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敬視界丨京杭大運河 —— 徐州段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7-08 00:55:22 熱度:29

導讀: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江蘇徐州,古稱彭城,地處淮河與長江兩大水系的交匯點,是江蘇“北大門”。 唐朝詩人白居易曾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描繪出汴水、泗水在徐州合流,經運河渡口匯入長江的景象...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江蘇徐州,古稱彭城,地處淮河與長江兩大水系的交匯點,是江蘇“北大門”。

唐朝詩人白居易曾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描繪出汴水、泗水在徐州合流,經運河渡口匯入長江的景象。古有泗水、沂水、汴水等河流滋養,今有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使得這片土地自古以來便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圖爲《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徐州篇

京杭大運河徐州段,擁有約181公裏河道讓徐州北接齊魯文化,南連長江文化,東通海洋文化,西達中原文化,東西南北文化在這裏匯集,使得徐州成爲有些獨特文化現象的城市。

展开全文

徐州由於地處京杭大運河的中間段,黃河又是在徐州和運河交匯;徐州既是民船的交糧地,又是官兵接運處,舟車鱗集,貿易興旺。徐州因此成爲京杭大運河上最重要的大碼頭,既是航運樞紐,也是商業樞紐和軍事樞紐。它對於明朝的經濟和軍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中堅作用。

談到徐州的運河,離不开黃河。從1194年(南宋紹熙五年、金明昌五年),黃河於武陽決口改道,侵汴奪泗流經徐州入淮河。元代賈魯治河以後,黃河獨經徐州,大運河徐州段完全是“借黃行運”,徐州遂成漕運重地。運河漕運的興盛,促進了徐州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明末(1604年),朝廷爲保證漕運暢通,繞過黃河徐州段兩處激流百步洪和呂梁洪,自夏鎮(今山東微山縣)東十裏李家口引水,开河經韓莊再合泇、沂諸水,至邳州直河口入黃河,全長260裏,即“泇運河”。

至此,“借黃行運”向“黃運分離”演變,使得黃河徐州段的水運功能下降,徐州漸漸衰落。1855年(清鹹豐五年)黃河從河南決口,轉向東北奪大清河,至山東利津縣注入渤海,從此黃河不再流經徐州。自1194年至1855年黃河之水在徐州城下流過661年,而1604年泇河开通之前四百余年一直是“借黃行運”——黃河河道即是運河河道。那段時間裏,“治黃”與“治運”統稱治河,皆由漕運總督總攬,而明代漕督如潘季馴等常駐徐州。

京杭大運河橫亙南北五省,在與江蘇省第四大淡水湖駱馬湖交匯處,大運河自北向東拐了一個彎,在這個灣子裏有一座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是大運河文化的經典傳承,名叫窯灣古鎮。

提到這個地名頗有淵源,當地人善於利用特有的淤泥燒制黑陶,制作陶缸、陶罐盆等生活器皿,在這個灣子裏,分布着方圓達20余裏的窯群,這就是窯灣古鎮地名的由來。

窯灣在東周時期爲鐘吾國轄地,唐初建鎮後隸屬宿遷縣,明末清初,中運河开通後,窯灣古鎮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成爲京杭大運河的主要碼頭之一,曾經“日過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裏”。

如今,窯灣古鎮中仍存有八百余間古民居群,最大的特色在於保留了原住居民的生活。這些古民居群既有北方建築的穩實厚重,也有南方建築的秀雅靈巧,充分體現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過街樓碉堡式等特色,成爲江淮特色文化現象之一。

徐州文化遺產豐富,江蘇柳琴、徐州梆子、徐州琴書、徐州剪紙、徐州香包、徐州鼓吹樂、邳州跑竹馬、邳州紙塑獅子頭、豐縣糖人貢9個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上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END

掃碼關注我們

邢台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太行泉城、美麗邢台

分享

收藏

在看

點贊



標題:守敬視界丨京杭大運河 —— 徐州段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543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