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黎叔有生活 發表時間:2023-07-10 16:52:06 熱度:27
原標題:誰在偷偷幫女裝尺碼“瘦”身?
@視覺中國
越來越多的女性發現,想买到合適的衣服正成爲一件頭疼的事。不過不是因爲款式,而是因爲尺碼大小。
隨着“S碼變M碼”“M碼變L碼”“太緊了”“穿不上”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很多正常身材的女性發現今年买不到“心水”的衣服了。
越來越多女性消費者在網上吐槽女裝尺碼縮小化,也有一批偏瘦型女性消費者表示終於买到合適的衣服了,進而出現了愈演愈烈的女裝尺碼大討論。這討論甚至挑起女性消費者之間的對立情緒。
爭論的焦點,不在於衣服款式是否緊身短小,而是每個人的穿衣訴求是否能夠得到滿足。
在女裝尺碼縮小現象的背後,隱藏的是服裝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尺碼標准不統一、尺碼短缺的問題。
統一規範尺碼、擴大尺碼範圍,商家真正把消費者的需求擺在第一位,這種爭論或許才會消失。
穿得了童裝165,穿不下女裝165
“在淘寶买衣服發現按照自己過去尺碼买的衣服號越來越大,懷疑人生。”身高160釐米,體重只有90斤的袁迪是普通人眼中標准意義上的“瘦子”,但她發現今年买不到合適的衣服。
“618买的衣服8成都退了,很多網紅店很少有運費險,都不敢买。原來xs,現在得买m,但也沒买到特別合適的。”袁迪嘆着氣對鈦媒體APP說道。
爲了买衣服,袁迪线上线下都分別逛過好多次了,在线上天貓百萬粉絲的大品牌店也踩過幾次坑,线下設計感較好的品牌對她來說價格又太貴了。最終,她選擇“去年的衣服先湊合着穿”。
已經堅持健身2年的譚晶,體重100斤,身高165釐米,給人第一眼的感覺就是身形流暢,幾乎沒有贅肉。但她也遇到了买衣服的難題,“我海淘了一件連衣裙,看尺碼0碼,我應該是可以穿的,結果上身後無法呼吸。”
之前她還在實體店給小姐妹买了一件chuu的上衣。她朋友只有90斤,結果穿上巨緊。
“2018年的時候,chuu還沒在中國开店,我买了它們最有名的-5kg系列,穿上顯瘦5公斤,確實很好穿。沒在中國开店的時候,感覺尺碼都很正常,來了中國以後,感覺越做越小。”譚晶對鈦媒體APP說道。
在身材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女生买服裝的尺碼不得不越來越大,甚至买不到合適的衣服,這不僅是袁迪和譚晶的個人感受,已經逐漸成爲當前一批女性的共識。
如果說袁迪和譚晶屬於偏瘦型的身材,105斤,160釐米的楊陽屬於中等偏胖的身材,“我618大概买了十二件衣服,都是按我原來的尺碼m碼买的,但沒有一件合適的,都太緊了!最後全部退貨。”
而實體店也不行,張曉霞身高161釐米,體重118斤,平時穿l碼,“活了二十年沒穿過2XL的裙子,今年穿上了。看到碼數時,我臉色都變了。服務員跟我說今年的碼數都偏小,自己也穿XL。”
而與張曉霞身高差不多的,體重130斤的王敏在商場轉了一整天發現,“實體店沒有一件我能穿的,最大碼也穿不上。”
甚至於,明星也無法幸免於難。今年5月,張馨予微博發聲:“有個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歡,可我連他家大號都穿不上”。公开資料顯示,張馨予身高爲169釐米,體重51公斤,屬於偏瘦體型。
在新近的某綜藝節目中,女明星金靖和歐陽娜娜試褲子時不約而同要求:再幫我們拿大一號。就連腰圍只有54公分的angelababy也發現褲子太小,無法穿進去。女明星都穿不上的女裝尺碼一度成爲社會熱議話題。
該如何應對呢?有網友表示,今年被ZARA的童裝治愈了。ZARA尺碼爲165的童裝,大人穿很正常,吊打了諸多女裝。
尺碼亂象
明明是成年人,穿得了童裝165,穿不下女裝165。這不禁讓人發出疑問,是我們太胖了嗎?當然不是。
“以前經常买的店鋪,同樣的尺碼,身材不變,今年再买穿不上了,小了很多。”網友的一句話道出了當前女裝的現狀。
楊陽也表示,“今年試衣服我一度懷疑自己變胖了,爲此很焦慮。直到我穿上前兩年买的M碼,完全沒問題,我才意識到不是我的身材變化太大,而是這些尺碼都不標准。”
譚晶跟鈦媒體APP談起時也說道,純粹是因爲商家亂標碼踩坑了,“以前买衣服無腦挑,固定碼數,基本不會出錯,現在每一件衣服一個碼,對應看肩腰、衣長、褲長,很煩。今年最小碼买過XS,最大碼买到了XL。”
可以看到,爭議的焦點在於,不僅是尺碼縮小的問題,而是尺碼背後的標准更加“不標准”。爲什么不同商家的S碼可以大小不一?女裝尺碼可以由商家隨意改變嗎?
服裝尺碼標准,是表示人體外形及服裝量度的一系列規格參數,是爲了規範廠商生產及方便顧客選購而形成的一套量度指數。
2009年,GB1335-1997服裝標准廢止,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了全國統一的《GB/T 1335.1-2008 服裝號型男子》、《GB/T 1335.2-2008 服裝號型女子》國家標准、《GB/T 1335.3-2008 服裝號型兒童》國家標准。也是目前現行服裝號型標准。
標准全套共有男子、女子、兒童3項獨立標准,3項皆爲推薦性標准。標准是以身高、淨體胸圍、淨體腰圍以及腰落差作爲號型命名的依據,對每一個號型列出了制作服裝所必須的10個關鍵控制部位尺寸。
號是指人體的身高,是設計和選購服裝長短的依據;型是指人體的胸圍或腰圍,是設計和選購服裝肥瘦的依據。以女上裝160/84A爲例,其中160代表號(身高)、84代表型(上衣是胸圍、下裝是腰圍)、A代表體型(14釐米-18釐米)。體型以人體的胸圍與腰圍的差數爲依據劃分,可分爲Y、A、B、C四類。每檔分類相當細致。
而且國家推行的服裝號型標准以大量人體體型測量和數據統計分析爲據,具有准確性、普遍性和廣泛性。
服裝號型標准的發布起到兩方面作用,一方面是生產廠家开依據號型標准來確定服裝部位尺寸和推檔檔差,生產符合消費者體型的服裝,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依據型號更方便的挑選服裝。對服裝設計、生產以及消費者購买起着統一規範和指導作用。
據統計數據顯示,服裝新標准的實施後,中國約95%的消費者能夠买到合適的服裝。大部分消費者只需要記住自己的身高和胸圍就可以解決上下衣搭配的問題。
爲什么標准施行多年,今年卻出現了大面積女性消費者买不到合適尺碼衣服的狀況,甚至上升成爲社會話題,引發廣大女性共鳴?
這是由於國家標准僅僅作爲參考標准,但並非要求強制執行,制衣商家在尺碼制定上擁有完全裁量權。同時市場上缺乏有效的監督。
此外,服裝號型標准應該每隔數年修訂一次。此次現行標准已經施行12年之久,與當前消費者的平均身高、體重有一定脫節。在此情況下,商家行使更多的自由裁量權,各自按照各自的尺碼生產。
因此沒有統一執行國家標准尺碼,“亂標碼”“縮小尺寸”“尺寸不統一”等現象時常出現,甚至越來越頻繁,常常讓女性在挑選衣服時陷入漫長的尺碼對比過程中。消費過程不僅沒有簡化,反而越發復雜,讓女性消費者感覺“踩坑”。
“這兩年不敢买網紅店的衣服,亂標碼。淘寶(某些店鋪)的衣服要不按體重分號,要不分號不准,要不均碼不分號,除非消費者精確了解自己每個維度,然後去翻找合適的衣服。尺碼分號,原本應該是商家的義務,最後卻轉嫁給了消費者,還挑起大碼、小碼消費者之間的對立。”譚晶對鈦媒體APP說道。
尺碼亂標,正在嚴重影響女性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尤其是網購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买大或者买小,最後只能退貨,造成社會資源浪費。當挑選一件合適尺寸的衣服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才能實現,這種現象是否合理,值的反思。
賺快錢的商家
“小碼不小,大碼不大,很難买到正常衣服。165釐米,腰圍44公分的我能穿下的衣服非常少。女裝店S腰圍在58-64,實際在60-62,實體店很多沒有xs。我朋友胸圍100以上,但市面上l胸圍只有98,沒有XL。”
“我163釐米,腰圍58-62,胸圍70多,按道理很好买衣服,但事實是很難买到。”網絡上這樣的聲音隨處可見。
爲什么一些女性“买不到”合適的衣服了?這背後盤着商家的一本“庫存账”。
復雜的服裝尺寸和海量SKU一直是服裝行業的管理難題。舉例來說同一款衣服,各個尺碼的型號備全,這意味着數量龐大的SKU ,打板、制衣等生產成本增加,由此帶來庫存增加,進而直接影響到利潤大小。
換句話來說,尺碼越細分,備貨庫存越多,成本越高,而生產小碼女裝甚至均碼服裝,可以節省一定的備貨成本,同時降低生產與管理成本,維持低價,吸引年輕消費客群。
因此,緊跟時尚潮流,生產潮流服裝,加快出庫速度,同時減少尺碼生產型號,降低庫存成爲很多服裝商家的選擇。
譚晶對鈦媒體APP表示,“這幾年,很多小品牌的服裝設計跟着大品牌走,通過更新速度和實惠的價格來搶佔市場。正規的快時尚品牌和大品牌尺碼分類較細。但小品牌店想分一杯羹,又沒有大品牌的量級,不舍得打板,只想轉快錢,一味照抄模特身材,服裝款式單一,導致市場同質化嚴重,且經濟不景氣,質量反而和價格不成正比。商家以次充好,大部分消費者一退了之,根本不會像護膚品或者食品一樣去投訴。”
袁迪也發現,“不光尺碼的問題,質量也是越來越次。現在便宜絕對沒好貨,不便宜的跟开盲盒一樣,看運氣。同樣的價錢質量不如原來了。網紅店的踩雷幾率更大。就像網友吐槽的‘有心做設計,用腳做質量’。這就是現在經濟不景氣的一種表現。”
提起質量,楊陽更氣憤了,她买了一條裙子,試衣服的時候很合適,洗過一次就縮水了,再也穿不進去,“這衣服我只在試衣服的時候穿了一次,就躺在衣櫃裏了”。
一位從事服裝行業的網友在小紅書上分享,家裏3個人從事服裝行業。女裝尺碼縮水的問題肯定存在,更多是各家貼牌、通版的質量問題。剪裁不合理,無論尺碼大小都會出現問題。衣服买來不光要能穿進去,還要活動自如。而衣服穿起來活動自如對版型和剪裁都是有要求的。這些時裝店連布料錢都想省,更不會好好研究剪裁。只要消費者夠瘦,一些剪裁問題就會被掩蓋。網上一些所謂時裝,就是瘦到70斤穿上依然擡不起胳膊,彎不下腰。因爲衣服的剪裁和版型都有問題。這樣做,等於把商家本該履行的義務轉嫁給了消費者。
他還指出,“服裝價格很毛,我見過廠家80元的東西賣580元。”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對鈦媒體APP分析,廠家和商家縮小尺碼的商業邏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對於廠家來說,縮小尺碼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和庫存風險。尺碼變小意味着使用更少的面料和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制造時間。此外,尺碼變小還有助於減少庫存積壓,提高銷售速度。其次,對於商家來說,縮小尺碼有助於刺激購买欲望和提高市場競爭力。因爲女性購物的心理之一就是希望穿着能夠適應當前流行趨勢,並且擁有較小的尺碼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於瘦身和時尚的需求,推動銷售和市場份額的增長。
一位從事高端女裝品牌業務的人員同樣對鈦媒體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我們走高端品牌路线,針對的是成熟的職場女性,‘大女人’的風格,設計追求輪廓和幹練簡潔,我們沒有改變尺碼,這跟長期品牌定位有關。”
當市面上更多的商家、廠家爲了減少庫存,把S碼變成M碼,把過小的尺寸標榜成正常體重的尺碼,就出現了尺碼錯位的現象。很多女性消費者按照之前的尺碼买不到衣服了。這也必然導致很多消費者不消費甚至減少消費。縮小尺碼更像一把雙刃劍,減少商家庫存的同時,也傷害了消費者。
標題:誰在偷偷幫女裝尺碼“瘦”身?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60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螞蟻集團啓動股份回購,估值約5671億
下一篇 : 李現新戀情疑曝光?女方被扒是離婚帶娃女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