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內熬魚溝-京西一條休闲线路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6-11 09:18:40 熱度:10

導讀: 廣義的門頭溝是指東西長約62公裏,南北寬約34公裏的門頭溝區境,而狹義的門頭溝則是指與峰口鞍南北相連的兩道山梁中間的山地溝谷。1938年,中國共產黨在區域內建立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區域主要在雁翅、齋...

廣義的門頭溝是指東西長約62公裏,南北寬約34公裏的門頭溝區境,而狹義的門頭溝則是指與峰口鞍南北相連的兩道山梁中間的山地溝谷。1938年,中國共產黨在區域內建立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區域主要在雁翅、齋堂、清水和房山史家營地區。193.9年改宛平縣爲昌宛聯合縣,地域擴大到大台、王平地區。1942年,昌宛聯合縣又改稱昌宛房聯合縣,範圍擴大到潭柘寺、永定、妙峰山、軍莊一帶,及房山大石河流域。1948年12月,門頭溝、城子一帶解放,成立門頭溝軍事管委會,1949年1月,市政府將軍管範圍劃歸北平市,定名門頭溝區,轄兩鎮、兩小區。即門頭溝鎮、城子鎮、裏外十三兩小區。門頭溝自晚清成“鎮”,至1949年1月始爲區名。門頭溝區政府駐地圈門窯神廟,區境只限於今山外及潭柘寺四鎮。

窯神廟,與圈門過街樓連爲一體,改北側圈洞爲過街橋。

圈門過街樓原爲三孔相連,北側一孔拆除改爲過街橋。南側一孔被民房佔據,直至城鎮化拆遷中才再展現出來。

圈門過街樓舊時是門頭溝煤碳產地的出山口,圈門既有城門之口也有關口之意。據清嘉慶元年繪制的煤窯圖顯示記載,圈門以內山地中有煤窯277座。這些煤窯均距圈門不遠,密如蜂巢,所以只有走進圈門才真正進入了門頭溝。《長安可遊記》記有登門頭溝、過門頭口至峰口庵,居民皆以石炭爲生。門頭口是圈門內第一個村莊,其村名即來自於圈門之口。門頭口以內稱圈門裏,真正的門頭溝原來在圈門裏。門頭溝圈門裏外是京西採煤業的重點區域,所以在圈門過街樓以北特建窯神廟一座。

展开全文

門頭溝圈門內外近些年變化非常大,居民大部分遷至石門營小區。圈門上下的門頭溝也得到有效治理,沿溝邊修建了行人步道。位於九龍山半山腰的九龍路,在圈門北側構成一個大回環,回環中部的路口便可通往古道峰口鞍。從九龍路大回環走過門頭溝,南側是三店村東店、中店、西店之一的東店。

由東店村原址向南便進入熬魚溝,熬魚溝是南山東起的第一溝。熬魚溝南北呈直线,南起於石英山,北至東店,全長不足3千米。三店村東原有龍風坡,從溝南有山道經石英山可至桑峪梁。經過門頭溝經過搬遷治理後原來的山路不再明顯,所以走熬魚溝直達石英山,下可至趙家窪,上可達定都閣和潭柘寺龍潭。

熬魚溝雖距圈門不遠,但仍屬於原生態狀態。溝谷山石裸露,坡地植被茂盛。

進溝不遠會見到一塊巨石橫架在山溝中心,這不是所說的巨石懸天那塊石頭。

再向前行山道會將您帶到溝左側山壁上,此段路要注意右側灌木叢中的空隙。

一塊巨石懸空落在山體巖壁上,巨石周邊均可見到空隙。

在這裏可以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觀察,巨石之下是熬魚溝的起點的巖壁深潭。

懸石之下是山水衝刷巖壁形成的巨大縫隙,這裏巖壁呈垂直狀,下部因山水衝刷而成潭,上部山體滾落的巖石恰好落在水潭之上。如果溝內水少下到底部去觀看懸石,相比在上部看更壯觀。

從潭底仰頭看,巨石像一只靴子。不知哪位大仙走到這裏,一腳踩空腳出去了,靴子留在了這裏。

可能有人會說不像,那就換個角度再看,還是一只靴子,靴子口還是加了絨的。

這只仙人靴上還架了一塊不小的石頭,又形成一個通透的窟窿。

站在熬魚溝溝頭,輕易便能望見山體呈白色的採石痕跡,那就是石英山,俗稱馬牙石山。從石英山沿路上行,山道更爲明顯。向右轉上行,可直達桑峪大梁。下可去龍潭。上可達絕石梁。下行至趙家窪小井,小井東有路可去白雲巖石殿堂。

從白雲巖下行,進入明代上林苑監界。南官園存有大量明清摩崖石刻,如“撒手崖、“雲溪石坊”等堪稱書法藝術之作,和“莫辭吟”等衆多清代詩刻。感覺累了,下山至中門寺乘車回家。



標題:門頭溝內熬魚溝-京西一條休闲线路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11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