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宋清輝:傳統金融向新金融轉型勢在必行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1-14 08:50:30 熱度:41

導讀: 以銀行爲代表的金融機構,已經習慣於依托地產等抵押物向相關企業放貸並收取固定利息,且已經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與此同時,隨着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這種模式的弊端和面臨的挑战也日益凸顯出來。由此可見,傳統金...

以銀行爲代表的金融機構,已經習慣於依托地產等抵押物向相關企業放貸並收取固定利息,且已經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與此同時,隨着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這種模式的弊端和面臨的挑战也日益凸顯出來。由此可見,傳統金融向新金融轉變已勢在必行。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我國最高規格的金融工作會議近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我認爲此舉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一方面,有助於推動我國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國經濟發展更加行穩致遠。當前,高質量發展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尤其要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然而,我觀察到,長期以來,以銀行爲代表的金融機構,已經習慣於依托地產等抵押物向相關企業放貸並收取固定利息,且已經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與此同時,隨着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這種模式的弊端和面臨的挑战也日益凸顯出來。由此可見,傳統金融向新金融轉變已勢在必行,也是新時代不可阻擋的一大趨勢。

特別是隨着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傳統金融正面臨着巨大的挑战。

當前,傳統金融向新金融方式轉變,正呈現出加碼之勢。一方面是因爲新金融更加靈活,傳統金融方式若不轉變,就難以跟上新金融快速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新金融也是在科技發展潮流催生之下的必然結果,相對於傳統金融,新金融更能夠幫助金融機構發現隱藏在龐大數據中的最有價值的金融信息,而這則直接關系到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在五篇大文章中,都把“科技金融”擺在了首位。此舉一方面或是強調要增加金融的科技含金量,另一方面則體現了將來金融資源傾斜的領域,明確了金融機構發力的主要方向。我認爲,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引下,我國廣大金融機構應持續加碼發展科技金融,推動信貸資源投向科技創新關鍵領域,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中國經濟穩健發展。

事實上,在近日接受新聞媒體採訪時,我也認爲,對於以上“五大”新金融方面,“科技金融”地位或最爲重要,也最爲突出,“養老金融”則最爲迫切。這是因爲前者直接覆蓋了公共金融與市場金融的各個方面,它既能夠發揮出“看得見的手”的引導作用,又能夠發揮出“看不見的手”的市場作用,影響廣泛而深遠。後者則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而日益凸顯,已經成爲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特別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上升爲國家战略的背景下,更加迫切需要發展好養老金融。

具體來看,養老金融主要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以及養老產業金融等幾大部分。當前,金融服務個人養老和養老產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未來,養老金融亦將逐漸成爲老齡化社會最爲重要的金融服務內容之一,同時也是現代社會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作爲金融系統中的關鍵主體,承擔着提供優質、多元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功能,其在不斷滿足老年用戶資金保值增值需求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延伸養老金融的內涵。在各大金融機構爭相發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背景下,可以預見,未來中國養老金融市場充滿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那么,金融機構應該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務實體經濟“更上一層樓”?

對此,我認爲,“五大”新金融的工作,對於銀行來說既是歷史機遇,也有諸多阻礙因素。比如抵押物、如何防止信貸風險等。因爲如果沒有抵押物,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系數就會很高。短期內,要想解決這些阻礙因素並非易事,可能需要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從理念、業務、架構和風險管控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度創新改革,以適應新金融的工作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發展壯大“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這“五篇大文章”,亦是推動新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展望未來,“五大”新金融對於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或具有兩大方面的重大意義:第一,有助於未來培育出更多的新動能和新產業,進而進一步加快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進程。第二,有助於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更有底氣、更加具有韌性,進而能夠推動我國經濟在更高質量的發展軌道上穩步前行。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標題:經濟學家宋清輝:傳統金融向新金融轉型勢在必行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145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