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泡饃,何以去瀍河?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1-13 08:55:50 熱度:14

導讀: 喫泡饃,何以去瀍河? 廣義講,饃泡於任何能食之湯水者,皆可曰泡饃。現在人所說的喝湯、喫泡饃,大家心知肚明,但有一演變過程,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 過去,洛陽貧民居家過日子,早晚多食雜面饃和湯,下飯菜不...

喫泡饃,何以去瀍河?

廣義講,饃泡於任何能食之湯水者,皆可曰泡饃。現在人所說的喝湯、喫泡饃,大家心知肚明,但有一演變過程,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

過去,洛陽貧民居家過日子,早晚多食雜面饃和湯,下飯菜不奢望,有些最好,無亦可,能填飽肚子就已經不賴了。湯因家而異,無非黃面湯、疙瘩湯、小米湯、下面條的白湯之類;饃則多是前頓喫剩的幹蒸饃疙瘩,掰了,就熱湯一泡,省餾省烤,冷熱中和,還宜开喫。那時,人見面問候打招呼,往往會說,喝湯冇(miao)?即指此類湯飯。

見過有貼餉的,把白开水倒入大茶杯,泡些碎饃,再淋入點醬油,當時也屬美味。炒蔬菜,然後沏水的鹹湯泡饃又進一步,至於肉湯泡饃,則需要下館子,即使1970年代也很奢侈。是以,泡饃原是貧民居家過日子的方便果腹之物,本無定式,一碗廉價碳水而已。

計劃經濟時代,大石橋西南角回民飯店有牛肉湯,東關大街華林路口東飯店也有,是爲數不多的喫高級泡饃的地方。由於去的次數實在有限,也僅記得牛肉湯裏的秦椒衝嗓子,反正湯難得,肯定好喝。

改开以後,下館子喫泡饃漸成常態。後來個體湯館多了,遍地开花,人們還可以貨比三家,有了選擇余地。也就此時,喫泡饃的內涵才變狹義,專指過去喫的高級泡饃,也即牛肉泡。再後來,湯品也多了,喝湯、喫泡饃,往往要加定語,喝啥湯,加啥定語,泡饃也變得五彩繽紛。

那么,爲什么說喫泡饃,去瀍河?物美價廉毫無疑問,形成也有歷史原委,絕非浪得虛名。

首先是傳承。解放前,飲食業多集結於車站一帶和東關大街,洛陽牛肉湯肇始於東關回回。彼時,東關大街先後开業回民飯店26家,其中馬子順、馬長發、張重、馬成和4家甜牛肉館,頗享盛譽。高手在民間,身懷絕技者多矣。洛陽有老話,叫作紅胡子不是現(xuan)染的。沒有基礎,胡咧咧,那是大噴。

其次是民族習慣。瀍河回民集中,多食牛羊肉,善烹制,技法沒得說,而且牛羊鮮活,是阿訇親宰,根本不存在病、死不潔問題,原料槓槓,成品質量才有保障。饃另有硬面鍋盔,是肉湯的最佳搭檔,目前也僅有東關大街、啓明東路回族群衆制售,不服不行。

第三是歷史定位。1956年7月,洛陽城市的總體規劃,澗西是工業區,西工爲市中心行政區,老城、瀍河爲商業,手工業,小型輕工加工區。企業改革時,小單位居多的瀍河職工下崗最早,無奈下海也最早,开湯館的不在少數。熟能生巧,久成名廚,自自然然。

展开全文

凡此種種,無論葷素,瀍河名湯衆多。牛肉湯甜有馬小道,鹹有馬傑山,羊肉湯王記、洛源爲代表,驢肉湯陳記,丸子湯白記,豆腐湯金記、張保林、洛洛等,林林總總,不計其數。

甜湯原汁原味,是牛肉湯的天花板,一般人做不來也不敢賣,光佐料的配伍就非常難以把握,稍有不慎,一味突出,整鍋湯就壞了。怕串味,牛雜還需單獨煮。記得當年一從西安回來的商戶,在東新安街賣藥膳牛肉湯,鹹湯還馬馬虎虎,甜湯藥味就遮不住了,不久關門大吉。當然,敢賣甜湯的肯定不一般。馬小道出道較早,當時在中州渠瀍河水閘下开店,掌勺人爲鐵菊花,甜牛肉湯堪稱頂流。

甜湯喝的是境界,歷來是老喝家的心頭好。一碗原湯,不加任何輔料,細品一口,醇香回甘,余味綿長,那就是這口了;鍋盔,又叫功夫饃,耐泡還不奪味,泡湯最好。一頓下去,元氣滿滿,保證半餉不飢不渴。

不過,資深湯客深諳“七點喝湯八點喝油九點喝水”之道,喝“頭鍋湯”當然不能懶牀,要趕早。若是無福消受甜湯,不主張就是,店家一般都默認鹹湯,會添加輔料,鹽辣椒多少自便。記住,但凡賣甜湯的,那鹹湯也必定一流。

後來,馬小道湯館因故短暫歇業,鐵菊花與丈夫在康樂巷經營馬武周牛肉湯,甜湯質量直逼馬小道,如今還傳到了第二代。不久,馬小道家在翠阜路復業,又遷西通巷。總體看,兩家湯無論如何都趕不上紅火時候了。甜湯的後起之秀北窯馬路口有慈民,小李村有馬記,也值得一嘗。東關街獻周牛肉湯的牛肉,能片的薄如紙,功底深厚,可惜曇花一現。

馬傑山家從不賣甜湯,但湯風味確實獨特,喝湯不見油,質量真心好,名氣也最大,已成洛陽旅遊名片。馬傑山原在瀍河消防隊東臨高台賣湯,由於常在樓上接待消防隊領導喝湯,幹脆盤下成都軍區幹休所門面,專闢了雅間搞接待,是开創喝湯進雅間的第一人。記憶中,經常有交流外地的市領導給傳承人馬世賢打電話,預定喝湯。

曾有一見過大世面的澗西食客說,不管在哪喝湯都沒回過碗,就馬傑山家破例了,還說誰住在真好喝的湯附近,真幸福。除此之外,瀍河比較有名的牛肉湯還有白果、啓明東路穆斯林新村對面等幾個去處,喜歡家常老味的不妨一試。

羊肉湯,湯汁發白,肥而不膩,不羶不腥,味道鮮美,性溫散寒,有健腺益氣,溫補腎陽之功效。需要暖胃的,就喫羊湯泡。

瀍河羊肉湯首推東關王家,其次是塔灣洛源。王家建偉、建吾兄弟原有兩個店,一在東花壇公交四公司加油站旁,一在北關郟鄏市街口,後來只剩建偉的店還搬到老城體育場門面。洛源的店在啓明東路穆斯林新村、幹休所對面各一。另外,機車工廠偉峰羊肉湯也不錯,被多人推薦。

驢肉是典型的高蛋白質低脂肪食物,故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要長壽、喫驢肉,要健康、喝驢湯”之說。驢肉泡是重口,風味也有別於牛羊肉。東關大石橋陳記驢肉湯,是瀍河飲食的又一張鍍金名片。

據稱,陳記驢肉湯起源於清朝同治年間。1980年,傳承人陳運重操祖業,在東關大石橋西,閘口街租下國營漢民飯店,經營驢肉湯館,主料除了驢肉,還有板腸、驢肚、白血等經典食材。最具特色當屬驢鞭了。驢鞭又被稱作“金錢肉”,功效僅次於鹿鞭,也是滋補上品。當時一百塊錢一根,都早被人提前預定搶購了,一般人無此口福。

食材獨特,口感真的與衆不同。驢肉湯开業以來,總是食客盈門,盛況空前。多地電視報紙連篇報道,號稱中原名喫,“河洛一絕”,一時譽滿華夏,香飄港台。

每天一大早忙完,招呼湯客活計都交給孩子們打理,陳運老先兒嗜好口叼“大工字”,步行到東關浴池,沏壺茶,泡泡澡,十分愜意。得益於言傳身受,現在的陳記驢肉湯瀍河還有兩個店,由陳躍芳姊妹在經營,一在夾馬營路一中旁,一九都路華林路口。

白記丸子湯,湯底就是鹹牛肉湯,只是湯不放肉,加了幾個牛肉丸而已。不過,白恆禮家的肉丸爲空心,喫來Q彈,有潮汕風味,湯只配餅絲,提味核心在料水。當時料水就放在出湯口的一只白瓷海碗裏,水清微黃,外表看不出啥料調制,肯定是商家的不宣之密了。

最早白家丸子湯在東關大街靠近東通巷口,完全是家庭作坊。只見店家拿空碗,抓丸子,放輔料,大鍋舀湯沏入,然後用湯勺邊沿在料水碗輕微一蘸,再就碗湯一劃,才遞與食客。滋味實在獨特。

作爲網紅,後來白家丸子湯傳到了恆禮妹夫小雷手裏,從下園路到买家街,幾經搬遷,落戶在翠阜路北頭,原來的保持,主料還增加了牛肉、豆面丸、油炸豆腐,饃的品種也多了。若喜歡素丸子湯,新街菜市場門口秦家有。

豆腐含多種微量元素,營養豐富,素有"植物肉"之美稱,常食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豆腐湯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素湯,姜末、蔥絲、白豆腐、油豆腐、粉條、辣椒油是標配。加菜、加丸子、加味精的,屬新派喫法;用肉湯打底的,那是欒川豆腐湯。欒川豆腐好,湯是另類。喝豆腐湯,相當於喝姜湯,要的就是辛香味。用粉絲、用蔥花、蔥段,用嫩豆腐的,也不是那個味。

東關大街金記豆腐湯,沒有門臉字號,卻符合老洛陽豆腐湯的所有特點,始配三角燒餅饃,後有現烙油饃,都不錯,就是开門時斷時續。新街清真寺門面的洛洛豆腐湯,也是老洛陽味道,喝湯務必趕在上午11點前,去晚就賣完了。

老味的還有北窯馬路口老末豆腐湯,北窯金記豆腐湯。尤其是金記豆腐湯,油炸豆腐片又薄又脆,湯還能喝出黑胡椒類味,特點十分突出,端的與衆不同

北窯金家兄弟原开好幾個店,東花壇、夾馬營、民族路,口味一致,現今搬到新街九龍台路口,一家經營,味道仍沒變。

啓明東路小健豆腐湯,味道不錯,口總重了些,喜歡人也不少。叉車廠家屬院右手處的原“大亮豆腐湯”,湯色奶黃,疑似雞湯,風味別具一格。由於掌勺的小馮志存高遠,棄之可惜了。

張保林豆腐湯,名號音同過去的三大名酒張弓、寶豐、林河縮寫,響亮好記,湯卻最素,喝家不少,能賣過餉午頭。

張保林從偃師來洛,最早在民族路臨“白羊格兒”橋旁,搭棚賣豆腐湯,有了盈余,才在西通巷二十四中北租了門面,打出字號,一直幹到現在。

張保林豆腐湯的油豆腐是切絲的,加菜、加丸子自便,整體還保持清素風格,只是把熬湯的老豆腐換成了嫩豆腐,看似省事,卻在老客心中失了分。能改回去最好。

說了這么多,難保有疏漏,只是把自己也快說餓了。誰約,去瀍河,喝湯、喫泡饃吧。

來源:“文明河南在瀍河”微信公衆號

統 籌:張豔豔

審 校:王 亮

責 編:相興娜



標題:喫泡饃,何以去瀍河?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42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