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中華文脈 發現寶藏陝西之西安篇:品鑑長安美食,感悟大唐輝煌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8-13 00:53:58 熱度:69

導讀: 8月11日下午,“探源中華文脈 發現寶藏陝西”網絡主題活動最後一站來到古都西安,同盛祥泡饃中探訪地道長安味,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烹飪技藝;漫步西安博物院裏親身見證大唐輝煌,領略古都的深厚歷史底蕴和絲綢...

8月11日下午,“探源中華文脈 發現寶藏陝西”網絡主題活動最後一站來到古都西安,同盛祥泡饃中探訪地道長安味,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烹飪技藝;漫步西安博物院裏親身見證大唐輝煌,領略古都的深厚歷史底蕴和絲綢之路文化的輝煌成就,發現寶藏陝西的豐富文脈。

在西安,特色小喫層出不窮、樣樣叫絕,但是,一碗牛羊肉泡饃,當屬西安人的獨特記憶。“提起長安城,常憶羊羹名; 羊羹美味嘗,唯屬同盛祥……”創建於1920年的同盛祥牛羊肉泡饃是陝西省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其配料考究,做工精細,烹飪方法獨特,素以“料重味醇、肉爛湯濃、饃筋光滑、香氣四溢、清香爽口”飲譽天下。

展开全文

活動現場,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同盛祥牛羊肉泡饃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烏平,爲採訪團全方位地講解泡饃的主要喫法、烹飪方式等。“傳統喫法主要有‘幹泡’‘口湯’‘水圍城’和‘單走’四種,泡饃中湯的多少是區分它們的關鍵。‘幹泡’湯最少,一碗泡饃幾乎沒有湯;‘口湯’則是喫完只剩一口湯;‘水圍城’顧名思義,饃被湯汁完全圍住宛若‘大水圍城’;‘單走’則是將饃和湯分开上桌,曰‘各是各味’,後續也衍生出了一種全新的喫法——小炒,其酸辣鮮香的味道現在受到了年輕人的廣泛歡迎。”

泡饃的烹飪過程也十分繁瑣,雖然煮饃只需短短幾分鐘,但是原料的篩選、處理,熬湯的火候、時間等都是有講究的,一碗原湯要烹飪將近48個小時,且在相應的時間放入20余種配料,才能料重味醇、香氣四溢。並且一碗成功的泡饃,靠的不僅是廚師烹飪的技藝,還有顧客掰饃的手藝。烏平說:“饃一定要 ‘掰’,不能在手裏面‘搓’‘揉’,手法正確、大小適中才能保持最好的口感。”

每一碗牛羊肉泡饃都浸透着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品嘗一碗牛羊肉泡饃,仿佛置身於長安古城的繁華街頭。這是一種獨特的美味,它不僅代表了西安美食文化以及傳統手藝的延續,更是陝西人民對悠久歷史的傳承。

西安有衆多美食,但作爲十三朝古都,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更加爲人們津津樂道。採訪團來到國家一級博物館西安博物院探尋古城豐富的文化遺產。西安博物院由國家一級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明清古建築群、歷史文化公園四部分組成,有館藏文物11萬件,等級文物一萬多件。展覽基本陳列圍繞西安作爲都城發展的歷史,分爲周、秦、漢、唐四個部分,文物包含金、銀、玉、青銅、石刻、洗印、銅鏡、紙質等多種材質。

“珍貴文物+古典園林”的搭配吸引着各地遊客前來參觀。西安博物院原創展覽“長安有故裏——絲路少年大唐行”正在展出。遊客跟隨絲路少年一同走近盛唐,感受長安風光,見證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賞文物、聽故事、移時空、看變化,觀衆也在這裏體驗了一場“大唐行”,絲路少年“活”了起來,大唐在觀衆心中也更爲鮮活。

在薦福寺深沉回蕩的鐘聲裏,採訪團穿過古樹集群的幽深園林,駐足於小雁塔之下,仰望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與大雁塔相比塔形更爲秀麗,經歷多次地震,幾經修繕至今屹立不倒,見證從唐中宗景龍元年(707年)至今1300多年歷史。它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也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志性建築。2014年,小雁塔作爲“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爲“絲路明珠”。

千年古都,常來長安。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每個角落都彌漫着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貯藏着無數的寶藏。爲時五天的行走三秦、探脈尋寶之旅在西安畫上句號,但賡續傳統文脈、發現文化寶藏、講述陝西故事,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三秦大地生根开花、邁向全國的腳步將永不停歇。



標題:探源中華文脈 發現寶藏陝西之西安篇:品鑑長安美食,感悟大唐輝煌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537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熱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