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壯麗 我說長江丨一橋飛架南北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9-26 16:54:18 熱度:70

導讀: 江山壯麗,我說長江。我叫劉亦奇,是一名橋梁設計師,來自“建橋國家隊”——中鐵大橋局。有着“萬裏長江第一橋”之稱的武漢長江大橋就是我的前輩們設計建造的。 武漢長江大橋的今昔 滔滔江水之上,從武漢長江大...

江山壯麗,我說長江。我叫劉亦奇,是一名橋梁設計師,來自“建橋國家隊”——中鐵大橋局。有着“萬裏長江第一橋”之稱的武漢長江大橋就是我的前輩們設計建造的。

武漢長江大橋的今昔

滔滔江水之上,從武漢長江大橋开始,已建成的大橋有百余座,每一座橋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對我們武漢人來說,橋的故事格外多。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上、玩具上、自行車上乃至學校發的筆記本上都印着“橋”。1995年,武漢長江二橋通車,爸爸媽媽一左一右牽着我,被人流推着登上大橋。我記得密密麻麻的後腦勺和周圍歡快的笑聲,也記得橋下的風景和霓虹燈。

1995年,武漢長江二橋通車現場

橋,是屬於武漢的驕傲。

這份驕傲到底是什么?直到2015年,24歲的我入職中鐵大橋局時,我才明白,那是一份讓“天塹變通途”“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驕傲。

展开全文

1955年武漢長江大橋初建時,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建造這座大橋所用的12000噸鋼材全部從前蘇聯進口。但前輩建設者們並沒有被動地等待,他們靠着公式反復推演,手繪出一張張圖紙,研究出了新工藝——管柱鑽孔法,把屬於中國人的智慧與尊嚴刻上了橋梁的每一處。正是這樣建出的大橋,可以在屹立近七十年後,仍“結實得像個青年”。

武漢長江大橋

成爲橋梁設計師後,我對橋的精神有了新的認識,對造橋的技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幾年,我參與了五峰山長江大橋的建設。它和武漢長江大橋一樣,是一座公鐵兩用橋。而與幾十年前不同的是,它已經是世界上首座能跑高鐵的懸索橋,也是目前荷載重量最大的鐵路懸索橋。五年多的建設期裏,我頻繁往來於鎮江和武漢,每一次的短暫分別,大橋的建設都以“中國速度”飛速向前推進。

作爲橋的孩子,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造出的五峰山長江大橋,用上了全球直徑最大的懸索鋼纜,僅兩根主纜鋼絲相連就有1.73億米,足以繞地球4圈。我們採用了多項新工藝、新技術,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其中不少都代表着未來跨江大橋的技術突破方向。

而作爲長江的孩子,我更可以驕傲地說,我們的設計,可以確保橋梁不對長江黃金水道的航運造成影響。

五峰山長江大橋

2021年,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线建成开通。看着橋面上車流平穩駛過的那一刻,跨越時空,武漢長江大橋和眼前的五峰山長江大橋好似重疊在了一起。這一路,大橋承載了多少榮光與夢想,值得我們永久銘記、傳承。

造橋的我,已看過快三十座長江大橋,還有更多的大橋等我去打卡甚至設計。每一座橋建成之時,曾聽見怎樣的歡呼、承受怎樣的激動,長江不會忘記。從武漢長江大橋起步,“中國橋梁”徵服江河湖海、深山峽谷,正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與公共藝術研究所所長 田林: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寫下新中國橋梁史話的首章。而今,長江幹流建成的大橋已經有超過140座。

武漢長江大橋是長江橋梁建設史上的偉大成就,更是我國從一窮二白到建立全球最完備、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歷史見證,展現我國勞動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和艱苦卓絕的努力。

監制丨高巖

策劃丨沈靜文 楊寧

記者丨凌姝 王波濤 張馳

編輯丨杜希萌 章宗鵬 丁驍

音頻制作丨李曉東

視頻導演丨張弛

視頻拍攝丨王波濤

視頻剪輯丨陳以恆

後期制作丨張永鵬 蔚天雄

設計丨宋瑜珊 曹懿心

學術顧問丨任慧

專家統籌丨高琰鑫

學術指導單位丨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祕書處)



標題:江山壯麗 我說長江丨一橋飛架南北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202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