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點 | 打造無界課堂,上海“社會大美育”成果漸顯!把闲暇交給藝術,正成爲品質生活優選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0-07 08:52:58 熱度:72

導讀: 上海持續深耕美育,讓市民在文化藝術浸潤中提升審美素養和能力。圖爲長假期間,中提琴家梅第揚攜手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亮相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這個假期,申城市民吳彥希很忙——到...

上海持續深耕美育,讓市民在文化藝術浸潤中提升審美素養和能力。圖爲長假期間,中提琴家梅第揚攜手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亮相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這個假期,申城市民吳彥希很忙——到復興公園一帶逛“2023上海書展·思南美好書店節”;陪父母去天蟾逸夫舞台看史依弘領銜的梅派名劇《西施》;打卡全新的文藝地標北外灘友邦大劇院,欣賞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續作:真愛永恆》;趁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舍閉館調整前,觀摩“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她的八天長假,大部分行程都與文化藝術有關。

把闲暇交給藝術,正成爲越來越多申城市民品質生活的優選。這一方面得益於上海文化藝術資源足夠豐盛,國際性文化節展、高質量文博美術大展、國內外名家名作不斷上新;另一方面源於上海持續深耕美育,潤物細無聲地將藝術普及、人文教育融入日常,市民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不斷提升。

今年,“打造100個‘社會大美育’課堂、推出5000場藝術普及教育活動”更是被列爲上海市爲民辦實事項目。記者了解到,這一目標已提前達成。截至9月底,上海博物館、中華藝術宮、上海大劇院、上海芭蕾舞團等113家單位成爲“社會大美育”課堂。在它們的示範帶動下,全市300余家專業藝術場館、機構積極參與,策劃开展了有主題、成系列、高品質的公共藝術普及教育活動6048場。

日復一日的藝術浸潤,“養”出高欣賞品味

“在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實力的時候,自然想到的是文化設施的數量與質量,對標高端文化人才多少。”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說,其實,還有一項隱性要素比較難以量化但很重要,那就是生活在其中的市民的文化藝術素養,這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基座。

近日,應上海音樂廳2023mini音樂節之邀,著名小提琴家寧峰用3小時演繹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全本(含中場)。“像這樣一場曲目集中在某一個作曲家,而且作品類型較爲單一的音樂會,在全世界都極爲少見,非常考驗市場的接受程度和聽衆的素養。”令寧峰感動的是,申城這場音樂會幾乎座無虛席,現場不乏帶着樂譜來“上課”的青少年愛樂者。

上海樂迷的高欣賞品味,是在日復一日藝術浸潤下“養”出來的。以爲期4天的mini音樂節爲例,除了3場分量十足的音樂會,還配套推出了3場講座沙龍、1場分享會、2場放映會和“自然同樂”戶外市集,爲的是讓更多人和巴赫“相遇”。而上海大劇院的“藝術體驗日”則面向市民开放內外空間,打破年齡和身高的限制,創造機會讓藝術殿堂觸達更廣泛的人群。觀衆可以在大劇場裏看一場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這樣的世界頂級演出團隊的公开彩排,在大堂聽一場四重奏講演音樂會,在多功能廳參與一場互動工作坊,甚至有機會深入舞台和後台區域,一探服裝、道具的祕密。

展开全文

“美育拉近我們和觀衆的距離,也在培育未來的觀衆和下一代演奏者。”上海交響樂團團務委員何大耿介紹,作爲全國第一家成立教育部門的職業交響樂團,該團早在十幾年前就有意識地推出公教活動,從音樂會觀賞禮儀普及起步,縮短市民與高雅藝術的距離。他明顯感覺到,這些年,聽交響樂的觀衆越來越多。比如,上交音樂廳有1200多個座位,大部分演出票基本都可以售罄。何大耿說,大家聽得懂,逐漸喜歡上交響樂,才會走進音樂廳欣賞。因此,參與“社會大美育”,專業機構也是受益者。該團持續推出线上導賞課“有准備的聆聽”,邀請知名樂評人、音樂家提煉賞析要點,方便觀衆在觀演前做好功課,提升欣賞體驗。

靈活多樣的美育形式,覆蓋不同人群需求

以多樣化的美育形式滿足不同年齡、背景、興趣的人群需求,正成爲上海專業藝術場館、機構的自覺。

上海博物館眼下正忙着往即將开放的東館搬遷文物及布展,但近期依舊擠出時間舉辦了一場面向聽力障礙群體的美育活動,邀請來自上海市第四聾校的學生們在周一閉館日體驗無障礙導覽講解和非遺古籍裝幀技藝。今年以來,該館共舉辦超過200場“社會大美育”活動,包括講座、導賞、工作坊等,覆蓋了老年、青少年以及殘障人士等各類群體。“享受美是每個人的追求。博物館不僅是提升認知、增長智慧、以史增信的大學校,同時也是接受美育教育的大課堂,我們博物館人應該力所能及地給每一個社會成員創造與藝術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說。

幾乎每一個“社會大美育”課堂都有自己獨具個性的品牌美育項目。中華藝術宮打造的“美術館現場教學課”,以館校聯動、共同策劃的創新合作模式,設計出滿足不同年級、不同特點學生需求的課程。項目啓動至今,共有來自虹口、黃浦、靜安、浦東、閔行五個區的68批次、3298人次學生走進館內上課。“希望未來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義務教育階段來我們這裏上一節美術課。”中華藝術宮黨委書記、副館長王一川透露,該館計劃在年底舉辦相關成果展,將學生作品擺放在展廳顯眼處。

西岸美術館一樓中庭,一面貼滿自畫像的主題牆引人注目。這是該館配合展覽“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推出的美育活動,邀請觀衆對鏡自畫,共創一個多彩群像裝置。西岸美術館公共教育部負責人吳睿明介紹,該館打造了“書架”“椅子”“實驗台”三個系列品牌美育。“書架”項目重在交流,“椅子”項目主打專業人士傳遞知識,“實驗台”項目則強調與參與者“共創”實踐。主題牆即爲“實驗台”項目。最近一段時間,該館每周邀請周邊社區老人走進館內打卡當代藝術的活動也頗受歡迎,參與的觀衆中年齡最長者90歲。

邀請市民走進來的同時,諸多場館主動走出去,將美育送到社區、學校、商務樓宇、公共空間等,用藝術點亮城市的各個角落,打造無界課堂。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將館藏文物及精品送進徐家匯和南京東路地鐵站,讓人們在交通樞紐中邂逅城市歷史,感受上海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持續开展“建築行走”漫步系列活動,帶領觀衆在City Walk中實地感受和理解藝術……

不同藝術形態之間的跨界共融,讓美的教育兼具深度與活力。今年,上海圖書館與上海歌劇院攜手探索“大閱讀”與“音樂+”的融合,深挖音樂與文學、戲劇、繪畫等領域的密切關聯,聯合推出“詩樂書畫·藝術沙龍”系列活動;結合保利演藝引進美國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破曉·未來》劇目,邀請藝術家在圖書館導賞;在浙江歌舞團來滬演出《良渚》之際,請來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良渚博物館策劃人高蒙河教授與舞劇主創展开對談。

“雖然提前完成了今年的既定目標,但‘社會大美育’還將繼續,這是一項長期工作。”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希望在“社會大美育計劃”的牽引下,統籌和鼓勵更多專業藝術機構共同參與構建“全民、全齡、全域、全時”的美育格局,使文化藝術深深植根於市民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之中,也爲上海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亞洲演藝之都培育更廣泛的觀衆群和“朋友圈”。

作者:李婷

編輯:範菁



標題:文化視點 | 打造無界課堂,上海“社會大美育”成果漸顯!把闲暇交給藝術,正成爲品質生活優選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362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