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 | “蓋章打卡式旅遊”的樂趣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2-01 00:59:41 熱度:9

導讀: *本文爲《品讀》2024年第7期內容 暑假時帶了女兒去婺源篁嶺遊玩,雖然沒到曬秋的季節,但遊人還是很多。在篁嶺郵驛小屋裏,一群孩子正圍着工作人員蓋章。那是一個套色圖章,三枚章在同一個印模框裏按順序卡...

*本文爲《品讀》2024年第7期內容

暑假時帶了女兒去婺源篁嶺遊玩,雖然沒到曬秋的季節,但遊人還是很多。在篁嶺郵驛小屋裏,一群孩子正圍着工作人員蓋章。那是一個套色圖章,三枚章在同一個印模框裏按順序卡下去,帶有篁嶺曬秋場景、婺源地標建築和郵筒的彩色圖案便浮現出來,畫面很漂亮。卡章的過程也跟畫畫似的,孩子們都躍躍欲試。看到女兒羨慕的眼神,我就在郵驛买了個集章本,讓她也過了一把癮。

沒想到女兒就此迷上了集章——篁嶺古村有很多民俗蓋章點,每個地方她都要拉着我去看看。“咚咚咚……”挑着擔子行走在村落間的貨郎搖動手中的撥浪鼓——擔子裏不僅有各種新奇的小玩意,還有麥芽糖塊可以免費品嘗;而濃縮了貨郎形象的章就掛在擔子旁,女兒滿足了好奇心後自然要蓋上一枚。江西的傳統特色小喫米糖,是在滾燙的麥芽糖漿裏加入炒好的米花和各式堅果,翻拌均勻後轉移到模具中壓實、切片,酥脆香甜;於是,女兒在炒米片的小店裏又收獲了一枚章。打餈粑、爆米花、婺源燈彩、印米糕……一路走來,女兒把十多種當地民俗圖案的章都集齊了。回家的路上,她不時拿出集章本翻閱,把看過的民俗又重溫了一遍。集章濃縮了她這次的旅行場景,給她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記憶。

女兒以前並不喜歡去博物館看展,因爲年紀小,那些文物介紹對她來說相對枯燥。但聽說可以集章後,她便興致勃勃地跟我去六朝博物館看了“只此中國色·青”特展。那次展出,涵蓋玉器、瓷器、書畫、服飾等類別共計一百八十余件文物和衆多現代藝術作品,展現了色彩美學和古人的審美情趣。其中不少珍貴文物來自國內的12家博物館,平時難得一次看齊。雖然女兒不懂中國青色文化的深刻內涵,但彩色印章上的圖案逼真地還原了文物神採,如青瓷雞首壺、碧玉龍形佩、菜玉獅紐蓋雙耳鼎、青花纏枝蓮紋撇口瓶等,逛完展相當於把文物“帶回了家”。那些印章是限定版,只在展出期間提供,不僅有收藏價值,她長大後還可以細細地了解背後的文化。

現在,很多文博場所和景點推出的印章圖案都很精美,知識點也很豐富,可以开闊孩子的視野,堪稱“研學教材”。比如江寧織造博物館的印章富有詩情畫意,不僅有博物館專屬LOGO印章,還有林黛玉、薛寶釵、賈探春、妙玉的紅樓夢判詞章。若將江蘇園博園13個地級市的城市展園印章蓋下來,就是一本園林大全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裏有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魚龍、刃齒虎、暴龍、矛尾魚8種古生物圖案的印章,手起章落,能夠隨身攜帶科普圖了。

鎮江博物館在舉辦“鳳鳴高岡——呂鳳子藝術·教育·人生”專題展時,設計了一套從國畫裏截取出來的圖案,人們可以參照原畫將人像、柳樹、石頭等元素自由組合,蓋章就像在創作。那次,女兒拿起章准備“啪啪”卡上時,被工作人員制止了,說“這樣蓋章可不藝術”!然後講解了一些書畫章的組合技巧,並指導我女兒用印章拼成了一幅畫。我想,哪怕是不懂國畫的人,也會從那個過程中得到一些啓蒙的。

展开全文

集章和Citywalk結合,是最近興起的一種新玩法。我和女兒報名參加了南京濱江漫步的體驗活動,從江心洲的魚嘴公園到青年文化公園全程6公裏,串聯起網紅燈塔、南京眼、雙子樓等經典地標景觀,綠道相伴、美景連連。一路上,女兒拿着集章本走得特別歡快,每到一個打卡通關點,都興致勃勃地蓋上一枚特別定制款印章。

跟着集章的腳步去看世界,收集不同的文化,看到的景色、聽到的故事、走過的路途、嘗過的味道,都被小小的印戳符號化地標記。家有“集章迷”,不失爲一件樂事。

原標題《家有“集章迷”》

作者:陳全忠

來源:半月談



標題:品讀 | “蓋章打卡式旅遊”的樂趣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0271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