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古韻之“唐模”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31 16:57:59 熱度:15

導讀: 走進唐模古村落,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唐宋元明清,一路看到今。這裏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唐風古韻之村… 唐模村,建於唐、育於宋、元、盛於明、清。史上因經濟活躍、民風淳樸,被稱爲“唐朝模範村”。唐模村雖不及宏村...

走進唐模古村落,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唐宋元明清,一路看到今。這裏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唐風古韻之村…

唐模村,建於唐、育於宋、元、盛於明、清。史上因經濟活躍、民風淳樸,被稱爲“唐朝模範村”。唐模村雖不及宏村、西遞的名氣大,但歷史更久遠,文化底蕴更深厚,更像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耕讀文化和田園風光交相輝映,是值得打卡的地方。

筆者遊唐模村是初秋的一個下午,大雨過後,剛开始,天陰沉沉的,空氣中溼度很大,溪水因雨水多而變渾濁、水流湍急,水口處發出較大的響聲。青石小路有點溼滑,走上去需格外小心。

從景區東入口而進,一派風雅田園的徽派景色。前行百米,看到一棵巨大的古樹,有遊人在拍照。黃山紅哥說,這棵樹有400多年樹齡,是香樟樹。因在天仙配電視劇的拍攝中,把這棵樟樹拍成了老槐樹,搖身一變成了槐蔭月老,开口說起了人話,並爲七仙女與董永做媒。古樹根部有一洞口,是天仙配中古樹开口說話處。老槐樹成就了董永和七仙女的姻緣,人皆以爲古樹能通神,故稱此樹爲“天下第一媒”。樹叉之上掛有很多的紅色彩帶,都是遊客所爲,大概是祈福和求一個好姻緣吧。

展开全文

離古樹不遠處,是一座八角亭,本名爲沙堤亭,是唐模景區的標志性建築,亭子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清朝康熙年間重建,東西兩個方向,亭上有牌匾雲路與沙堤。

過亭之後,便是古驛道,東西貫通全村的道路,幽靜的步道,恬靜的田園風光,走在石階道路之上,十分愜意,兩側的樹木遮擋住巍峨牌坊,近距離觀賞,這是一座恩榮二級牌坊,皇帝下旨,地方出錢而建的同胞翰林坊,是清朝康熙年間,爲旌表唐模許承宣.許承家兩兄弟而建,爲三間四柱三樓茶園石坊,坊上雕刻吉祥紋飾,坊下有石獅四只,兩側額書同胞翰林與聖朝都谏

過牌坊之後,來到了唐模檀幹園。該園始建於清朝初年,乾隆年間增修,園內的小西湖,是唐模許氏爲了滿足年邁的許母,無法去往杭州西湖,而在唐模村口修建,並建園林建築,在湖中有鏡亭一座,內有蘇軾等18位書法名家的真跡拓碑。

出檀幹園之後,有一處十字路口,向北是景區的北門位置,這邊有靈官亭-拴馬石等,北側有許氏宗祠,是唐模許氏家族的總祠,洪楊之亂時遭焚毀,現在僅有殿宇一座,其余存遺址,過後,來到了義和橋與宗汪天燈,在這裏遠觀整個古村,其中,唐模古村落是以檀幹溪爲主幹,分爲上下兩個水口,古民居沿溪南北兩側,下水口古建築保存完好,而剛剛走過來的一些景觀,便是下水口。

此刻,天放晴了,雨水洗滌過的古村,清新悅目,溪水發黃,天變藍,白雲飄飄,臨溪的民宅、樹木、石板橋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山居圖。

再向前,就是唐模著名的高陽橋,這是唐模古村現存十座古橋中,橋體量最大,且最爲獨特,相傳,是以氏族遷入徽州時,在中原的聚集地高陽郡命名的,高陽橋最初爲雙孔石墩木橋,明弘治年間改石拱橋,嘉靖3年重修,嘉靖36年增橋廊,此後,雍正至嘉慶年間均有修葺,而這裏,已成爲觀賞唐模古村的最佳之地高陽橋,是石質雙孔廊橋,橋面有5間殿堂,是明代廊橋建築的典範。

過高陽橋便是水街,是一條長1公裏的村道,夾溪而建,沿街民居與店鋪,鱗次櫛比,南北門戶隔水相對,面河而开,是唐模古村最具有特色的景觀,在水街北側有幾處建築,尚義堂-繼善堂-許承堯故居等,大多數祠堂毀於洪楊之亂,而現在看到的建築,大多數爲毀後重修的,走到雙泉井,沿南側村道返回,到太子廟與銀杏樹,而這可是銀杏樹至今已有1200年,堪稱唐模歷史的標志,南側不遠便是太子廟,是一座千年古廟,始建於唐朝,爲忠烈王汪華與其長子而建的廟宇。

唐模古村落規模不大,大多爲村中的許氏所建,部分建築十分精巧,處處可見營造時的巧思,尤其是小西湖這邊景觀,極具江南特色。唐模水街,一條古溪曲折蜿蜒,兩邊古宅、店鋪高低錯落,兩岸夾一溪,一幅立體市井畫卷,古韻悠悠、鄉情淳濃…

(圖片:江蘇劉女士)



標題:唐風古韻之“唐模”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483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