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徒步旅行家保羅·薩洛佩科:讓故事有溫度,情感連接搭建跨文化認同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7-24 00:53:40 熱度:15

導讀: “在世界各地,我就像一個狩獵者,狩獵對象是故事。” 7月21日,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在北京舉辦“臨甲7號沙龍”交流會,邀請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人、美籍知名徒步旅行家、作家保羅·薩洛佩科講述他在中國以及全球的...

“在世界各地,我就像一個狩獵者,狩獵對象是故事。”

7月21日,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在北京舉辦“臨甲7號沙龍”交流會,邀請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人、美籍知名徒步旅行家、作家保羅·薩洛佩科講述他在中國以及全球的徒步之旅和所見所聞。

交流會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露 攝

2013年1月,保羅從非洲埃塞俄比亞啓程,开始了他的全球徒步之旅,他計劃用十余年的時間,走出非洲,途經中東地區、亞洲、北美洲,一直步行至南美洲的火地島。這是保羅“慢敘事”理念的一次實踐:每天記錄旅途見聞,與不同地區民衆交流、同喫同住,進而探討我們所處時代的重要議題——從氣候變化到技術革新,從大規模移民到文化共存。

用腳步丈量過23000公裏之後,2021年秋天,保羅在雲南騰衝开啓了他在中國的徒步之旅。目前,他已徒步穿越雲南、四川、陝西、山西、河北等省份。北京之行後,他將繼續向北,前往遼寧、吉林、黑龍江,預計將於今年秋天步行至中俄邊境。紀錄片《永遠的行走:與中國相遇》跟蹤記錄了保羅爲期兩年的中國之行。

保羅·薩洛佩科全球徒步計劃圖 SMG紀實人文頻道 圖

展开全文

如何讓更多不同文化、語言背景的人理解氣候變化、經濟、文化、工業化這些抽象且復雜的問題?保羅在交流會上分享了自己在世界各地行走的啓示:找到事件中的人物,用個體的人生故事、感情或思想,來給抽象的事件一個具體的形象,這樣不同背景的人都會對此產生興趣。

“不管通過什么媒介來實現傳播,我都會把精力集中於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這樣會讓我的故事更有溫度,被更多人記住,也能讓不同文化的人真正理解和認同。”保羅在講述時特別提到了多位在中國遇見的“徒步搭子”,他們之中有教育工作者、歷史學家、藝術家、創業者也有學生。在保羅眼裏,這些徒步夥伴不僅是向導,還是和他一起講故事,共同創造故事的人。

《永遠的行走:與中國相遇》劇照,保羅·薩洛佩科(左一)

保羅徒步十余年,致力於用雙腳尋覓故事,這同樣也是參與當天交流會的中國媒體記者的目標與工作難點:如何用不同的報道形式講好中國故事,更重要的是,如何能讓其他國家觀衆嘗試理解現今中國,消弭分歧與誤解?在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以及其他媒體的相關問題時,保羅坦言這是項挑战,即使在21世紀,我們仍被意識形態和身份政治所分裂,導致當前的(輿論)氛圍較爲兩極分化,這或許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盡管不是專門講述中國故事的人,但作爲一個樂觀主義者,保羅仍爲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個更具普適性且長期主義的思路。“當面對可信度不足的逆風時,我們就應想方設法穿越它,根本在於尋找更好的故事。不斷嘗試,不斷發現別人不曾講過的故事。”他解釋稱,大的方向是我們應該尋找與觀衆的情感連接,否則不會有人相信我們所講述的。

講好故事的樸素原理或許早已蕴藏在保羅在旅途中時常提及的那句話,“我走過的所有路讓我懂得,‘人’才是我的最終目的地。”



標題:全球徒步旅行家保羅·薩洛佩科:讓故事有溫度,情感連接搭建跨文化認同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145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