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技術讓非洲海底“雨林”重現生機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9-01 16:57:56 熱度:12

導讀: 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道(文/凌馨)珊瑚礁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被稱爲海底“雨林”。但過去幾十年,受全球變暖、海洋污染、過度捕撈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珊瑚礁面臨大範圍白化乃至退化的嚴峻危...

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道(文/凌馨)珊瑚礁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被稱爲海底“雨林”。但過去幾十年,受全球變暖、海洋污染、過度捕撈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珊瑚礁面臨大範圍白化乃至退化的嚴峻危機。而在位於西印度洋的非洲島國毛裏求斯,中非雙方正攜手與時間賽跑,合力實施一項挽救珊瑚礁的計劃。

此項目由中國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和毛裏求斯生態保護組織生態模式協會合作,在位於毛裏求斯東岸費耶斯角的附近海域开展。具體做法是將收集到的珊瑚碎片固定在海底“苗圃”中進行培育,並將培育成功後的珊瑚移植到產生退化的珊瑚礁群中,以實現海底的“植樹造林”。

生態模式協會主席納迪姆·納祖拉利長期從事海洋保護和珊瑚保育工作。他在毛裏求斯大學教授海洋經濟學,並擁有長達15年的潛水經驗。與記者一起乘坐快艇在海上飛奔十幾分鐘後,納迪姆指着一片藍綠色的海面提示,海底“苗圃”到了。

記者看到,海底橫陳着許多巨大混凝土塊。以這些混凝土塊爲基座,數個金屬框架被水平鋪設在海水中。框架上,用繩子拴系着許多大小不等的粉色或者淺黃色珊瑚塊。各色小魚在珊瑚塊間穿梭往來。

這並非納迪姆第一次進行海底珊瑚培育。但他回顧說,從前珊瑚培育過程冗長而繁瑣,工作人員需要頻繁往返於海陸之間,不斷潛入水下,查看珊瑚的生長情況。有時候,珊瑚培育還會發生“進一步退兩步”的惱人狀況。

納迪姆表示,中國技術的加持,讓珊瑚培育大大“提速”。據華爲毛裏求斯技術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李濟宇介紹,公司通過在珊瑚苗圃中安裝水下攝像頭、傳感器等監測設備,跟蹤珊瑚生長過程和周遭環境變化;同時,這些採集到的畫面、數據等會通過5G網絡實時發送到岸上的數據中心,並能迅速得到處理分析。

記者看到,珊瑚苗圃附近有一個海上平台,面積不足10平方米,平台頂上鋪滿太陽能板。納迪姆介紹說,爲了解決海上供電難題,中國公司爲苗圃提供了光伏供電系統,以保證設備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

他說,現在即使坐在辦公室裏,水下情況也能一覽無余。“這不僅大大縮短了我們水下作業時間,而且保證在發現異常情況時,可以及時介入處理。”

毛裏求斯藍色經濟、海洋資源、漁業及船運部長蘇迪爾·莫杜欣喜地表示,自該項目2020年啓動以來,三年時間裏,已有超過2.5萬枚珊瑚碎片在海底苗圃內得到成功培育,並被移植到毛裏求斯東部約1平方公裏的海域內,幫助那裏的珊瑚礁群重新煥發生機。

莫杜表示,珊瑚礁在當地還有着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不僅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爲當地民衆提供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還是保護海岸地區免受熱帶風暴破壞的天然屏障。

據了解,該項目也將在教育和科研領域產生更多更長遠的社會效益。納迪姆說,通過中國技術搜集到的水下影像和數據將提供給毛裏求斯大學使用,爲科研人員了解珊瑚白化過程、珊瑚與其他海洋生物間的互動模式、海洋生物種群分布乃至更多海洋生態系統保護知識提供珍貴資料。莫杜也透露,項目下一階段還將基於這些影像和數據开發一系列教育應用程序,包括水下影像直播等,讓各年齡段的人都能看到和認識這個絢麗多彩的海底生態系統。

納迪姆興奮地說,未來,中國技術有可能被應用到世界更多角落,爲珊瑚礁以及海洋生態保護提供支持。

據介紹,在剛剛於坦桑尼亞桑給巴爾舉行的一場關於珊瑚礁保護的非洲區域會議上,很多非洲國家都對在毛裏求斯开展的這一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想要來毛裏求斯實地考察,探尋在本國推廣類似項目的可行性。納迪姆感慨道:“中非之間在海洋保護領域擁有無窮的合作潛力。”

在毛裏求斯東部費耶斯角附近海域的珊瑚苗圃,工作人員在水下查看珊瑚生長狀態。(受訪者供圖)



標題:中國技術讓非洲海底“雨林”重現生機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501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