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深中通道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7-02 08:59:00 熱度:18

導讀: 廣東珠江出海口一段喇叭形的海域,被稱爲伶仃洋,也有人稱爲零丁洋。 使伶仃洋聞名海內,被其他地方的人們傳誦的,是文天祥的一首詩《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

廣東珠江出海口一段喇叭形的海域,被稱爲伶仃洋,也有人稱爲零丁洋。

使伶仃洋聞名海內,被其他地方的人們傳誦的,是文天祥的一首詩《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吧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爲什么取名叫伶仃洋?看到的文獻記載,普遍解釋說是因爲附近有一座伶仃山。那爲啥又叫伶仃山呢?文獻沒有解釋,但不難推斷,古代廣東的漁民與商人,駛出珠江,駛入茫茫的南海時,南對變幻莫測,兇險無常的大自然,不免心生憂慮,懷念家人,感覺前途有些孤苦伶仃。

伶仃洋這個名字,估計正是這種集體的陰鬱心情的寫照。這些地名其實都是歷史,與人們生活的寫照。正像山海關外的一座山,當年背井離鄉,闖關東的人管它叫悽惶嶺。而在東北發了財,榮歸故裏的人,則管它叫歡喜嶺。

伶仃洋是廣東一片歷史特別多的地方,廣州作爲中國南方的門戶,拜優越的地理位置所賜,是一座千年商都,這片海域迎接過無數遠道而來的商旅。近代英國侵略者,就是從這片海域开始,強行敲开中國的大門。1992年,鄧公坐在一艘快艇上,穿過伶仃洋從深圳前往珠海,察看這些城市的改开成就,爲這個國家後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深中通道开通以後,伶仃洋上已經擁有了三座跨海大橋,最北面的虎門大橋,南面的港珠澳大橋。深中大橋在中間,直接將珠江兩側的深圳與中山連接起來,從深圳到中山的時間,由原來的兩個小時,一下子縮短到二十分鐘。

展开全文

發展交通就是縮短人們旅行與貨物流通的時間,這個時間越短,效率就越高,就能夠產生越多的經濟奇跡。就和摩爾定律裏元器件間的距離越近,芯片的運算能力與能效就越強一樣。摩爾定律或許已經接近了極限,但旅行速度與人類生活質量的正比效應,則還遠遠沒有。

別說跨城旅行了,就是在同一座城市,漫長而擁堵的通勤時間就極大地限制着人們的生活質量。人們出行的時間還可以更縮短許多,舒適度還可以再提升許多。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流量方面的問題。但深中通道不一樣,港珠澳大橋由於涉及另外一些問題,上橋手續比較繁雜,光是駕駛證方面的特殊要求,就把不少人拒之門外。

深中通道不一樣,對於前往珠江西岸的車輛來說,深中通道比原本走虎門大橋距離大大減少,可以預見通行需求會很大。因爲現有的虎門大橋日常車流量就很大,每逢節假日,更是擁堵不堪。深中通道可以大大地緩解這種壓力,滿足更多人通行的需求。

深中通道的开通,對粵西的城市加強與深圳的連接利好是比較大的,短期內可能會吸走南沙一些流量。不過長期來說,各個城市連接更緊密,發展更好了,整體都是受益的。

深中通道比港珠澳大橋短一些,全長仍達到24公裏,其中17.2公裏是橋梁,6.8公裏是海底隧道。這樣偉大的建築,放到全世界範圍內,也是了不起的工程奇跡。橋梁設計時,要考慮台風的影響,考慮海水的侵蝕與衝擊,還要防止橋墩阻礙從珠江流出的泥沙,造成泥沙沉積,海底上升。所有這些點滴細節,實現起來都是非常難的。

它要能夠經受住變幻莫測、喜怒無常的大自然的衝擊;就是千百年前讓漁民們惶恐的那一個大自然。它要安全地屹立一百年時間。說實在的,真是又美又壯觀,令人驚嘆。



標題:伶仃洋,深中通道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443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