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織漢服學塾:宋代男子服飾,從官員到百姓,差異下的社會風貌

來源: 尚織漢服學塾 發表時間:2024-12-25 16:33:09 熱度:7

導讀: 在兩宋時期,男子們的日常着裝中,襴衫佔據了重要地位。襴衫是一種獨特的設計,它沒有袖頭,上部或是圓領,或是交領,而下擺則有一道橫襴,這樣的設計意在體現古代上衣下裳的傳統風格。這種服飾並非宋代獨創,早在...

在兩宋時期,男子們的日常着裝中,襴衫佔據了重要地位。襴衫是一種獨特的設計,它沒有袖頭,上部或是圓領,或是交領,而下擺則有一道橫襴,這樣的設計意在體現古代上衣下裳的傳統風格。這種服飾並非宋代獨創,早在唐代就已开始流行,而到了宋代,它更是風靡一時。襴衫不僅受到官員們的青睞,在告老還鄉的士人或是低階的吏人中也能常見其身影。一般而言,襴衫採用細布制成,多爲白色,腰間還會配以束帶。當然,也存在沒有橫襴的款式,人們稱之爲直身或直綴,因其穿着舒適輕便,成爲了居家時的理想選擇。

帽衫則是士大夫們社交時的常見裝扮,他們通常會佩戴烏紗帽,身着皁羅衫,腰間束着角帶,腳踏革靴。值得一提的是烏紗帽,這種帽式在隋唐時期就已嶄露頭角。據唐代杜佑的《通典》記載,隋文帝开皇初年,烏紗帽就已被用作朝服,後來還出現了白紗高屋帽,用於接待賓客。然而,到了大業年間,五品以上的官員开始穿着朱紫色的服飾,烏紗帽逐漸不再被廣泛使用。但在宋代,儒生們依然喜歡佩戴烏紗帽,且樣式可以隨心所欲,追求新奇獨特。除了帽衫外,還有紫衫,起初它是作爲戎服出現,後來演變成了官員的便服;還有涼衫,也被稱爲白衫,起初是舉子們的服飾,後來女子也开始穿着,再後來它甚至演變成了喪服。

圖源網絡

在寒冷的季節裏,裘衣成爲了宋代男子們的保暖之選。這些裘衣由羊、兔、狐、獺、貂等動物的皮毛制成,早在《晉書·郗超傳》中就有關於裘衣的記載。在唐宋的詩詞中,裘衣也頻繁出現,如蘇軾的“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其中,有一種特別華美的裘衣被稱爲鶴氅,據傳早年鶴氅是由真鶴羽制成,其前後开衩的設計便於騎馬。

在宋代,襆頭作爲一種常見的頭飾被廣泛應用。與唐代相比,宋代的襆頭發展出了各種硬腳款式,其中直腳款式被某些官職的朝服所採用,其腳長還時常有所變化。據說襆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各種創新樣式層出不窮。到了宋代,襆頭的兩邊直腳變得特別長,這成爲了宋代服飾的典型特徵之一。雖然有人認爲這樣的設計是爲了防止上朝站班時交頭接耳,但這種說法並不一定可信。我們可以將這樣的襆頭作爲一種獨特的式樣來識別宋代的服飾形象。此外,還有交腳、曲腳等款式,這些通常是僕從、公差或身份卑賤者的服飾。而高腳、卷腳、銀葉弓腳以及一腳朝天一腳卷曲的襆頭款式,則多用於儀衛和歌樂雜職。在喜慶場合如婚禮時,人們則會選擇顏色鮮豔、加有金絲线的襆頭來佩戴。南宋時期,還有婚前三日女家向男家贈送紫花襆頭的習俗。

至於勞動人民的服飾,則更加多樣且實用。他們大都穿着短衣、緊腿褲,腳蹬縛鞋,用褐布制成,這樣的設計便於他們進行勞作。而工商各行的服飾也各有特色,被稱爲百工百衣。在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小販們穿着白虔布衫,系着青花手巾,挾着白瓷缸子賣辣菜。而士、農、商等各階層人士的衣着也各有特色,不敢逾越自己的身份。香鋪裏的夥計會戴着頂帽,披着背子;質庫裏的掌事則穿着皁衫,系着角帶,但不戴帽子。這樣的服飾差異讓街市上的行人能夠一眼就認出他們的身份。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更是描繪了數百名各行各業的人士,他們的服飾各異,百態紛呈。此外,還有僧侶服、衙役服、兵服等,但在此不再贅述。



標題:尚織漢服學塾:宋代男子服飾,從官員到百姓,差異下的社會風貌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0740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