鬱蔥蔥,長勢喜人,又迎來秋茶採摘好時節。茶農們穿梭在茶園,雙手飛快地在茶樹上舞動,大把大把的鮮葉被裝進背簍,...

中新網貴州新聞10月13日電(何川 麻佔江)在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新景鎮,漫山遍野的茶園鬱鬱蔥蔥,長勢喜人,又迎來秋茶採摘好時節。茶農們穿梭在茶園,雙手飛快地在茶樹上舞動,大把大把的鮮葉被裝進背簍,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嘗嘗這個新鮮的秋茶,味道不錯哦!”正在茶園裏忙碌的村民侯年勝說,剛剛摘下的茶葉嫩芽初爲澀苦,後爲甘甜。

在茶園忙碌的村民

“先苦才能後甜,種茶也是這個理。種茶是我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我家有5畝茶,每年光是種茶收入就有2萬余元。現在是採摘夏秋茶,每畝收益又能增加30%左右。”侯年勝笑着說。

新景自古出好茶、出貢茶,茶葉種植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宋時期,姚溪貢茶便是烏江沿岸茶葉的“金字名片”。

新景鎮有13個村(居)127個村民組,目前累計發展生態茶園3.2萬多畝,是沿河四個萬畝茶葉鄉鎮之一,覆蓋9個行政村76個村民組,人均有茶園面積近1.5畝。

沿河農業農村局局長馮天友介紹,茶產業是沿河發展生態農業的主導產業之一,但大多數茶企只做春茶,夏秋茶的產量高,但產值不高,以前一直被當成“廢葉”修剪。今年,縣農業農村部門將目光放到“夏秋茶”上,力促延長茶產業鏈,提高產業增加值。

展开全文

在茶園忙碌的村民

“夏秋茶茶葉較爲粗糙,市場價格較低,但生長速度快,採摘周期長,產量遠遠高於春茶,採摘的鮮葉經過殺青、揉捻、做形等系列工序成成品或半成品,銷往外地。”新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承大說。

春茶茶青價格高時每斤能賣到80元,而夏秋茶價格沒有春茶高,以前只能老死枝頭,不僅沒有收益,還增加了管護成本。如今,茶農把“廢棄”的茶葉賣到茶企,在管護好茶園的同時還能再增加一筆收入,大大提高了發展茶產業的積極性。

“我早上7點起牀做家務,9點去採茶,一天能採五六十斤,工資都是現採現賣現結。”65歲的侯彩霞一邊說着一邊去籤字領錢。“以前一年只收一次春茶,現在可以收幾次,茶葉不爛在茶園裏,幾個季節都可以找錢。”

73歲的村民黃碧英說,以前這裏只生產春茶,做完了就沒得活做了,現在老板收夏秋茶,不僅自己可以賣茶葉,還可以到基地打工,只要勤快,有活幹就有錢拿。

劉承大說,茶葉是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秋茶也可以增收了,村民們的積極性都特別高。

新景鎮茶園

新景茶葉資源豐富,富含鋅硒,茶品質高,深受顧客喜愛。過去,由於技術和銷路問題,再好的茶葉只收一季春茶,其他就變成了廢葉,茶農收入受損,綜合效益不高。

爲了破解這一難題,沿河縣招商引進“錦溪茶業”落戶新景,由過去一年採一次,變成了現在採四五次,大大提高了茶農收入和種茶積極性。

錦溪茶業負責人李勁強來自中國茶業之鄉湄潭,湄潭很多村家家做茶,人人懂茶,爲了做大產業,李勁強跨界發展,將目光放在了新景這個茶業大鎮。

“通過收購夏秋茶,將以前的舊葉變廢爲寶,實現‘三贏’即茶農增產、群衆增收、企業增效。”李勁強說,目前已收購秋茶10萬余斤,發放勞務費113萬元。

剛收購的新鮮茶葉被送往全自動生產线上加工,工人忙而有序,各司其職,經過一系列工序,將鮮葉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

隨着市場需求的增加,小型自動化生產线已無法滿足市場需要。爲改變這一現狀,李勁強投入500多萬元升級改造設備,進而提高效率、增加產值,實現從半自動化到全自動化、從粗制到精制的質的飛躍。

“新設備已調試完成,已經在生產,升級制茶設備是爲了提高茶葉產品的競爭力,隨着吞吐量加大,工作效率與產值也會提升,對於員工來說,工作也更加輕松。”李勁強說。

2023年是錦溪茶業收購秋茶的第一年,在打开秋茶銷路的同時,也提振了茶農茶企的發展信心。

李勁強介紹,生產夏秋茶,對來年春茶生長也有好處。茶諺有雲:“頭茶不採,二茶不發,頭年不採,二年不發”。茶不採不發,越採才越發。所以,只要加強茶園的肥培管理,採摘夏秋茶,既讓企業收獲利潤,也讓百姓鼓起錢包。

新景鎮種植茶葉歷史悠久,依托獨特的土壤、氣候及地理環境,這裏出產的茶葉憑借醇厚的口感和馥鬱的香氣已聲名遠傳。”李勁強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通過秋茶深度挖掘茶葉的潛質,以便創造出更多的產品類別,不斷豐富和滿足市場需求。

在錦溪茶業的生產車間,陸續有茶農背着秋茶鮮葉前來交售。經過裝筐、稱重、登記後,茶農當場就領到了錢,一天的辛苦勞作有了收獲,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通過收購夏秋茶,新景鎮茶園的綜合利用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僅收購夏秋茶一項,人均增收可達到2萬余元,曾經無人問津的“廢葉”,搖身一變成爲“金葉”,夏秋茶成了出口茶中的“香餑餑”,既充分提高茶資源利用率,也帶動了茶企茶農再增收,讓一片葉子“再富”一方百姓。

大力發展夏秋茶,不斷提高茶園下樹率,讓綠色產業釋放長效“紅利”,爲新景茶產業注入新活力,同時也爲新景作爲傳統茶產區推進鄉村振興增添強勁動力,從而走上“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新路。

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了一方百姓。從新景發展茶產業證明,綠色發展不是‘錢袋子’與‘綠葉子’兩者選其一的抉擇,而是要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新景憑借地理優勢和茶葉品質,持續提升茶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如今新景茶早已香飄四方。我們將通過實現生產方式綠色化,形成鄉村振興綠色產業鏈,從而推動綠色現代化發展。”新景鎮黨委書記劉丹頂說。

爲持續發展狀大生態茶產業,進一步提高茶農收入,新景鎮積極爭取東西部協作資金500萬元,建成錦溪茶葉加工廠。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引進優質茶企落戶投產。同時爭取財政銜接資金105萬元,通過“直補到戶”方式爲茶農提供肥料、綠色防控等物資,有效提高茶農茶企規範管護茶園的積極性,建成高效示範性生態茶園。

沿河副縣長薛琳介紹,沿河茶葉栽培歷史悠久,是產茶重點縣。截至目前,全縣發展茶園總面積15.8萬畝,其中投產茶園14.48萬畝,能實現產量1.38萬噸,實現產值近14億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已在沿河幹部群衆眼中形成共識,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爲沿河最鮮明的底色和最寶貴的財富。

錦溪茶葉加工廠、貴州新景生態茶業、姚溪志飛茶業等茶企每年都要帶動茶農增收 1000 余萬元,較往年相比,該片區茶農今年的茶青產量及收入已實現翻番,切實帶動茶農持續穩定增收,爲全鎮生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強村富民”三年行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目前,秋茶採摘已在我縣新景、譙家等鄉鎮开展,效益很好,下步將全面實施升級發展,進一步提高茶葉下樹率,帶動茶企和老百姓更多增收,持續推動全縣生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爲更好實現‘強村富民’提供產業支撐。”薛琳說。(完)



標題:貴州沿河:“廢葉”變“金葉” 夏秋茶帶動民衆再增收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485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