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小陳言社會 發表時間:2024-11-28 00:25:59 熱度:6
國產羽絨服在消費者群體中的聲譽,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品牌太貴、設計太俗、品質太虛。這事兒怎么說呢?看似簡單,其實背後隱藏着許多問題,甚至能折射出整個行業的症結。
先從波司登說起吧。這個國貨之光,近年來一直在走高端路线。價格上去了,品控也在努力跟上,但消費者似乎不太买账。“一件羽絨服四五千,還不如买國外大牌。”這種聲音你可能不止一次聽到過。但真的是“貴”讓波司登被吐槽嗎?我覺得不全是。想想國外的Moncler、Canada Goose,同樣動輒幾千上萬,卻很少被嫌棄。這可能說明,價格高低並不是問題,關鍵是高價是否能帶來足夠的“附加值”。是品牌效應?還是實打實的技術含量?這讓人有些疑惑。
再來說鴨鴨,似乎“俗氣”成了它甩不掉的標籤。老實說,鴨鴨的設計確實不算時尚,但消費者真的只關心外觀嗎?未必。很多人买羽絨服,更在意的是“過冬保暖”。如果設計普通但性價比高,未必不能贏得市場。然而,鴨鴨近年來的口碑並不如從前,這背後或許跟市場定位模糊有關系——是走實惠路线,還是向時尚靠攏?它好像有些拿不定主意。
至於南極人,說到這個品牌,你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羽絨服”,而是“貼牌”。南極人近幾年靠授權生產的模式賺得盆滿鉢滿,但隨之而來的,是品質的失控。买過南極人產品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买到的是“真南極人”還是“假南極人”。一件羽絨服的填充物都不能讓人放心,這種品牌信任危機,實在讓消費者頭疼。
說到填充物,就不得不提雅鹿。這個老牌子一直走親民路线,價格實惠,但消費者反映,有些產品的填充物“水分”有點大。羽絨服作爲冬季防寒的主力軍,填充物是核心指標。如果品質不過硬,再便宜也留不住人心。
而那些跨界進來的,比如海瀾之家、太平鳥、茵曼,就更像是一場“試水”。它們本身在服裝領域有自己的受衆,但在羽絨服這樣強調功能性的領域,顯然還沒找到專業突破口。說白了,消費者需要的不只是一個會做衣服的品牌,而是一個能在“羽絨”技術上做到極致的專家。
說到這兒,我突然想問:國產羽絨服的未來在哪裏?是靠創新嗎?還是靠品質?還是要打價格战?這讓我有點不確定。
創新當然重要,但創新的意義在哪裏?比如波司登在材料和工藝上都做了很多嘗試,但消費者會不會爲此买單?這還要看這些創新能不能直接解決消費者的痛點。
品質呢?這看似是最核心的問題。但說實,國內很多品牌並不是做不好品質,而是缺乏一種讓消費者放心的透明機制。比如,一件羽絨服的充絨量、含絨量,標得再高,也不如一個實際的檢測報告更能讓人信服。
至於價格,這似乎是最敏感的話題。國產品牌打價格战是有傳統的,但一味靠低價搶市場,只會陷入惡性競爭。真正好的產品,一定是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不一定要便宜,但要讓人覺得“值這個價”。
所以,我覺得國產羽絨服要突圍,核心在於重建信任。如何讓消費者相信:不管是波司登、鴨鴨,還是南極人、雅鹿,买了就不會喫虧。這背後,需要的不只是企業的一腔熱血,更是一套成熟的機制。比如,生產標准是否統一?檢測機制是否公开透明?品牌定位是否清晰?這些問題一天解決不了,消費者的集體“嫌棄”恐怕一天也不會消散。
寫到這兒,我心裏還是有些遺憾。畢竟,羽絨服是國產服裝中少有的能在全球叫得響的品類之一。希望這些品牌能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提升自己。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再提起國產羽絨服,能少些吐槽,多些驕傲。至於怎么走到那一天,還是留給時間吧。
標題:國產羽絨服全軍覆沒?消費者集體“嫌棄”!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0202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