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節成勢持續出圈出片,上海旅拍能否火一把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18 08:55:09 熱度:16

導讀: 首個公衆开放日當天,世界會客廳吸引了衆多市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前往參觀。 上周末,北外灘世界會客廳首次向社會公衆开放,能同時“框”住陸家嘴與外灘的都市取景框,預約名額幾乎“秒空”;這也是第26...

首個公衆开放日當天,世界會客廳吸引了衆多市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前往參觀。

上周末,北外灘世界會客廳首次向社會公衆开放,能同時“框”住陸家嘴與外灘的都市取景框,預約名額幾乎“秒空”;這也是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啓幕以來的首個周末,主辦方推出一份覆蓋中心城區29家電影院的“掃街”地圖、兩條展映打卡路线等。

限定版城市天際线,一期一會文藝盛宴……這些獨屬於上海的美好體驗,吸引來衆多市民及各方遊客。有人當即發問:“這么好拍的上海,旅拍爲何感覺差口氣?”

擁有豐富文旅資源的上海,能否乘節造勢,持續出圈出片,上海旅拍能否火一把——市政府參事們也關注到了這一現象,積極建言:作爲疊加服裝租賃、美妝、攝影等於一體的新興業態,旅拍放大了旅行者的參與感、體驗感,也拉長了相關產業鏈、服務鏈;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傳播着城市軟實力,融景於行,將創意元素、創新精神和配套條件有機結合。

“上海有這個需求,也有這個條件,但在產業鏈、載體與內容適配上,亟待繼續發力。”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兆安這樣注解:“讓有着豐富取景框的摩登都市,充分放大旅行的意義。”

旅拍成爲時尚,抓住文旅消費新模式

靖方的自拍館意外找到了新出路。

3年前,靖方和2名同爲漢服愛好者的小夥伴合夥,加入彼時大熱的自拍館創業大軍。風口過了,經營僅能維持收支,只得另尋出路。過去,自拍館主要提供各類自拍場景給顧客,如今看到各地旅遊景點旅拍業務大熱,自拍館也嘗試提供服飾租賃、妝造,支持客人出外景。一次,化妝師給客人做了一套漢服妝面,“顧客喜歡,發在群裏,一傳十、十傳百,自此打響了名氣”。

於是,一波又一波客人從外地趕到上海,只爲到靖方的店裏做一套漢服造型,再去豫園、廣富林公園等地拍照。靖方認爲自家店裏的妝造更爲用心精致,在來滬拍照的遊客中有了一席之地。

一家店實現業務突破,偶然中有必然,而一個景點、一座城市能夠形成此類消費新模式,有更爲宏觀的時代背景。

展开全文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樓嘉軍走南闖北,發現這種妝造加攝影的新型旅拍消費,在其他地方已形成一定規模和產業鏈。他說,“夜晚的湄公河、清晨的瘦西湖、節日裏的平江路,都有不少遊客身着當地特色服飾或漢服,由專業攝影師拍攝大片。”

樓嘉軍認爲,這種現象雖發生在线下景點,卻實實在在是互聯網的產物。過去,人們的照片通常放在相冊裏、掛在牆上,至多在家人朋友間分享;現在,在旅遊中拍到了好看的照片,更愿意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成了群體行爲、社會現象。從攝影技術上看,相比過去“到此一遊式”遊客照,新型旅拍的照片從造型、角度到成片都更爲專業、藝術化,“互聯網時代的技術,爲旅拍提供了發展契機,使之成爲一種時尚現象和新型傳播”。

多元立體場景,交織真實可感的城市

豫園燈會年年有,今年以“山海奇豫記”爲主題,共計迎來400萬人次賞燈,被形容爲“中式浪漫天花板”。

馮曉峰是最早一批到豫園拍攝燈會的自由攝影師之一,挖出不少“出片”機位,豫園燈會很快在更大範圍的圈子裏傳播开來,开始有客人約拍穿漢服遊豫園燈會。他發現,此類訂單有個共同點,人們往往是在社交媒體平台刷到了好看的圖片和風格,心動之下發給攝像師,希望復刻圖片裏的場景和感覺。用馮曉峰的話說,“審美才是決策關鍵,與價格並不掛鉤”。

在樓嘉軍看來,這是旅拍經濟於文旅產業的另一層意義。

去年以來,福建泉州因“今生簪花,來世漂亮”一舉成爲國內熱門旅遊景點,街頭巷尾皆是“簪花女”前來旅拍。事實上,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官方推出的形象宣傳片,畫面固然酷炫,常人卻難以企及,比如航拍視角下的摩天高樓、日出延時等等;而遊客的旅拍照片,事實上卻能對城市形象宣傳起到更爲廣泛深遠的作用,平凡人能復制的機位、視角,各個時辰、地點、季節構成的多元立體場景,交織出一座真實可感的上海。

“晚上8點,一輛輛旅遊大巴將遊客運到外灘,大家在這裏互相留影。”馮曉峰說,於遊客而言,上海最火的拍照地始終是外灘,但他也感覺到簡單地打卡留影城市地標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旅遊紀念的需求了。

要打造新的旅遊體驗、开發新的旅遊產品,旅拍的生命力不可小覷。

仔細觀察形成了旅拍產業鏈的景點就會發現,前來體驗的人群不分男女老少,“疊加當地特色服飾和妝造,成了遊客們融入當地生活的體驗,由此迸發出愉悅的生命力”。

樓嘉軍說,“喫住行遊購娛”是旅遊活動的6個基本要素,而旅拍消費不僅能夠帶動相對較多的關聯產業,也是旅遊業創新發展的縮影,更有極大潛力成爲文旅新質生產力,“譬如照片‘後期’環節,在AI技術加持下實現現實與虛擬融合,不僅是產業鏈的一次延伸,也助力打造城市形象”。

拉長產業鏈,重塑旅行的意義

外灘觀景平台,有幾處能將高樓大廈盡收眼底的絕佳機位。自20多年前,這些“取景框”就出現攝影的小推車,掛有“最佳拍攝點”小牌子,拍完馬上可取。在張兆安眼中,這種單純的照相,是1.0版本的旅拍。而今,旅拍一路走、一路跟,疊加服裝租賃、美妝、攝影等於一體,並與當地的地域文化、歷史文脈、煙火氣息相融合。

“這是旅行者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具體體現,是精神文化需求的升級,將產業鏈、服務鏈拉長了。”張兆安這樣觀察:通過這一形式,放大旅行者的參與感、體驗感,也讓旅行記憶更深刻;同時,不僅是景,旅拍也創造了一種“沉浸式”的場域,在人與景、人與人的互動中,散發出獨特的城市氣韻與人文關懷,也由此在無形中放大了城市的軟實力。

他在不少網紅地標常常看見自帶妝容、身着漢服的人來打卡拍照。但要真正將旅拍發展起來,他認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發力。

首先是創造一系列硬件、軟件環境,更好地延長旅行這一產業鏈。譬如景區周邊,是否有空間留給服飾、妝造用作場地,周邊的管理是否允許。“打個比方,遊客想在外灘拍照,不可能坐地鐵再去換裝、化妝。”

其次,旅拍主打場景感與代入感,強調文化載體與文化內容的適配。豫園、外灘等網紅打卡地提供了應用場景,如何在其中因地制宜地嵌入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如何布景,穿旗袍還是穿漢服,都需要設計。甚至體驗者本身的拍照姿勢,也需要攝影師的指導。

“花香蝶自來。當旅拍的內涵跟着場景走,將推動‘商旅文體’融合發展,產業鏈一定會越拉越長,新增新業態就業,也成爲推動發展的新增長極。”張兆安這樣暢想。

作者:周辰 王宛藝

文:本報記者 周辰 王宛藝 圖:袁婧 編輯:施薇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標題:倚節成勢持續出圈出片,上海旅拍能否火一把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220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