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珍銀河完成首次商業航天飛行,極限旅行在“泰坦”號陰影中前行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7-01 08:50:09 熱度:24

導讀: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張思思】編者的話:6月29日,由理查德·布蘭森創立的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完成了其首次商業航天飛行。路透社稱,此次飛行標志着維珍銀河在經歷了近20年的挫...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張思思】編者的話:6月29日,由理查德·布蘭森創立的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完成了其首次商業航天飛行。路透社稱,此次飛行標志着維珍銀河在經歷了近20年的挫折後,商業服務終於开通。然而不久前,商業潛水器“泰坦”號內爆的悲劇,讓很多網民對維珍銀河等商業公司推動的極限之旅無法認同,認爲這些“冒險家”從悲劇中“什么也沒有學到”,也有人說“希望不要出現第二個‘泰坦’號”,還有人呼籲對具有死亡風險的項目進行限制。一邊是輿論的不解,一邊是富豪們“一往無前”,那么,太空旅行這些極限旅行的吸引力究竟在哪裏?“泰坦”號悲劇能給這個不斷發展的行業敲響警鐘嗎?

6月29日,人們觀看維珍銀河首次商業航天飛行。

數十億美元的產業

美國《對話》雜志稱,如今廣泛意義上的冒險旅遊業已經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尤其是極限旅遊正在成爲一門大生意。極限旅遊,其目的地通常是深海、高山、極地地區甚至太空等人類探索有限的區域,這種旅遊活動價格不菲,體驗者往往是爲了尋求感官刺激。

中國旅遊研究院國際研究所所長楊勁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極限旅遊可以理解爲一種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並且對參與者經濟能力和身體素質有較高要求的旅遊活動,其參與人數少、參與難度大,活動場景是一般人難以接觸的。這種旅遊形式象徵着一定的社會地位,是一種高度自我實現方式。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曾博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極限旅遊既滿足了人類超越自我的內在需求,又在社會輿論中被塑造爲英雄行爲,所以才會有一些人癡迷於此。從旅遊角度來看,當旅遊發展到一定階段,其業態和類型也會更加豐富,除了景區觀光等大衆旅遊形式外,探險等小衆旅遊市場的出現是必然的。

在諸多極限旅遊項目中,受關注度和價格相對最高的是太空旅遊。目前,企業家傑夫·貝索斯、埃隆·馬斯克和理查德·布蘭森分別創立了藍色起源、SpaceX和維珍銀河3家提供太空旅行服務的公司,它們之間的競爭也使得這一新興行業發展迅猛。

據路透社報道,剛剛完成商業首飛的維珍銀河目前有約800名客戶在排隊等待“上天”,他們已經支付了25萬美元至40萬美元不等的票價。2021年6月,貝索斯旗下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首次載人太空飛行船票售價高達2800萬美元,該公司研制的“新謝潑德”號飛船帶領乘客飛向距離地面約106公裏的地球亞軌道,整個太空之旅約10分鐘,乘客在落地前會有一段時間的失重體驗。土耳其一家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太空旅遊市場的總收入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到40億美元,整個市場有望在2029年前增長29%。

展开全文

“泰坦”號事故發生後,富豪們爲何沒有望而卻步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Gizmodo稱,無論是潛入海洋深處還是飛向太空邊緣,極限旅遊的潛在風險並沒有讓富豪們望而卻步。曾博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泰坦”號事故固然會提醒極限旅遊參與者其中兇險,但並不會阻礙他們繼續冒險,因爲這些玩家早已有了心理預期,不過會盡可能地提升自身探險技能以及加強安全保障。楊勁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泰坦”號事故對極限旅行市場的衝擊有限,因爲這些參與者在做決定前都已經對風險有認知。

英國企業家朱爾斯·芒廷是世界上第一個駕駛輕型直升機橫跨大西洋的人,面對機翼結冰、發動機故障和油量耗盡等風險因素,他說,“腎上腺素飆升時,最能讓人鮮明地感到活着。”

據美國《連线》雜志報道,越來越多的公司开始爲超級富豪提供危險的冒險體驗。美國著名登山家加勒特·麥迪遜創立了麥迪遜登山公司,提供攀登珠穆朗瑪峰等定制探險服務。他說,自疫情以來,高淨值人群預訂探險行程的數量有所增加。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行爲科學副教授格蕾絲·洛丹表示,這些危險的探險活動已經取代了奢侈品,成爲尋求刺激的企業家的最愛。她說,現在大衆也能購得奢侈品,因此那些傾向於承受更大風險的企業家們越來越渴望體驗極少數人所經歷過的事情。他們想要穿越珠穆朗瑪峰的昆布冰瀑或被稱爲“死亡之路”的北坡,而不是坐在辦公桌後面看着自己的淨資產增長。

《對話》雜志稱,高風險的活動會令大腦釋放出讓人上癮的化學物質。研究表明,從事冒險旅遊活動,如攀登高山,可以帶來成就感和快感。此外,極端危險的活動不僅使參與者感到愉悅,而且也爲他們帶來炫耀的資本。研究同樣表明,許多旅行者希望在經歷極限旅行後獲得他人認可。曾博偉表示,極限旅遊本身是小衆的,很難有大量商業化投入去保障其安全,如果安全保障十分充分,可能它會失去一定的吸引力。

應該被監管嗎

20年前,在預測太空旅遊的發展時,人類學家瓦倫·史密斯說,旅遊者想要什么,這個行業就會提供什么。但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泰坦”號的水下悲劇。《對話》質疑道,極限旅遊的大規模增長可能導致更大的問題,如果該行業沒有以正確的方式作出反應,旅行者將自己暴露在極端風險中,那么,發生事故後,誰將爲此負責?許多旅遊公司和旅遊保險公司會提前告知客人風險,但各國對風險披露的規定各不相同。這意味着旅行者可能不得不自己評估風險,而如果公司的標准很低,這就意味着行程充滿了危險。

“泰坦”號事故發生後,多家外媒稱,這起發人深省的事故應當成爲對新興太空旅遊業的嚴厲警告。深海探索和太空旅遊之間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許多冒險進入海洋深處的人也購买過太空門票,就像剛在“泰坦”號事故中喪生的英國億萬富豪哈米什·哈丁。

彭博社稱,像“泰坦”號這樣的潛水器幾乎不受安全監管,在公海上更是如此,商業載人航天也缺乏監管機制。根據美國現行法律,聯邦航空管理局無法對商業載人航天器施加安全標准,理由是當前該行業仍處在“學習階段”,過早實施政府安全規定可能會遏制其發展。而太空旅遊公司則會進行多次“高調”的測試,並經常強調他們的安全承諾。不過,確切的協議和程序可能有些不透明。

航天航空專家張寶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泰坦”號屬於深潛項目,它與太空旅遊項目有所不同。人類已經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近地探索,相關技術比較成熟,這些商業航天公司的技術來自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等政府官方技術的外溢,一些發射場也是租用的NASA場地,並且在航天器發射之前,都會根據一套標准流程進行檢驗,所以保障性會高一些。此外,目前太空旅遊屬於近地旅遊,只要不是航天器在升空過程中出現爆炸,出現問題一般都能採取逃逸措施,乘員艙最終能夠自由落體,救援相對容易。

不過,相對安全並不意味着乘客可以放松警惕。Gizmodo網站稱,正如“泰坦”號顯示的那樣,一張25萬美元的船票並不能保證一路順風。據報道,維珍銀河載人商業飛船“太空船二號”曾在2014年測試飛行時墜毀,造成飛行員一死一重傷。無獨有偶,去年9月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號火箭在升空一分鐘後意外燃燒,最終墜毀。

張寶鑫表示,深海和太空等極限旅遊行業目前處在“野蠻生長”的初期,各國還沒有出台具體的監管措施。但這些項目的整體運作成本正在逐漸降低,最終會向大衆領域輻射,所以今後監管和運營部門應當把安全放在首位,引入更加強制性的規定和相應法律法規。針對太空旅遊,政府部門應當重點監管以下兩方面:一是要對航天載具的安全性提出要求;二是要確保具備應急逃生方案。此外,還應對運營商進行定期檢查和抽查。

美國太空新聞網評論稱,政府監管機構、私營運營商、保險公司、律師和立法者應該關注這場深海災難如何演變,並從中吸取教訓,爲商業太空旅遊最終迎來“泰坦時刻”做好准備。

商業空間技術公司總裁尼爾德說,希望看到政府、業界和學術界能齊心協力,看看能否做出一些大家都認同的東西。他說,NASA有50多年的載人航天經驗,可以用來制定一些安全標准。否則,可能會發生一起引人注目的事故,促使人們呼籲立即實施嚴厲監管。

曾博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極限旅遊的安全管理屬於政府權責範圍內的模糊地帶,監管部門的責任也應是有限的,只要把必要的應急救援和保險措施做到位就行。其次,對於監管部門來說,小衆項目很難制定標准,比如早期滑雪是極限運動,如今普及後相關標准也非常健全。最後,要避免爲了監管,採取項目出了事故就停掉的做法。

楊勁松對記者表示,極限旅遊的參與人數極少,公共管理部門在管理時可能會無從着手,所以一般都是在發生事故等不斷“試錯”的過程中逐漸進行規範。楊勁松認爲,公共管理部門應當明確救援義務由誰承擔,這有助於將事故發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來源:環球時報



標題:維珍銀河完成首次商業航天飛行,極限旅行在“泰坦”號陰影中前行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65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