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2-18 01:00:27 熱度:4
這是一個 以山爲名的地方
有“右手一指是呂梁”的
山西好風光
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
一縷汾酒清香
有商賈輻輳的
“天下黃河第一鎮”
也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
《呂梁英雄傳》
這裏是山西最“年輕”的城市之一
——呂梁
這片土地上
究竟孕育了多少故事
讓我們翻开山西的地理畫卷
一同探尋
呂梁的神奇篇章
呂梁, 東臨汾水,西傍黃河,北靠忻州,南接臨汾。呂梁山脈如晉西高原的骨脊縱貫全境。當汾河水蜿蜒而過,肥沃富庶的汾河谷地,爲這片溝壑縱橫的黃土圪梁增添了一絲柔情。
呂梁下轄1區2市10縣,面積2.1萬平方千米,人口339.8萬。其中, 交城縣2013年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和國家民政部聯合命名爲千年古縣。 文水縣、孝義市於2022年被評爲省級千年古縣。 有15個全國重點鎮(普明鎮、圪洞鎮、三交鎮、信義鎮、枝柯鎮、靈泉鎮、水頭鎮、康城鎮、雙池鎮、下堡鎮、梧桐鎮、高陽鎮、杏花村鎮、开柵鎮、劉胡蘭鎮), 磧口鎮、杏花村鎮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10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三交村、西灣村、前青塘村、李家山村、孫家溝村、南窪村、高家垣村、彩家莊村、段村、西莊村),67個中國傳統村落,3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多處紅色革命舊址, 被評爲“中國十大紅色旅遊目的地”。
呂梁市
因呂梁山縱貫全境而得名
從設市的時間上來看
呂梁算是山西地級市裏的“小字輩”
但 “呂梁”兩個字
作爲地名的歷史
卻異常久遠
以山之名
在《尚書·禹貢》中,有這么一句話: “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文中的 “梁”,據說指的就是 呂梁山系。而在呂梁,至今仍有很多和 大禹治水有關的遺跡。
這是40 00年前的一天,意氣風發的大禹接到了治理水患的任務。他吸取父親鯀堵水的教訓,決心疏通河道。在尋覓起點時,他沿黃河南下至 孟門,發現一塊大的石壁將黃河東西兩岸的石山連城了一個天然的大壩,河水在此迂回難行。於是,便在這裏劈石疏通。
古以 首時、第一爲“孟”,孟門就是排在最前面的大門。直到現在,人們都以 “黃河第一門”來稱呼它。而今天的孟門鎮,不僅以 “九曲黃河第二鎮”著稱,還是 中國優質紅棗生產基地、中國民俗文化保護之鄉。
忠孝廉潔
呂梁的衆多地名裏,深深烙印着歷史事件與人物的痕跡。它們各自攜帶着鮮明的性格特徵,共同訴說着這方水土獨有的品格。
交城,因建於汾、孔二河相交之處而得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被國家民政部和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聯合命名爲“千年古縣”。城東的義望村,因晉國一位大夫而得名“義王”。後因這位大夫受害身亡,改爲“義望”。這位大夫便是狐突,他在公元前656年的驪姬之亂中,堅持讓二子狐偃、狐毛追隨公子重耳流亡。18年後,晉懷公欲鏟除重耳,便命令狐突召回狐偃、狐毛。面對威逼利誘,狐突不爲所動,反而勸說兒子要忠義,最終被害身亡。爲紀念狐突,人們便將他的故裏取名爲“義望”,將他的埋葬地命名爲“狐爺山”。
說完了狐突的故事,再將時間撥回1000多年前的唐代。此時,與交城相距70多公裏的地方,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唐貞觀年間,現今的孝義市尚稱永安縣。有位名叫鄭興的男子,因母親久病不愈,終日服侍牀前。一天,母親想喫肉丸湯,鄭興無錢买肉,於是就割下自己的肉煮湯奉母。李世民聽聞後大爲感慨,便將永安縣名改爲孝義。
今天,孝義、孝河、大孝堡村、德孝文化園,這些以孝爲名的地名,就像一個個溫暖標籤,講述着這方水土的孝義傳奇。
當時間來到300多年前的一個深夜,一聲嬰兒的啼哭,打破了來堡村的寧靜,一代廉吏於成龍出生了。他自幼聰慧,苦讀詩書,卻因揭露考官徇私舞弊而落榜,直至45歲方任廣西羅城知縣。
於成龍把“爲民上者,務須躬行儉樸”“衆人皆以奢靡爲榮,吾心獨以儉素爲美”視爲自己的人生信條。在他與民衆的相處過程中,他“屑糠雜米爲粥,與同僕共喫”,終年不知肉味,被民衆親切稱爲“於青菜”。去世後,除一套官服外,別無他物,康熙皇帝稱其爲“天下廉吏第一”。
今天,於成龍廉政文化品牌已經成爲呂梁的一張亮麗名片。他的故居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幼年時讀書的安國寺,成爲於成龍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而祖籍地於家溝村,也被評爲“特色廉政文化旅遊示範村”。
商賈輻輳
從呂梁山裏走來的閃亮人物,令這片土地自豪。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人文積澱, 又讓呂梁成爲晉商的發祥地之一。
回溯至600多年前的明朝,一天下午,黃櫨嶺古道上迎來了一群商人,他們因战亂而沉寂多時, 如今再次踏上這條向陽古道,目標直指磧口,希望借此南下黃河,开啓新的商貿旅程。盡管當時的磧口尚未形成規模,但對這些商人而言, 看到磧口就看到了希望。
從元末明初至上世紀三十年代,長達六百余年的時間裏,向陽古道在晉西高原及其周邊地區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它東接汾州、靈石、平遙,西連吳城、永寧、磧口, 是山西商人通往大西北乃至俄國市場的重要通道。這條大道見證了無數晉商駝隊的足跡。他們馱着金錢與希望,也馱着汗水抖落下粗獷的陝甘風塵, 向着黃河而去。古道的盡頭,是一個叫做 磧口的旱碼頭。
磧口,因附近的大同磧和位於湫水河入黃河口而得名。這裏曾經吸引了大半個中國的商人,成爲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是黃河邊著名的 “水旱碼頭小都會”。
時間流轉至200多年前的一個午夜,當其他地方的人們早已睡去,磧口的大街小巷依舊燈火通明。酒樓裏,操着不同口音的商人談興正濃。渡口邊,勞作了一天的搬運工們抽着廉價的旱煙。對於靠河喫飯的磧口人來說,停滿河面的商船是商人們逐利的資本,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營生。
磧口古鎮不僅承載着豐富的歷史記憶,更保存着大量明清時期的建築,幾乎包括了傳統時期民間性的河運、商貿集鎮的全部類型。至今,古鎮還保留着非常原始質樸的居民生活形態,所以又有 “活着的古鎮”之稱。
在呂梁的黃河沿岸,類似磧口這樣的古鎮還有很多。比如 柳林縣的三交村,因地處石樓、中陽、離石三條道路交會點而得名。明清時期,店鋪林立,商賈雲集, 是秦晉兩省四縣交界處的商貿重鎮。
英雄呂梁
當歷史來到近現代,呂梁這片孕育了無數商業文明的土地,再一次挺起了她的脊梁。
柳林賀昌社區原名羊道口,因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賀昌出生於這裏而改名賀昌社區。這位呂梁籍的革命先行者,早在1923年就在呂梁地區建立了最早的團組織,爲以後呂梁黨組織的創建和大革命運動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13歲的賀昌寫下了《壯志歌》。此後,賀昌先後領導了山西學生運動、工人運動,成爲山西紅色種子的播撒者之一。1935年3月10日,陷入敵人包圍中的賀昌,誓死不當俘虜,把最後一顆子彈打進了自己胸膛。
賀昌是呂梁紅色革命的先行者,他播撒的種子,在呂梁大地遍地开花。
石樓縣因縣東石樓山“疊石如樓”而得名,1936年2月,紅軍在石樓縣東辛關登岸,开啓了東徵。此外,那首耳熟能詳的 《沁園春·雪》也誕生於此地的留村,這個普通偏僻的小村莊,就這樣在中國革命史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抗战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一次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依托呂梁山、管涔山、太行山、太岳山等組建了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三大抗日根據地。興縣蔡家崖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是晉綏邊區中共最高領導機關的駐地。
在離這裏不遠處的楊家坡村裏,是中國人民銀行前身——西北農民銀行印鈔廠的所在地。北坡村是晉綏日報的創辦地。也是在這兒,一位呂梁姑娘譜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文水縣胡蘭村,原名雲周西村,因紀念女英雄劉胡蘭而改名。1947年1月,“復仇自衛隊”包圍了雲周西村,年輕的女共產黨員劉胡蘭因叛徒出賣被捕。在敵人威脅面前,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最終被殘忍的敵人將她和其他6位革命群衆用鍘刀殺害。
面對民族危亡,無數像賀昌、劉胡蘭這樣的呂梁兒女奮起反抗,譜寫了一曲不朽的“呂梁英雄傳”。
今日呂梁
呂梁,很年輕,撤地設市不過20年歷史。 呂梁,又很古老。她見證了三家分晉,走過了古道繁華,也在一次次的战火洗禮中,挺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
清粼粼的汾河水,訴說着6000年美酒的清香傳奇;熱騰騰的青塘糉,奏響着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偉大序曲;從生態脆弱到青山綠水、從貧困落後到鄉村振興、從資源依賴到能源革命,這座位於黃河中遊的重要節點城市, 正以無與倫比的堅定和自信向“新”生長。
呂梁,必將和她那堅韌如山的名字一般,在新時代新徵程中, 書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呂梁答卷。
標題:【微石樓】人說山西好地名 | 以山之名,解鎖山西最年輕的城市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0597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